我国基于社区参与的扶贫旅游开发研究
2018-11-27张旻
摘要:社区参与扶贫旅游开发被认为是实现扶贫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研究法等对社区参与扶贫旅游的概念、社区参与和扶贫旅游的逻辑关系、社区参与扶贫旅游开发的缺失原因等作出了较全面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对社区参与扶贫旅游开发的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目前社区参与扶贫旅游开发的相关思路与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区参与;扶贫旅游;旅游开发
在“十三五”确定的全国扶贫任务中,旅游行业将承担其中约17%的任务,可见扶贫旅游产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在目前我国的扶贫旅游开发中,大多是一种自上而下推行的政府或企业行为,忽视社区参与,使得旅游发展与社区、与地方民众相脱离。如果能让社区居民自愿、积极的参与到开发管理中来,不仅可以让旅游者在与居民的交流中感受到本地的鲜活文化,还能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生命力。
一、概念辨析
(一)社区参与旅游
社区参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旅游:一种社区方法》(Murphy出版),至此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因素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今对社区参与较为全面的定义为:社区参与既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也是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之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之成果的分享。而社区参与旅游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发展。
(二)扶贫旅游
最早的“扶贫旅游”一词由英国国际发展局(DFID)在1999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即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在我国,随着1991年贵州省提出“旅游扶贫”的号召后,扶贫旅游迅速升温,引起广泛讨论。其中获得较多认可的有两种观点。一是吴忠军(1996)提出旅游扶贫是指在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发展相关经济实体,让贫困地区经济获得发展;二是隆学文和马礼(2004)提出旅游扶贫是利用当地优势的旅游资源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模式。
二、社区参与和扶贫旅游开发的关系
社区参与扶贫旅游,是指贫困地区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扶贫旅游业发展,将社区居民作为主体,让其参与扶贫旅游开发和发展计划、各类基础建设、运营管理与公益活动等的行为。让社区居民与扶贫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绑定成整体,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从而达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扶贫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的。
(一)扶贫旅游开发促进社区全面发展
扶贫旅游开发由于要在当地兴建基础设施,客观上就会促进本地的经济水平发展,也使当地居民与外界有了更多交流的可能,也会形成更多的人才流、物质流,使社区的物质建设水平与精神建设水平都有所提高。
(二)社区参與是实现扶贫旅游开发的理想途径
社区是旅游发展的依托,没有社区的健康发展,就没有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社区参与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发挥了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为当地的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居民的自觉参与和维护,能确保扶贫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居民的收入增长,生活幸福感提高,能切实达到旅游扶贫的根本目标。
三、我国现阶段社区参与缺失的原因分析
我国现阶段社区参与扶贫旅游的参与率低或者参与积极性低,很多居民没有或者不愿参与到旅游开发的项目中来。社区参与缺失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内部因素
社区内部的主要原因包括:社区自身组织力量薄弱、欠缺社区自治意识、社区居民由于贫困而缺乏认识与资源,导致社区居民认为扶贫旅游开发离自己很遥远,是由政府一手操办而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政府行为。
(二)外部因素
政府本身急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加上外来管理者的入侵、利益分配不均、旅游扶贫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堵塞了社区居民参与的渠道,长此以往,社区居民参与只能作罢。
四、社区积极参与扶贫旅游开发的具体途径
(一)政府政策支持
1.财政支持与部门资金整合。政府部门为贫困农户参与旅游扶贫项目提供小额信贷资金,通过对社区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使社区有参与扶贫旅游的基础与资本;统筹整合水利、电力、交通、电信等行业部门资金,重点解决贫困村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为旅游扶贫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智力支持。组织旅游企业,旅游院校等对旅游示范村进行帮助扶持工作,同时组织社区人员参加旅游扶贫项目开发培训班,加强村民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村民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社区参与的主动意识。
(二)创新开发模式
根据当地社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定开发模式,在此过程中,应大胆创新,让旅游业为脱贫致富注入新的活力。常见的几种社区参与扶贫旅游的开发模式如下:
1.“示范户”模式
很多农民对投入乡村旅游开发的企业不信任,他们更愿意看到真正获利的效果才可能参与其中,所以他们更相信“示范户”。该模式所需成本少,但是接待量也很小,不过它尽可能地保留了乡村风情,农民可以出售手工艺品,或者提供表演、服务等获利,受当地居民欢迎。
2.洛克泰尔湾“分红利”之社区参与模式
该模式中一些居民红利分配失衡,有时存在偏袒,不公的现象。产业所有权变换有很强的持续性,红利分配可以受到直接监控。
3.厦门岛东海岸区(黄厝村)生态旅游资源经营管理新机制——生态旅游股份合作制之社区参与模式
该模式通过利益把社区居民的责任和权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居民自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自觉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进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贵州平坝县“天龙屯堡文化”旅游经营之“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社区参与模式
该模式出台是为了防止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本土文化丧失,造成商业化气息过浓。该模式发挥当地旅游各环节联系紧密的特点,合理分配获利,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增强社区凝聚力,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借鉴。
5.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
很多景区营业场所经营权多次转让,接收人为了支付高额租金并获利,只能提高商品价格,造成物价失衡,同时利益主体间利益分配问题也日益显著。该模式针对此问题,雇佣当地居民,增加社区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现金流量扩大化,加快商品消耗,尊重旅游文化,同时又监管了景区商品物价,可谓一举多得。
6.香格里拉雨崩社区“轮流制”模式
该模式妥善协调与巧妙解决了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控制了外来投资,同时避免了一窝蜂投资造成的恶性竞争现象,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是社区参与扶贫旅游的一种参考模式。
(三)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社区参与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区缺少相关的旅游人才,通过深入实施“引智入乡、送智下乡”计划,结合旅游扶贫与旅游扶智,积极吸引社区优秀人才回乡,组织开展旅游扶贫培训指导和智力服务等,对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旅游经营业主、致富带头人以及旅游从业人员开展各级旅游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通过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社区居民对扶贫旅游的认知,提高社区居民对扶贫旅游的参与能力。
五、结语
本文提出了我国社区在参与扶贫旅游开发中的缺失以及原因分析,但由于水平所限,对很多问题分析得还不够深入,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各项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近年来的精准扶贫,对各贫困村都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而不少贫困村中旅游资源丰富,亟待开发,旅游扶贫成为了扶贫攻坚战中的主力军,而这其中如何调动社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是扶贫旅游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因素。
作者简介:
张旻(1983年—),女,汉族,陕西汉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