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8-11-26夏懿
夏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了每位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新课标中便提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为此,本文便对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培养的策略做出了分析。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要从小开始的,小学作为学生人生中的重要学习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前大多数数学教师都会忽略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进而造成当前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薄弱的现象,导致不少数学活动的实施比较困难。为此,本文结合了小学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培养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做出了分析,现分析内容如下所示。
一、妙用观察交流,激发估算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观察式教学也算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教师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其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自己自主地进行观察,在学生自己的观察之下感受数学问题当中所包含的信息。学生自主的观察和感知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师的教学出现枯燥等现象。而对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便是要培养出学生对估算的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让学生进行观察和交流,激发起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进而学生的估算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例如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和交流,首先让学生自己利用估算法来对所面对的计算问题进行计算。比如说398+156这一个算式,教师便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让学生可以自主地或于同桌交流地对这个算式进行估算。学生在经过观察和讨论后发现,他们可以将398看作400,将156看作160。那么这个算式也就变成了400+160,这样学生便可以对这个算式进行口算,进而得到的口算结果为560。由于398和156是均小于400和160的,所以说明398+156的结果最终会小于560。但是398+156的和与560会比较接近。根据这一估算,学生再对398+156这个算式进行了计算,算出的结果为554。554非常接近于560。说明学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估算的兴趣也会得到激发。
二、整合尝试体验,培养估算能力
在对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尝试性数学计算问题,而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对问题的解决中去,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富有挑战性和可能性。并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话语支持。
例如在《有趣的乘法计算》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今天森林国王需要请森林里的11位小伙伴吃饭。经过统计,每一位小伙伴都需要吃19个苹果。那么森林国王大约需要准备多少个苹果呢?在设计完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自行进行读题和尝试解题,并让学生估算出森林国王大约需要准备多少个苹果。为此学生纷纷展开交流和讨论,都开始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班上的一位同学对此做出了这样的分析:首先列出算式11×19。然后再将被乘数19进位为20,然后再进行口算估算11×20得出结果为220。由此可以得出估算结果为220个苹果。
三、巧借生活经验,拓展估算思维
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大多数小学老师都会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估算作为重要运算形式之一,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对此教师便可以借助生活经验,以此来拓展学生的估算思维。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巧借生活经验来对学生的估算思维进行拓展。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今天你们的妈妈给了你们50元,让你们自己去文具店里买1本字典、1盏台灯。1本字典的价钱是17,1盏台灯的价钱是32,请问妈妈给的钱够不够你买这两样东西?通常情况下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時候,常常会选择先列算式“17+32”,然后笔算求出17+32这一算式的结果,再来比较所得出结果与50的大小。笔算得出列式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自然是不难的,但是若是想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思维,那么这里教师自然不能引导学生展开笔算,而是要让学生进行口算。为此17+32可以换算为17+30,进而得出结果为47。而32转换为30是减了2,为此学生再用所得出的结果加2,最后得出的结果为49,与笔算结果相一致,再与50相比较,由此可知妈妈给的钱是足够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估算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估算是学生所必备的数学能力之一。在小学数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讨论、尝试整合以及结合生活经验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拓展学生估算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