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嵩山少林寺建筑现状的由来

2018-11-27李建国

少林与太极 2018年4期
关键词:少林寺禅宗建筑

文/李建国

嵩山少林寺是我国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其建筑更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经典。少林寺建筑的现状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根源,梳理分析现今少林寺建筑的由来概况,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少林文化,更有助于少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一、少林寺建筑概况

少林寺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又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少林寺灿烂辉煌的历史,而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少林寺遭受过多次损毁。特殊的发展历程使少林寺建筑群成为我国佛教建筑中的典型,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少林寺的建筑,整体上来看属于官寺建筑。中轴线两边相对对称。现今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和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都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寺周还有同光禅师塔、法如禅师塔和法华禅师塔等古塔10余座。

二、历史上少林寺建筑的损毁

在少林寺1500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自然或者人为的因素,少林寺曾遭受过多次大大小小的破坏,因此相对应的修缮也有很多次。人们通常认为,在历史上少林寺曾遭受过三次较大的破坏,随之有三次较大规模的重建。一次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的“周武灭法”;一次是唐代末年的武宗李炎时期的“会昌毁佛”;最后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即1928年石友三的放火,将整个少林寺付之一炬。

穿过金壁辉煌的少林寺天王殿,绕过巍峨壮观的大雄宝殿,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现今大雄宝殿后的藏经阁和两侧的钟楼、鼓楼还保留着一些残柱断壁,这就是“二八火厄”的遗迹。1928年石友三在少林寺放的这场大火,给少林寺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1928年前后,北伐战争已经开始,军阀混战尚未结束。这年春天,盘踞在河南一带的吴佩孚集团军阀樊钟秀,与冯玉祥的部将石友三展开激战。樊钟秀曾把部队驻扎在少林寺内,因此3月15日,石友三打败樊部后直接占领了少林寺。根据记载,当时樊钟秀的残部和少林寺僧众都已经逃离了,石友三便一把大火点燃了法堂。第二天,又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殿宇通通付之一炬。一时间,少林寺内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四处躲藏的僧众们在山野中遥望寺院惨状,又不能前去营救,无不悲痛欲绝。石友三的部队离开少林寺之后,全寺僧众急忙回寺灭火抢救,才算保住了千佛殿、达摩亭、方丈堂、山门以及地藏殿、白衣殿等殿宇。

除了殿宇,这次大火毁坏掉的少林珍宝不计其数,寺内被皇封的“五品树祖”、经卷、《少林寺志》木刻版、魏齐造像碑、达摩面壁影石等等全未幸免。这次大火是自隋唐以来少林寺所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浩劫。

三、少林寺建筑的复建

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建国后,少林寺重新获得发展契机。国家连拨巨款,不仅把现存的殿宇全部整修了一遍,又先后重建了天王殿。这座名满天下的名刹少林寺,逐渐又恢复了它那金壁交辉、兴盛非凡的原貌。

根据《营造法式》和相关照片、史料的记载,在政府的支持下,少林寺开始了法堂、钟楼、鼓楼、白衣殿等寺内建筑的重建修复工作,其秉承了少林寺原有的气势和风格。建筑布局,建筑风格,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其虽多次惨遭损坏。但通过不断修缮和维护,少林寺建筑所传递出的精神和信仰是不变的。这是历经多年所形成的文化传承,也正是它独特价值所在。

现今,少林寺的建筑许多细节的处理是采用民间的做法,没有完全按照官寺的要求去做,它超越了一些制度约束,以追求和彰显少林寺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禅宗祖庭的气势。同时,少林寺的恢复修建工作在尊重历史传承的基础上,适合今天禅宗文化发展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所创新,经过独立设计,力求保持特色的同时融入时代精神。有千年古刹的昔日风采,又留下了今人的时代印记。

猜你喜欢

少林寺禅宗建筑
禅宗软件
编辑部的故事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少林寺2》立项拍摄
灵 山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我要去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