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11-27单子然李双玲

冰雪运动 2018年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冰雪文化

单子然,李双玲

(哈尔滨体育学院 休闲与社会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150008)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态势良好且稳定,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冰雪运动的繁荣带来了巨大机遇,与此同时,关于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相关问题也逐渐受到了世人的重视与关注。2016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审核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强调应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对冰雪体育文化、冰雪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的宣传和展示,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冰雪运动习惯和消费观念。利用冬奥会、全国冬运会以及各冰雪单项赛事的契机,开展宣传、展览、征文、集邮等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冰雪题材文艺创作,推广冰雪文化。倡导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促进冰雪产业健康发展[1]。借助北京冬奥会提升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冰雪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如对我国冬季项目人才发展,提出体教结合,与国际、社会团体的合作共建,跨项、跨界选材与培养[2];从校园内大力宣传推广、开启冰雪运动知识推广、开设冰雪课程、增加场地建设、实现社会滑雪场联动以及积极推广冰雪运动赛事[3];发挥全社会资源优势,加强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普及提高群众冰雪运动水平[4];借用互联网+模式挖掘隐形用户,发挥地域旅游资源优势,推广绿色冰雪旅游[5];对体育产业发展提出培植冰雪人才、政府转变冰雪产业引导思路、树立冰雪制造业的创新成长等发展策略[6];诸多方面如火如荼,但在关于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却涉足不深。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仅可以加速外来文化的渗透,促进东方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更对中外冰雪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交流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7]。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黑龙江省作为传承与发展冰雪文化的核心区域应以“当仁不让”的坚定信念肩负起我国冰雪运动事业向上攀升的重任。本文旨在通过对于黑龙江冰雪文化的溯源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结合2022年冬奥会背景,阐述、辨析与探寻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之道,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对冰雪文化的认同与参与,对促进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冰雪文化事业和谐、有序、健康、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

冰雪文化是世界性区域生态特色文化[8],是人们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生活的,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所采取的或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广义的冰雪文化,是指人类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内容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渔猎、体育、艺术、民俗、经贸、文学、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展览,及新闻报道等。狭义的冰雪文化特指体育、艺术、文学、旅游、科技等精神财富[9]。由此可见,冰雪文化包罗万象,涉及范围极广,对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与研究有助于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2 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传承溯源与发展现状

2.1 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在生产劳动中的传承与发展

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对于黑龙江省而言可谓是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600年的春秋时期,居住于现今中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周边的先民们便开始通过类似滑雪的方式进行交通和运输。据李大师、李延寿父子编撰的《北史·室韦传》中记载,隋唐时期,生活在嫩江流域以西(今齐齐哈尔)的室韦族人由于在冬季时“气候最寒,雪深没马”,“地多积雪,惧陷坑阱”等原因,发明创造了“骑木而行”的独特方式穿行于白山黑水之间,用于追捕猎物,规避和跨越障碍[10];唐代史书《通典》中记载活动在黑龙江地区的流鬼族由于“地气冱寒,早霜雪,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其上,以践层冰,逐及奔兽”;拔悉弥族人“因国多雪,恒以木为马,雪上逐鹿”,“其状似楯而头高,其下以马皮顺毛衣之,令毛着雪而滑,如着屧屐,缚之足下”,“若下阪,走过奔鹿;若平地履雪,即以杖刺地而走,如船焉;上阪,即手持之而登”[11]。时至今日,分布于黑龙江省内的众多少数民族仍旧保留着许多传统冰雪活动,如满族的“冰嬉”,“雪地走”,鄂伦春族的“亲那”(即滑雪),赫哲族的“托日乞”(即狗拉雪橇)等项目历经岁月的洗涤和淬炼传承至今,形成了带有鲜明民族特色且丰富多彩的地域性冰雪文化。

2.2 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在节庆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

