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的动因与反思
2018-11-26冉锟
冉锟
摘 要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反转新闻频频出现,这是由新闻传播方式造成的,如直筒式传播、片面化报道、自由化传播等。在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逐渐常态化,影响着媒体环境、社会及个人,同时也损害了媒体公信力,伤害了新闻当事人。在后真相时代,面对反转新闻的影响,媒体是应该求快还是求真、是理性还是感性,应该进行深思、选择和取舍。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成因;伦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6-0024-02
1 后真相时代的内涵
2016年年底,《牛津词典》公布了年度热词“后真相(post-truth)”,牛津大学同时给出了解释:相对于客观事实的陈述,民意更容易受情感和个人信念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在这个时代,事实本身退居第二位,而人们对事件本身所持的态度,带有的情感占据主导地位。“后真相”一词从政治领域到社会领域,一开始,“后真相”是指真相变得不再重要了,情绪和观点的传播裹挟着舆论影响政治决策,这主要发生在欧美国家的政治领域。到后来,“后真相”的使用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泛指那些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假新闻,与谣言和“反转新闻”相关联。
2 反转新闻的内涵
反转新闻是指近一段时间以来广泛引起关注的新闻现象,是由于新闻报道失实而造成剧情反转的新闻。反转新闻的内涵,一是一种新闻现象,即是指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在事实、价值、情感等方面出现一次或多次的显著变化,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它既是对客观事件的反映,又是媒体和受众选择性认知、传播和构建的产物。二是新媒介时代的新现象,尤其是当今后真相时代的出现和盛行,反转新闻经常发生,它不是某一媒体产物,而是新旧媒体和受众多渠道、多层面的产物,是一种复杂的新闻传播现象。三是反转新闻境况下的“舆情反转”不仅是新闻传播的某一戛然而止的结果,也是下一阶段新闻报道的对象和情况反转的重要条件。“舆情反转”在反转新闻中不断被发展,它是反转新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舆论后果。
3 反转新闻的成因
1)直筒式传播。直筒式传播指的是的媒体在宣传报道中受到固有认知结构的影响,是一种先入为主,自上而下的新闻传播模式。这一认知结构引导着我们通过对旧信息的记忆来推断缺失的信息。而反转新闻的出现常常就是新闻发布者受自身的这一认知结构所影响而造成的。对于众多的反转新闻的报道,报道者和新闻发布者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自我臆断和推断的成分,甚至有时接收到的新闻事实也会在情绪占主导的情况下自动进行主观忽略。如,2017年6月22日,杭州蓝色钱江小区发生一起纵火案,在未经过事实调查清楚前,很多新闻传播者根据自己固有的认知结构,臆想莫某晶是偷了雇主家的东西,想放把火破坏现场,还有一些新闻传播者也在自己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发布一些言论,宣称莫某晶是偷东西被发现,想制造火灾后,她再表演一出“奋力灭火”,取得雇主的原谅。更有微博大V称,莫某晶与家中男主人林某姘居,后多次要求扶正未果,最终杀害林某老婆与3个孩子并焚烧现场。一时间,受自身认知结构的局限和一时主观情绪的主导,种种基于现实又非现实的新闻言论,四处宣扬。
2)片面化报道。片面化报道指的是受到了模糊化处理而导致了媒体片面化报道,而公众的态度则变现为偏向为一方的极端化,从而导致极端化判断。虽然在很多情况下,网络舆情促成了事件的处理和解决,但更多的反转事件都是由报道的极端的报道片面化造成的,即媒体通常只关注某一方面或只从某一视角来判断事件。如在媒体通常标签化的报道下,“某女教师”“某教授”“某大学生”等标签化的视角,给某一事件规定固有的视域,形成一种固化思维,不管是从自身出发还是从受众出发,都片面性的指向某一域,形成了片面化报道。
3)自由化传播。新闻自由理论来源于美国,这一理论主张建立一个新闻自由业。新媒介新闻媒体主要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新闻传播渠道增多,传播方式多样,以微博、微信、客户端、各种垂直社区为主导的新媒体和自媒体手段的到广泛运用;二是新闻传播内容得到丰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方式,涉及了社会的各方面。随着这两个变化的产生,网上及媒介滥用自由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超自由模式往往存在有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西方的新闻自由发展历史来看,过度泛化和过度追求新闻自由的现象,必定会引起混乱,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在后真相时代,在自由化传播的世界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各种以情绪为主导的言论在网络中自由传播,无不诋毁着新闻当事人。2017年11月,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某电视台记者报出,十几名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入园儿童的家长报案称怀疑幼儿园园长和老师涉嫌猥亵和虐待儿童。爆料一出,迅速并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然而在公众寻求真相的同时,网络中的言论自由,各种言论肆起,“三色事件”种种乱象的传出不乏有因新闻传播中过度自由化而导致的。
