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8-11-26江泉任春晖彭小红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思考

江泉 任春晖 彭小红

【摘 要】 该文指出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向度。探讨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工匠精神的养成路径:转变观念,着力现代工匠精神培养的顶层设计;在教学中深化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依托校企合作,强化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树立精神标杆,促进文化内涵建设。

【关键词】 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进入深化推进、内涵式发展阶段。为扭转“办学功利化、专业同质化”倾向,推进高职院校深化革新、办出内涵、特色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提出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思考,围绕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人才培养,从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切入,对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剖析,聚焦内涵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培育深造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期我国教育进展的行为追求,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现代工匠精神培育观念欠缺自觉。首先,没有专门的现代工匠精神的课程;其次,没有专门的有关高职院校素质人才现代工匠精神培养的教材和专著。高职院校大学生现代工匠精神培育内容欠缺全面。大学生现代工匠精神培育途径欠缺创新。这些问题严峻妨碍了我国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构建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向度

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向度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基础,是实现从made in china 到china manufacturing的台阶提升。从坚持知行合一、坚守敬业乐业、德技并举三个维度构建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向度,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向度

1、坚持知行合一的价值主张

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之处在于高职教育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高职教育的“知”指的是理论知识,体现在科学知识的研究,高职教育的“行”指的是实践活动,体现在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高职院校学生应在完成所需技能必要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后,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2、坚守敬业乐业的价值传递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是主体。受传统观念影响,致使民族精神中的精益求精、至臻完美、心无旁骛、一丝不苟、严谨敬业、专注理性、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等精神有较多缺失。因而,如何将现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全过程中,在实践中传承和发扬这一精神是构建技术技能人才价值向度的核心。

3、以德技并举作为价值践行

衡量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标准包含职业操守、技能水平,而践行弘毅明德、德技并举便是弘扬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工匠精神的显性表示。

三、培育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工匠精神的具体路径及方法

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育人的最终目的,遵照职教发展之規律,充分发掘、规整各方面教育资源,经过多元渠道、方法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深化学生现代工匠精神。

1、转变观念,着力现代工匠精神培养的顶层设计

现代工匠精神培养是一项体系化任务,首先要着力于顶层之设计,以达到良性循环。从之前浓墨重彩于学生技术技能培育,逐渐向树立技术技能和现代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理念转变,以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国工匠精神的弘扬为切入点,探索与之契合的人才培育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等,将现代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科学的人才及质量观。通过高标准、高质量、制度化及规范化管理,将弘扬现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内化为行为追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是创新等风尚的养成。

2、在教学中深化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

依托教学深化高职学生现代工匠精神养成,教师应在教学及实训中持续彰显尊重劳动、敬业乐业、专注专一、打造精品等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方面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学中推崇现代工匠精神,将现代工匠精神融入其中,让学生明确践行现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有针对性地推进现代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另一方面在专业课教学及实训中渗透现代工匠精神教育。专业课教师要深入分析专业课教材,通过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与学生应具备的自我修养进行高度结合,在制定情景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自我修养目标,有目的地向学生植入本专业岗位的职业操守、规范职责等,通过引导使现代工匠精神培育有机融合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3、依托校企合作,强化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

充分发挥企业实践在现代工匠精神养成中的作用,让学生在生产活动中感知领悟现代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培育学生现代工匠精神离不开真实的践行环境,高职院校努力的同时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支撑。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提供的真实企业工作环境为载体,强化现代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从而使现代工匠精神与生产技术、技能活动相结合。采用校企双主体一起育人、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校企协同设计人才培育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项目,承担教学任务。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而且可以邀请企业的工匠走进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面对面指导、开办讲座。这样学生首先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企业发展愿景、领会企业规范、领悟企业文化,在良好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促进职业行为的养成,在实践中培养现代工匠精神。其次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加深对现代工匠精神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现代工匠精神的认同感,逐渐使现代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内核,成为学生自觉的精神追求。

4、树立精神标杆,促进文化内涵建设

树立精神标杆,促进文化内涵建设,必须要厚植工匠文化、精心订制校园文化环境。从文化软实力层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度器重学生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现代工匠精神的意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精心打磨教学场地的匠心文化氛围,布置践行现代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以校园宣传栏、校报、学校微博、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工具宣传现代工匠精神。从制度文化层面,将现代工匠精神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管理等制度中,用制度来引领规范从而使学生的行为外化于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现代工匠精神。从行为文化层面,依托互联网平台,安排有大国工匠称号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线做现代工匠精神知识讲座,引进行业精英、优秀校友交互分享成功经验,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等。

四、结语

现代工匠精神是对已有产品的再精细再改进,做专、做精、做细、做实需要时间的沉淀。“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下,在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时代机会,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将现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切实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铸造出企业需求、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

[2] 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66-71.

[3] 李 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4] 任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養研究[D] .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5] 刘洋.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6] 辜桃.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价值及路径[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8)115-116.

[7] 王志勇.脚踏实地,凝心聚力,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建设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努力奋斗[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6.

【作者简介】

江 泉(1986—)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及教学管理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