黑龙江省人民对于冰雪文化的热爱历久弥新,并视之为地域性文化标志,将其融会贯通于社会生活之中。古时候,居住于寒冷地区的农夫或渔民,在滴水成冰的夜晚喂马或捕鱼时,为了弥补照明用具的不足,偶尔用水桶盛水冻成冰罩,将油灯或蜡烛放入其间,以防被风吹灭。后来,有的穷苦人在新春佳节或上元之夜,买不起灯笼又不甘寂寞,做冰灯摆在门前凑趣,故而元宵节在早期的东北地区亦被称作“灯节”,而“灯”即指冰灯[12]。据清代人西清所撰的《黑龙江外记》一书中记载,“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来观剧者,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13]。1963年,哈尔滨市民利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冰花,于当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哈尔滨兆麟公园展出,此举成就了“万人空巷”看冰灯的盛大场景。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创办于1985年1月5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为世界四大冰雪节,历时一个月的冰雪节活动期间将举行冬泳比赛、冰球赛、雪地足球赛、高山滑雪邀请赛、雪雕比赛、冰雕比赛、冰上速滑赛、冰灯游园会、冰雪节诗会、冰雪摄影展、图书展、冰雪电影艺术节、冰上婚礼等一系列冰雪文化活动。又如中国雪乡旅游节、黑龙江国际滑雪节、齐齐哈尔关东文化旅游节、佳木斯国际泼雪节、大庆雪地温泉节、伊春森林冰雪欢乐季、北极漠河冬至节等一系列冰雪文化节庆活动,在展示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精神面貌的同时,不仅让黑龙江省众多城市屹立于众多国际冰雪名城之列而成为中外游客冬季旅游观光的热点城市,更使得黑龙江省成为国内外客商开展经贸合作、进行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2.3 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在冰雪经济中的传承与发展

根据《2016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中显示,中国现有滑雪场646家,其中,黑龙江省拥有滑雪场122家,居全国之冠;2016年黑龙江省接待滑雪游客人次为158万,超过全国滑雪总人次的一成(2016年中国滑雪总人次为1510万)[14];2016~2017年雪季,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收入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10%;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55.41万人次,实现收入5 915.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6.01%和8.35%;雪乡接待游客67.1356万人次,实现收入7 649.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67%和20.39%;春节黄金周期间,全省实现旅游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3.6%。现今“冰雪”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倚重之一,相对工业增速回落造成的经济下行,发展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为代表的冰雪文化,无疑是解决黑龙江省等‘工业老区’改革阵痛的上佳选择。

哈尔滨市围绕“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哈尔滨”营销主题,以打造冰城夏都国际旅游文化名城为目标,努力营造冰雪童话世界的氛围。打造冰雪观光体验、欧陆风情、温泉养生、滑雪度假、音乐艺术,及休闲娱乐等六大类冰雪旅游产品,八大冰雪乐园,发挥“冰雪旅游+”作用,形成全民冰雪活动热潮;齐齐哈尔市强化“鹤城+”品牌影响力,推出“鹤舞雪原”冬季旅游主题,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百万游客游鹤城”系列活动,包括五大板块、25个文化旅游节庆、300余项冰雪活动;牡丹江市实施“旅游+”战略,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林业资源、商贸相结合,打造萨满村落、举办冬捕节、与俄韩联合举办国际冰雪体育赛事,开发建设牡丹峰滑雪场、大湾滑雪场;伊春市组织森林冰雪“微马”比赛,推出“冰河雪路林海行”户外主题之旅、“最美雾淞话兴安”摄影主题之旅、“最美林海人家”民俗主题之旅、“童话兴安冰雪童趣”冬令营主题之旅、“兴安之巅圣诞夜”圣诞主题之旅、“拥抱冬天的温暖”温泉体验主题之旅、“回家过大年”游子乡情主题之旅、“中国林都,动感雪城”冰雪体育主题之旅等八大冬季主题产品,树立“中国伊春·林都雪城”品牌形象[15]。通过“走出去、引进来”,黑龙江冰雪文化正在由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逐渐向品牌优势冲刺,利用魅力无限的“冰雪经济”搞活一片“冻土”,打造冰雪文化全新的增长极。

