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风险防控研究

2018-11-26杨宇航

商情 2018年44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精准机构

杨宇航

【摘要】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背景之下,作为扶危济困的社会工作必须承担起专业历史使命。作为一门专业的助人职业,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作用。但在扶贫工作中也暴露出其专业力量弱、角色不清、人才队伍不稳定、服务动机不强等问题,为精准扶贫服务带来潜在风险,如何进行风险防控,是当前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急需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工作 精准扶贫风险防控

一、引言

在2017年6月,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就联合印发了《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民发(2017)119号)强调社会工作要在“贫困群众救助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建设”、“促进易地搬迁贫困群众融合适应”和“其他特殊困难人群关爱服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社会工作精准扶贫的优势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助人职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从历史角度上讲,社会工作起源于扶贫,扶贫工作贯穿于社会工作发展的始终,在扶贫工作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都说明社会工作有介入扶贫工作的空间。在专业理念层面,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扶贫开发的思想有很多契合之处,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大优势,社会工作的介入将打破固有的扶贫开发理念、打破原有的扶贫开发模式,为农村扶贫开发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就经验积累而言,社会工作的职业性决定了介入扶贫工作的持续性,社会工作在以扶贫的实务经验为政府提供政策参考,承接政府购买的服务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与政府合作的良好经验,这都有利于社会工作更好地介入精准扶贫工作。在扶贫实践方面,近年国内外反贫困的实践证明,社会工作在协调利益关系、化解主体矛盾方面,在收集多方信息、搭建服务平台方面,在践行政策法规、倡导政策革新方面,在激发基层活力、增进社会团结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社会工作精准扶贫的风险

虽然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有着诸多优势,在扶贫实践中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必将对社会工作精准扶贫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一)社会工作专业力量薄弱

社会工作专业自上世纪50年代被取消后,我国大陆的社会工作专业活动也销声匿迹,到1988年北京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内地重新起步,但直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社会工作才迎来自恢复以来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高校竞相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并投入到各领域的服务项目中,这俨然成了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春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社工机构资质良莠不齐,社会工作服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由于许多机构是响应国家政策建立起来的,依赖于承接政府服务项目生存,能够链接的社会资源极其有限,自身发展受限,所以这类社工机构难以参与精准扶贫。同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年轻化使得其基层服务经验缺乏,加之所学社工知识主要来自于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存在脱节,使之难以在中国精准扶贫中发挥专业力量。

(二)定位不明确

虽然当前国家政策鼓励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作用,但是其对社会工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还不是很明确,这导致社会工作在不同的区域服务自主性不一,各地政府和社会在对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的角色定位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在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将社会工作看做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专业力量,是政府精准扶贫的合作者;有的地方则把社会工作当做是志愿服务,过分强调其公益角色;另外一些地方则把社会工作当做是居委会一样的政府行政服务的延伸,对社会工作服务的行政命令式色彩严重。后两种的社会工作角色定位,必将使社会工作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专业性和自主性大打折扣。

(三)人才队伍不稳定

由于现今入职社会工作的多为年轻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毕业大学生,虽不乏具有社会工作情怀的社会工作者,但在各种现实原因的推动下,社会工作人才流失严重。在城市的社会工作机构尚且如此,那么在偏远农村进行社会工作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机构的人才流失将会更加严重,这也难以保证社会工作精准扶贫服务的延续性预期,导致社会工作精准扶贫服务质量降低。

(四)服务动机不强

虽然大多数社会工作机构是在专业使命的召唤和响应国家政策而加入到国家精准扶贫项目中。但是有些社会工作机构报着有利可图的心态,浑水摸鱼,通过个人关系参与到了精准扶贫工作当中,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和资源有限,在选择服务内容和对象上,也往往偏向于收益好的领域进行服务,完全以商业理念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导致真正需要服务的弱势群体难以得到应有的服务,违背了引入社会工作精准扶贫的初衷。

由于社会工作的服务往往是政府购买,由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监督和考核,因此一些社会工作机构沦为政府机构的延伸,在社会工作精准扶贫中只对购买方负责,而忽视了居民的服务诉求和权益,致使社会工作机构失去了当地居民的信任,无法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难以有效地推动社会工作精准扶贫服务。

四、风险防控策略

(一)外部引进和内生培养

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力量薄弱的问题,必须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质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可以走介外部引进+内生培养”的方式。对境外的优秀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过审核通过后进行积极引进,利用其丰富的经驗进行精准扶贫服务的同时,对内地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进行培育,提升内地社会工作服务人才的专业素质。就高校教育而言,是要引进境外优秀的社会工作教师,将境外最新的理论和实务发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稳步提升。同时,对现有的实际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社会工作的培训,让其在己有的丰富的扶贫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技巧,使其工作开展更具效率。除此之外,“本土化”教育也必不可少,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必须走向实践,因此,社会工作的教学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务经验,不断地思考,做到理论与实务的融合,并逐步发展出一套本土化理论。

(二)政策明确和媒体宣传

针对认知度不高和角色定位不明确的问题,首先要从政策上应该对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角色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定位,并明确其服务范围和内容,使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具备合法性的同时,也让基层政权对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从而合理地利用社会工作力量的精准扶贫服务。同时,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社会工作精准扶贫服务,让民众对其有所了解,提升民众对社会工作的信任度,使其更易于接受社会工作扶贫服务。

(三)价值观培养和制度激励

在社会工作学校教育期间,必须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其具备“助人自助”的专业精神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精神。

在选拔精准扶貧的社会工作者时,必须要进行专业考核,选取具备社会工作精神和能扎根基层服务的人员。选拔之后,评估社会工作者的精神状态,对其进行专业督导的同时继续定期进行价值观教育,使其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坚定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实际的激励制度来保障,为了能使年轻社会工作者投身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国家必须对其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以解决其后顾之忧。如升学、创业、城市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优惠等。同时,在机构发放的工资基础上,增加对精准扶贫社会工作者的补贴,增加社会工作者的收入,保证其专注于社会工作精准扶贫专业服务。

(四)加强审核和评估

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精准扶贫工作审核和评估制度,对竞标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合法合理的审核,把不合格的社会工作机构筛选过滤掉,保证介入精准扶贫社会工作力量的质量,这样才有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同时对服务的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进行科学评估,这种评估除了政府要求的指标和专业指标,还需要增加被服务者的评价指标的比重,使服务的社会工作机构在对购买方负责的同时,还要对服务对象负责,使精准扶贫对象真正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中受益。在这种评估体系下,也促进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的质量的提高。

五、结语

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质和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决定了社会工作必须介入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但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弱小,国家对其角色定位不明确,人才队伍不稳定和某些机构服务动机不强等因素的制约下,大面积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存在风险,因此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证社会工作精准扶贫人才的稳定和社会工作精准扶贫服务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EB/OL]民政部门户网站,2017.

[2]向德平,姚霞.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反贫困的空间与途径[J].教学与研究,2009(6).

[3]李潇,张红.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开发的可行性分析[J].新西部,2015,(36).

[4]袁君刚.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5]李迎生,徐向文.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功能定位与实践探索[J].学海,2016.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精准机构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马戏团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我国女性社会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