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家长与教练员在少儿武术训练时的任务

2018-11-27官云申杜方琪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8期
关键词:习武教练员教练

官云申,杜方琪,王 媛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要对少儿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少儿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中提出:深入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积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与普及。

少儿阶段是学习武术的关键时期,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少儿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发展较快,且注意力、记忆力、行为控制能力、思维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少年儿童骨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及韧带的伸展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这为学习武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外,少儿阶段是培养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时期,这种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几乎每个人都是从少儿阶段养成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近年来,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发现虽然少儿习武人数较多,但习武过程中人员流失较快,运动员习武过程中个人是主体,教练是载体,家长是综合体,三者的任务如何分工,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深入少儿武术运动员习武一线,教授少儿武术套路,与少儿家长沟通探讨,从而探寻解决方法,为武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教练员

教练员是培养运动员并指导他们参加运动竞赛争取优异运动成绩的专业人员,基本任务就是指导运动训练。优秀的教练员凭借对武术事业的无比热爱,对武术训练的深刻理解,坚定的意志和不断的创新精神,组织和指导运动员,一步步登上武术运动高峰。一名运动员能否成才,教练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练员在指导少儿进行技术训练时,不仅要掌握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1 掌握武术运动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武术谚语“拳打千遍,身法自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都是强调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但是我们除了反复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武术自身的规律,科学安排训练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只要教师能正确的遵循武术运动的规律,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给予学员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使学员在艰苦的基本功训练中掌握技能,获得乐趣,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训练自觉性,打好牢固的基础。如学习“腾空飞脚”,首先学员要掌握“单拍脚”技术要领,这就是规律,只有学员掌握了武术的运动规律,才能使其在武术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推动技术的进步。

1.2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

武术教师不仅要懂得武术教学的规律,同时还要掌握武术学科发展背景和前沿知识,这对武术教师的选拔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作为武术的传播者,武术教师既是课堂内容的设计者,也是训练过程的执行者,还是少儿的塑造者,所以武术师资力量决定着武术教育的好坏。武术教师的专项技能是传授学员技术的根本要求,师者无能,误人子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具有专业的武术技能才能准确告知少儿如何快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才能做好专业的动作示范。常言道:要给少儿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杯水,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完成技能的传承。深厚的理论知识对一名合格的武术教师同样重要,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形成知识和理论体系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教学中将理论和技术有效的结合,使学员理解动作的真谛,真正意义上掌握武术。

1.3 加强少儿武德教育,引导正确的习武价值观

“未曾习武先修德。”武术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其武德则是武术生存的内在根基。武术中的“武”字由止和戈两字组成,意思是“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所以武术动作都是以自我保护而创编的。明代内家拳有对五种人不传的规定,分别为用心险恶的阴谋家,喜欢斗殴打假的莽汉,酗酒成性的酒鬼,喜欢显示卖弄的浅薄之徒和不能吃苦的愚钝的人。武术中的“武德”蕴含着中国儒学中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武德教育对少年儿童无疑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另外,武德教育与我国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武德作为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武术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对武者在道德文化上所做的最高总结。只有让少儿一开始就真正明白习武的最终目的,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1.4 培养少儿明确的习武动机

“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修身养性、立德树人”为武术教育的新目标。“习武以强身、习武以保家、习武以报国”每个武术人都应明确习武目的,提高认识,树立远大理想。作为习武之人,要注重表里兼修,除了习武,还要修心。目前大部分少儿对武术的认识不足,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有的男生认为学习武术在社会上不会吃亏,有的女生则认为学习武术会“太暴力”,失去了女性“温文尔雅”的性格,由于种种对武术的偏见,导致女生学习武术的动机不强。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不仅有防身自卫的价值,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医疗手段,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欣赏,尤其是武术中的太极拳更是成为了中国的“文化符号”。实践证明,武术不受性别、年龄和场地的限制,是开展“全面健身计划”最好的项目之一。

2 家 长

在武术教学中,少儿是主体,教师是载体,家长是综合体。少儿年龄小,兴趣转移大,容易摇摆不定,无法正确的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意志力也比较薄弱,往往会因为学习过程中的小困难或不愉快而产生放弃训练的念想。这就需要家长平时细心的观察,了解少儿的意愿并帮助他们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去培养、发展。另外,家长除引导少儿正确的训练动机外,还要在财力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少儿训练的成绩往往是家长的坚持最终成就少儿真正的兴趣爱好。

2.1 尊重少儿成长,不要急于求成

少儿的性格不同,如果出现逆反性,不是少儿的错误而是家长的方法不对。学习武术是个长期枯燥的“工程”,因此家长决定让少儿练习武术的时候,就要做好长期培养的准备,有些家长看到少儿没有进步就问教练是不是自己的少儿运动天赋不足等,其实武术的学习是教师、少儿、家长三方面的综合体,是少儿的天赋加上教练的正确指导以及家长的正确引导三者缺一不可。练习武术虽然跟天赋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后天的训练和学习,“郭靖”年少时如此“呆傻”,最后依然成为一代大侠,足以说明后天的努力要远远比天赋更重要。

2.2 引导少儿练习武术要坚持、有耐心

武术又称“功夫”,说明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看到进步。少儿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期,认真抓好基本功的练习,少儿的运动寿命才会更长。练习武术对有些少儿来说会显得很枯燥,而且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需要付出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精力,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毅力。有些家长对少儿过分的溺爱,少儿有点不舒服或者感觉作业多就让少儿终止这一天的训练,殊不知:“一日不练十日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习只会影响少儿养成不好的习惯,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督促对少儿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有耐心,给少儿指明正确的方向,做少儿前进的名师。

2.3 正确辅导少儿进行武术练习,掌握适当的难度

少儿学习武术,除每周有1~2节专业的武术教练教授外,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家长辅导练习。但大部分家长没有武术基础,而学员正处在成长阶段,如果因为家长的不懂行或者不小心,产生错误的动力定型,就会影响少儿正确技能的掌握,甚至会伤害学员的身体,因此家长在指导少儿练武前,应对武术运动的形式、发展功能有所了解。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家长可适当的购买一些武术书籍,电视节目录像等对其动作要领进行掌握,这样家长即使没有武术基础也能够辅导少儿在家练习。另外在家练习武术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家长要注意避免少儿发生意外伤害,不要过早的让少儿掌握难度动作,让学员打好坚实的基本功,掌握正确的方法才是少儿阶段训练的主要任务。

3 结 语

在武术训练过程中少儿是主体,教练是载体,家长是综合体,三者紧密联系促进少儿的技能进步。少儿个人是成才的内因,少儿应严格要求自己习武要持之以恒,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此外,教练也应不断的学习,勤与家长沟通,把技能与理论相结合,充分了解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真备好每节课,针对不同的学员因材施教。最后,家长要摆正思想,正确引导少儿,同时应该正确看待教练的严格,家长支持教练,就是支持自己少儿的成长。只有少儿、家长与教练员紧密的配合在一块,共同为少儿的成才而努力,才能使少儿在成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猜你喜欢

习武教练员教练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习武与自强不息之精神研究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加油
小周恩来习武强身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