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成果植入田间地头
2018-11-26□王晖马嘉伟尹自友
□ 王晖 马嘉伟 尹自友
科技成果转化,新品种、新技术就要落到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田间地头。
贫困地区要想盡快脱贫,实现跨越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转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并与致富能力相结合。
长期以来,云南省农科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科研优势,一批特色优势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在滇西贫困片区、藏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石漠化地区得到推广应用,有效推动了精准扶贫和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特别是马铃薯成果转化,切实在科技扶贫中做出了有益尝试。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对扶贫工作作出部署,将继续围绕“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把成果留给广大农村农民”这一主题,全力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工作,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驻点融入产业扶贫
鲁甸县,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腹心地带,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7年初,全县有6个贫困乡镇,4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9482人,贫困发生率17.49%。
这些贫困乡镇地处偏远山区,山高坡陡,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农田基本建设基础薄弱。当地种植业主要以马铃薯为主,常年种植马铃薯20万亩,过去种植的老品种因种薯退化等原因,亩产不到1000公斤。
2017年,云南农科院组织专家服务团队,带着云薯505、云薯401等自育品种和栽培技术,到鲁甸县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云南万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驻点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分别与两家公司签署《马铃薯种植生产技术服务与合作协议》。
鲁甸县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采用抱窝栽培和晚熟强化栽培技术,繁育云薯505一级种薯2000亩。
9月7日进行田间测产,实收738.9平方米,总产量4432公斤,折合亩产3920.7公斤。
云南万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龙树镇照壁村小凉山种薯基地,采用“机械化+等高横向+大垄双行”种植技术种植云薯505、云薯401和云薯105等原种和一级原种,共计5000亩。
9月19日对该公司的种薯生产进行田间测产,结果云薯505高产示范区平均亩产2816公斤,均较老品种亩产1465.3公斤增产47.9%。
两个种薯基地的成功种植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昭通市委相关领导亲临基地考察,并给予高度肯定:“小凉山万阳马铃薯种植基地海拔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有利自然条件,适合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当前种植规模较大,种植效果明显。现在我们有良种良法,落到每一个地块,在地块中组织引导完善产业机制,实现新的创新,用机制创新来推动整个产业的提质增效及跨越式发展。”
今年,两家公司生产的1万多吨优质种薯,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全部发放到鲁甸各乡镇和周边地区贫困户手中。
以云薯505为代表的马铃薯成果在乌蒙山区的脱贫攻坚中谱写出科技扶贫新篇章。
刘飞,一个朴实的乌蒙汉子,2008年带领168户农户组建鲁甸县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近年,他在云南省农科院成果技术支持下,一直开展云薯505新品种扩繁,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卢应德、龙正义就是合作社里两位因种植云薯505而脱贫致富的代表。
“2017年,我家种植了10亩云薯505。”卢应德说,“做完地里的活计,我又到刘飞的基地去帮工,自己种植的土豆,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到基地做工,又多一份收入,一年收入7.6万元,前几年这个收入是我不敢想的事情。”
2017年,龙正义种植了95.6亩云薯505,收获的种薯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一共收入48.88万元。他说,除去生产成本,今年有24万余元纯收入。
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下,刘飞的合作社带动了一方种植户脱贫致富。同时,他还想着周边的乡邻。
杨春是当地大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看到种植云薯505的商机,2017年也种了135亩云薯505,当年纯收入就达到40多万元。
“种植云薯505,增产又增收。”杨春说,“云薯505改变了我的生活,前两天卖了种薯,买了奥迪车,在山沟里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选育薯片加工新品种
云南是我国马铃薯种植大省,年种植面积在980万亩左右,年产鲜薯约1060万吨。同时,云南也是马铃薯加工业大省,年加工产值达15亿元,尤其是在休闲薯片食品加工方面在国内占有半壁江山,拥有多家知名企业。
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是云南马铃薯产业的优势之一,尤其冬季马铃薯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但是,由于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作为鲜切薯片加工大省,云南却没有一个专用的马铃薯薯片加工品种。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市场需求,云南省农科院在马铃薯薯片加工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突破。2016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云薯304,是一个国内首次选育的薯片加工富锌马铃薯新品种。
那么,怎样才能使新品种、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带动种植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科技成果转化,新品种、新技术就要落到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田间地头。
云南省农科院科技人员前往生产一线,结合品种特点,围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大春马铃薯晚熟高产栽培,冬作马铃薯促早熟栽培和小春马铃薯膜下滴灌节水栽培等关键技术研究,致力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科技人员将栽培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编印成种植户一看就懂的“明白纸”。
2017至2018年冬季,他们与陇川县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合作,在赛号乡组织恩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1300亩云薯304新品种集中展示。
今年3月15日,由陇川县农业局组织对云薯304进行田间测产,实收面积700平方米,测产结果为3830公斤,折合亩产3649公斤。其中,大薯率38%、中薯率52.6%、小薯率9.4%。按照当日云薯304大中小薯的市场价格计算,亩产值达5547元。
为加速该品种的成果转化,2017年云南省农科院經作所与昆明农昌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达成种薯生产、订单种植合作协议。
2017至2018年大春、小春、冬季和秋季在全省10余个不同生态县市订单生产13600亩云薯304,各地种植户因为有保护价收购均获得可观收益。
“合作社106户种植户,今年种植云薯304共1300亩。由于今年马铃薯市场价格低,当地种植其他马铃薯品种的农户十之八九亏本了,而种植云薯304的社员每亩都有1500到2000多元纯收入。”恩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跃昌说,“我自己也种植了25亩,卖了10多万元,除去生产成本,有好几万元的纯收入。”
在云薯304种植新区腾冲,2017年在界头、明光、北海、猴桥共种植云薯304品种2000亩,涉及腾冲市界阳蔬菜合作社和同兴特色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678户,平均亩产值达1500.2元,最高亩产值达4500元,实现总产3000.4吨,产值达到450多万元,给农户带来种植信心。
其中,北海乡打苴社区在沙坝田示范种植100亩,平均产量1.3吨,总产130.4吨,增收产值19.56万元,较其他品种亩增收556元,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为该村脱贫攻坚开辟产业发展之路。
还有,界头镇的白果村沟边寨村民小组蒋应德种植5.6亩,亩产商品薯(70~200克)1910.5公斤,每公斤1.5元,实现产值2865.7元,较其他品种亩增收856元,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北海乡打苴村孙家寨村民小组邓中啟户种植4.3亩,亩产商品薯(70~200克)2235.7公斤,每公斤1.5元,实现亩产值3353.55 元,较其他品种亩增收1340元。
2018年,结合精准扶贫工作,通过产业带动实现脱贫,腾冲市农业局及相关乡镇引导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云薯304订单农业种植,全市种植2500亩,共有220户签订种植合同。目前,在云南省农科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下,可望再获一个丰收年。
开发特色品种
昆明市东川区是一个老工业园区,也是昆明的贫困地区。历史上以开采铜矿为主,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当地农民收入来源和渠道日愈减少。
开花洋芋是东川区的一个特色马铃薯品种,因其品质好,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但种植年代久远,种薯退化,单产较低。
应当地政府邀请,云南省农科院派出科技人员对生产情况进行考察。
考察后,他们一方面组织人员对开花洋芋进行脱毒,生产出10万粒原种,捐赠给当地农民,使农民得到优质种源,提高了产量;另一方面,向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块茎蒸煮品质与当地开花洋芋属性一样,且产量高的云薯开花洋芋新品种,帮助农民更新品种,达到增产增效目的。
目前,开花洋芋新品种每公斤售价15元,产品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