4 反转新闻的常态与效应
1)影响媒体公信力。新闻媒体往往被受众寄予厚望,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值一直有着较高的基数。原因在于新闻媒体有着专业化的信息采集、发布、传播流程,任意一条新闻都是在经过严格的审查核实之后所发布出来的,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洪流中,公众往往认为新闻媒体却是最可靠、最权威的信源。一个媒体的信任的建立往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基础才建立起来,但是往往也会因为一篇反转新闻的报道,便会贴上“假新闻机构”的标签,失去原有的信任值。然而在后真相时代,以迎合大众情绪和心理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新闻不断在反转,情况不断在变换,受众究竟信谁?成了当前面对的巨大問题。如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有电视台记者发布不实言论,有家长自媒体爆出图片、视频等各种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让受众该如何在这信息洪流中选择谁?如果媒体不及时发声,在面对流言肆起的网络信息洪流时,不及时辟谣,那么毫无疑问,媒体的公信力自会收到损害。亦或者媒体在未经证实和审查的情况下发布了属实的信息时,误导了受众,那么试问媒体的公众的公信力还存在吗?
2)网络暴力伤害新闻当事人。事件具有复杂性,而情绪往往却很简单,尤其是在当今后真相时代,情绪往往更是忽视了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的低门槛,使得人人都有发声的权利,不同的人都带着自身的主观主义色彩去看待和评论事件,而往往理性的声音被感性的声音所淹没。那么在事件当中,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新闻当事人,在真相出现之前,过多的曝光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困扰。2017年8月,陕西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事件针对“究竟是谁拒绝了剖宫产”一事陷入了“罗生门”。网上一片哗然,将涉事医院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最终事件调查处置领导小组认定,医院在前期的工作是合规的,但也存在问题。最终在网络言论洪流中,涉事医院2人被停职,医院也已与产妇家属达成赔偿协议。“榆林产妇事件”中,医院是负责任的一方,也是受伤害的一方。
5 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背后的媒介伦理思考
1)求快还是求真。在新媒介时代,媒介的竞争日益激烈,新闻的时效性是各大媒体所关注的重点。因此各大媒体在抢占“头条”和“首发”的同时却忽视了新闻的核查和证实,不管事件的真伪,为博取眼球、赚取流量,都快速地进行新闻的传播。然而作为新闻工作者以及各大新闻媒体,我们在新闻的快与真之间究竟该怎么去选择,我想大家更应该在真与快当中选择新闻的真实性。
2)感性还是理性。2017年11月发生的“红黄蓝事件”,虽然部分虚假信息得到了澄清,但虐童的事实却依然存在。该事件迅速形成了汹涌的舆论。舆论狂潮一旦形成,真消息和假消息,以及各种情绪性的发泄搅在一起。在未经展示事件全貌的时候,媒体首先关注的是弱势一方的说法,以引起情感共鸣的方式进行报道,前期“携程亲子园”事为真实,在此事件的基础上,报道“红黄蓝”幼儿园事件时,只注重了感性情感的呼吁,却忽视了理性的思考,在新闻报道时更应该注重理性的思考。
6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频频出现,在反转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不管是媒体还受众都应该冷静客观地看待热点新闻,在事實尚待核实的情况下,对待新闻要“一慢二看三通过”,更要避免情绪化。
参考文献
[1]科瓦奇.真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黄楚新,王丹.逆转新闻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从媒介素养的视角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5(10):25-28.
[3]刘宇轩,巢乃鹏.后真相时代的受众心理与媒体策略[J].青年记者,2017(16):15-17.
[4]崔逾瑜,匡志达.“舆论反转”背后的反思[J].新闻前哨,2015(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