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国有企业改革新进展与趋势的探究

2018-11-26张轶

商情 2018年45期
关键词:进步趋势国有企业

张轶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在这个背景下进了改革,并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解决了一些重要问题。但目前阶段国有企业离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需要我国国有企业不但要完善自身的不足,还要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发展。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的结论。

【关键词】国有企业 改革 趋势 发展 进步

前言

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经历了“放权”、“制度创新”和“国资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快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发现国有企业的改革不能停留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层面,需要结合企业特点转变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国有经济与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融合。以此让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到新的一个层次,让国有资产发展壮大的同时,建立相关有效的制度津立,保证国有经济追求“国家使命导向”的发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面临的形式与问题

随着新经济形态的到来,对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摆上了日程,需要创新改革状况,从而让改革的步伐加快、成效显著,满足经济增长对国有企业的要求。回顾30多年来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所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大相径庭。

改革开放之初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委的“放权让利”阶段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改革重点放在国有企业,主要任务是引导国营单位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旧观念和束缚,实现商品化经营,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国有企业发展环境,解决国有企业进入到经济市场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制度创新”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改革中线放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动国有经济结构跳帧上,主要的任务是国有企业确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资本和产权意识,建立相关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解决了国有企业内部的淘汰机制建立问题,也让国家冗杂的经济体制的进行改革,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党的十六大以后,以2003年国资委成立为标志的“国资发展”为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重点进行的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有经济管理部门的体制冗杂等问题,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

从上可以看出我国的基本的经济体制的建设已经完成,但是进入了新经济时期,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的激烈,也就意味着国有企业要面临国家使命和国际环境的双重考核标准,国有企业前期依靠国家财政扩大财政等方式已经逐渐不可取,原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许根据经济市场环境及时的做出调整。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是必然,否则会逐步发展成为损害国家利益的企业。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思路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

首先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政府宏观,国有企业的改革需结合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管理阶层要转变观念,为国有企业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是要关注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关系,建立配套的改革体系,处理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讓配套体系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最后一个方面是要做好改革的整体性风险控制,保证国有资产流转,让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做有效监督,满足对国有资本的约束要求,规避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风险,为国有企业改革保驾护航。

(二)改革思路

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分类监管,保证监管环节能够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情况做到张弛有度,对于国内企业的改革需要注意的是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效率,提升国有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充分调动延期和地方国有企业国资委两个层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解决国有企业在实际改革中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需以管资本为主,提高国资监管力和监管时效性。积极促使国资委的职能做转变,使得国有资本投向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相关的资本结构,规范资本运作,从而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保驾护航。

国有企业的而改革过程中需要注重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劣势国有企业采取综合治理等手段,加快该类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投入相关的资金和政策,让国有企业拥有创新动力,增加国有企业对市场的占有率。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法

国有企业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让其拥有创新的动力,让其能够能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这需要国家积极的发展混合所有制,让国有企业建立创新机制的产权制度得到保障。国家在政策上要注重股权制度多元化,并支持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让国有资本证券化,同时设立相关的基金,规范机构的投资行为。

其次是要建立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逐步市场化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促使国有企业高管市场化,构建相关的奖励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国有企业人才进行奖励,对于不合格的需采取相关的处罚措施。这不仅有利于优秀人才队伍的建设,还利于实现国有企业部门的恶权责分明,将工作环节落实到个人。

最后是坚持和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协调运作、有效制衡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从而让国有企业的改革散发活力,同时也缓和了新、老散会的关系,因为在现阶段,国有企业混改已经受到现实经济环境的制约,所以需要完善相关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让董事会成员结构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让国有企业的改革初见成效,激发职业精力人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真正的实现“放权,”让国有企业的资本在市场竞争机制中得到保值和升值,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总而言之,在新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需以完善相关的层次框架为主,让相关的国资经营管理部门监督整个国资运营状况,对国有企业实现针对性的管理,让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中始终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屹山,赵立文,刘玉红,高丽媛.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58 (02):51-59+204.

[2]肖亚庆.深化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J].先锋队,2018,(02):14-16.

[3]肖亚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J].中国邮政,2018(03):62-64.

[4]周敏慧,陶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困境与出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01):87-97.

[5]赵立臣.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08):52+54.

猜你喜欢

进步趋势国有企业
趋势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初秋唇妆趋势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