2.4 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在运动竞赛中的传承与发展

自1959年以来,黑龙江省共主办或承办了七届全国冬运会,为全国举办冬运会最多的省份;1996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2007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2008年哈尔滨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一系列国际冰雪赛事的举行,使黑龙江省成为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的前沿阵地,多年来为我国冰雪运动事业输送了如申雪、赵宏博、杨扬、王檬、王冰玉、岳清爽、周妍、张虹等众多优秀冰雪运动人才,为国家搏取荣耀无数,铸就了不可磨灭的功勋。2017年9月中旬,黑龙江昆仑鸿星队代表黑龙江省参加2017~2018赛季VHL超级冰球联赛,并将全部26个主场比赛设置在了哈尔滨体育学院冰球馆。VHL是风靡全球的俄罗斯经典冰球赛事,就其水平、规模和影响力而言,VHL是仅次于世界顶级职业冰球联赛KHL(大陆冰球联赛)的比赛。VHL落户于黑龙江省,势必有利于促进中国冰球运动乃至冰雪运动整体水平的提升,不断深化中俄两国在体育领域合作,带动区域冰雪产业发展,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同时,为黑龙江冰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全新活力。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在生产劳动、节庆活动和运动竞赛中不断传承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演进亦将不断表现其极富生命力的全新形态。

3 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发展措施

3.1 发展的制约因素

3.1.1 传统冰雪文化环境与新兴冰雪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难以协调

传统的生产劳动、节庆活动不断积累与延续形成了冰雪文化赖以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传统的生产劳动方式势必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即使是长久以来秉承传统劳作方式的少数民族,也由于更为先进、简捷和有效的现代化生产劳动方式的出现而舍弃和忘却了以往惯常的生活模式,传统意识逐渐淡化、认同感缺失,进而导致传统冰雪文化传承环境日渐崩解。随着信息交流的便捷与通畅,新兴文化的介入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人们开始热衷于外界涌入的新兴事物而忽略于对传统冰雪文化的了解与继承,而过度的盲从、不切合实际,又使得新兴的冰雪文化环境举步维艰,其与传统冰雪文化之间的矛盾突显,难以实现从传统与新兴冰雪文化的相互调和与有机过渡。

3.1.2 经济发展与文化消费需求是影响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重要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深厚程度和发展速度与否直接制约着一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经初步核算,2016年黑龙江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 38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0%,较之排名靠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有相当大的差距;全省人均GDP为40 36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 838元,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致使全省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实现程度较低,而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却是发展文化的根本动力。依照国际经验,当某一国人均GDP达到2 000美元时,居民的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应占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20%。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 113美元,但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只占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约15%。这表明,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支出远低于国际一般水平,消费需求实现程度严重不足,而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尤甚。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过缓与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程度过低,影响了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素质、创造力的普遍提升,以及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已成为制约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大“瓶颈”。

3.1.3 冰雪文化相关人才的“三难”问题阻碍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所谓“艺以人传,人去艺亡”,人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言亦是如此。目前,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身处于重要的时间节点,面临着高素质人才匮乏、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滞后等诸多困境,冰雪文化相关人才的“难招、难育、难留”问题严重阻碍着冰雪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冰雪文化人才的富集区域,有着丰富的人才培养和输送经验。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环境等原因,冰雪文化相关人才培育却渐入窘境,冰雪文化传承的各个方面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现象时有发生,业务尖子的培养和引进更是难上加难;冰雪人才培养机构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紧缺、教学成本高等困难,无奈只能缩小培养规模,采取“订单式”或“少而精”的方式培养冰雪文化人才,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相比其他流行文化等其他领域从业者,冰雪文化人才付出多而回报有限,平台少且地位不高,迫于社会生活压力,很多冰雪文化人才“改旗易帜”转行从事其他经济收入更高的职业,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强的顶尖冰雪文化人才流失严重。

3.1.4 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制约冰雪文化的发展

我国现行文化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建立和文化经济的崛起,文化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部门条例、规定较多,普遍性法律较少,政策变动频繁,不利于文化市场长期稳定地发展。二是文化管理条块分割,文化企业的跨媒体、跨区域整合受到束缚。在媒介汇流和新兴媒体不断出现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管理体制不利于国内文化企业快速成长的缺陷日益突出。三是对文化内容生产某些事先审查的监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文化的原创力,不利于国民文化创造性的充分涌流。四是公共文化服务决策过程高度集中于文化主管部门,公共文化服务重形式、轻内容,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较为普遍。

