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真理探索发展与中国实践分析

2018-11-26杨涛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杨涛

【摘 要】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探索过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是:习近平系统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探索过程;中国实践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开篇如此说。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震惊了世界,震动了整个欧洲的旧势力,冲破了欧洲资本主义笼罩的迷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中国的大地上上演了一出宏大的剧目,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道路。至此,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共产主义的信仰深入人心。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一、马克思主义真理探索过程

1、马克思主义真理探索的初起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特别是大工业的生产,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18世纪初,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提出了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来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欧洲工人三大政治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使科学理论的诞生具备了必要的社会前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亲身参加了革命斗争实践,并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真理探索发展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一环突破,开辟了一条不发达资本主义國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的道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通过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

3、马克思主义真理探索的高潮

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广大被压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风起云涌,人民民主力量日益壮大,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新国家。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4、马克思主义真理探索的低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运动暂时走向低潮。20世纪末的苏东剧变,猛烈地冲击着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国家由15国减为5国,世界共产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减少;西方国家的共产党有的自动解散,有的迫于压力或其他原因改变了党的名称;亚非拉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在国际上,马克思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甚嚣尘上。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有许多人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悲观地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如石破天惊,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开启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征程。正是这条改革之路,在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没有让关心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人们失望,不仅成功抵御了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巨大威胁和严峻挑战,而且继续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并取得巨大成就。尤其在21世纪初,当世界资本主义普遍遭遇危机陷入困境的时刻,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乘风破浪,继续前进,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展现在世人面前。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格局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科学设计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三、风景这边独好——马克思主义中国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9大为我们描绘了新时代的蓝图。中国共产党无愧于时代,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入新境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提出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他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时代”标志着党和国家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

2、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

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仅深刻揭示了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3、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经济学的基本立场,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一再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4、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规律,为实现“两个一白年”的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安排。

5、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中国已经日益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发展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为人类的发展提出解决中国方案。

6、提出了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7、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5000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示;构成了文化自信的基石,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http://dwdx.xmu.edu.cn/04/b9/c127a1209/page.htm.

[4]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作者简介】

杨 涛(1970.1—),湖北仙桃人,中南财大毕业,本科,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