3.2 发展措施

3.2.1 以宣传为先导,营造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和谐氛围

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历史契机,结合地域冰雪文化特色,借助时下现代传媒方式,宣传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理念及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使之深入人心,协调传统冰雪文化与新兴冰雪文化之间的意识冲突,加速二者融合,注重把以电视、电台、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结合起来,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打造适宜环境;动员和鼓励省市电视台摄制高水平的有关黑龙江冰雪文化的广告片、宣传片、纪录片,不定时借助各类公共信息传播平台滚动播出;定期在如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且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关于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宣传板和相关讲解人员,以常态形式进行宣传;定期组织职业冰雪运动队、职业冰雪俱乐部的教练员、运动员深入学校和社区指导冰雪活动,强化冰雪运动与各界的交流;地方政府应与拥有网络、影视、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及动画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的院校、企业、媒体合作,创意制作开发以黑龙江冰雪文化为背景的各类APP、影视作品、出版物、游戏、动漫等,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资源,形成富有活力的传媒体系;在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强化黑龙江冰雪文化传播和品牌效应。

3.2.2 以经济为基础,发掘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层效益

省市各级政府统筹运用现有资金(服务业)或相关专项资金,将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重点扶持社区冰雪文化基础设施以及冰雪文化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出台鼓励政策,吸收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高规格冰雪休闲综合体、国际化标准冰雪运动场馆及各类运营服务与配套设施,实现冰雪文化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连同保险公司针对冰雪文化及相关活动推出多样化的保险产品,为冰雪文化参与者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分担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消费券或打折券等方式,安排公办或民营冰雪休闲场所定期向民众,特别是针对学生与老年人群低价或免费开放,不断引导和培育社会大众对冰雪文化的消费意愿与消费习惯。

3.2.3 以教育为核心,培养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需人才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省冰雪体育职业学院、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等学校及社会专业机构为依托,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年龄层次衔接合理、项目结构多元、训练规模适宜的冰雪人才队伍;在各级各类学校突出以冰雪特色为主题的区域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大从事冰雪文化及相关文化传播、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休闲娱乐,及节目创意等工作的中高级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和落实冰雪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培训工程,进一步完善的教练员、师资培养体系,加速骨干力量培养;落实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奖励政策及相关待遇,妥善安置退役优秀运动员,扶持优秀冰雪人才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不断推进冰雪运动相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育工作并规范化职业制度;围绕冰雪产业发展和节事赛事需求,构建外语、滑雪、医疗等各类冰雪志愿者服务体系;加强人才输出服务与管理,实施冰雪产业引智工程,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冰雪体育教练员、赛事运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构建黑龙江冰雪文化发展智力支撑。

3.2.4 以制度为保障,构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全新体系

省市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机遇传承和发展冰雪文化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把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及省出台的取消、停征、免征和降低标准收取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对经认定为符合条件的从事冰雪体育、冰雪旅游等冰雪文化服务的企业或非盈利型组织,征收所得税时应依法给予优惠政策;将冰雪文化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优先安排用地需求,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土地建设的冰雪文化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在价格上予以一定优惠;建立健全安全监控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加强对于交通、工商、卫生、价格等方面的监管,把冰雪文化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范畴,形成管理联动;省市发展冰雪文化的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对重大项目进展、市场秩序、营销效果等方面进行督查。

4 结语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势必会将我国冰雪文化提升到一个全新层级,而黑龙江省也势必在我国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先驱带动作用。从对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追本溯源中,探寻在文化环境、经济、人才、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抑制其传承和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以宣传、经济、教育、制度为中心的发展措施,促进冰雪文化和谐、有序、健康的发展,进而支撑和引领黑龙江省冰雪文化跨入新纪元。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冰雪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冰雪幽默来袭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