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历史框架体系初探

2018-11-26吴薇

商情 2018年44期

吴薇

【摘要】为了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该课程的吸引力,笔者作为思政课教师,开始探索如何将教材内容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串联,并思考出若干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达到构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历史框架体系的目的,全面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事件 时间顺序 历史框架 信息化教学平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是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我党重要的理论宣传阵地。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这门课程理论概念多、观点抽象、内容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概论》课上课“抬头率”低,考试死记硬背,甚至课程结束后学生都不知道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现象在高校及其普遍。因此为了探索《概论》课程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概论》课程的吸引力,笔者作为思政课教师,开始探索如何将教材内容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串联,从而构建《概论》课的历史框架体系。

一、构建《概论》课程历史框架体系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对《概论》课程中思想理论的理解

将教材内容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串联,构建《概论》课程历史框架体系,方便学生了解教材中某一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更易深刻理解这一理论的深刻内涵,这就是通过“史”而得出“论”,从而加深对“论”的理解。例如,在讲解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时,笔者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即改革开放前期的“大逃港事件”。在当时的广东省宝安县,有很多人冒着生命的危险逃到了香港,由这个故事引出一系列的问题:“逃港”的原因是什么?“逃港”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邓小平同志得知后是怎样做的?改革开放后为什么不逃了?这些故事对于学生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理论起到非常的辅助作用,同时能够深入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历史思维方式,提高政治观察和分析能力

历史不是孤立的历史,历史总是和现在紧密结合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从而能够培养历史意识,从而提高对当前政治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正如尹建强老师在《试论历史意识在《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培养》一文中所说“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是现在的历史”。只有把握历史规律,才能更好地了解当下的政治,学习新的思想。例如,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就可以通过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以史论今,与时俱进。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构建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串联起来的《概论》课历史框架体系,根据历史发展的逻辑进行教学,配合历史音像资料和历史故事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课堂上参与度和活跃度,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如何构建《概论》课程的历史框架体系

(一)精读历史,对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串联

整理历史事件需要熟知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历史功底。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师在长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基础,然而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精读一些历史书籍或文献资料,全面熟知与《概论》课程有关的历史事件,并且最好熟知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在选择书籍或文献资料方面,教师尤其要重点读一读《党必等重要历史文献资料,以便了解我党思想理论的发展脉络。在备课时,教师需要将这些历史资料进行串联,同时还要深入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思想理论产生的渊源,并整理成个性化的教学资料。

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讲解时就可以运用这些教学资料,了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我党经历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从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二)运用历史音像资料,善讲历史故事,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直观

历史音像資料集视听为一体,更容易将历史事件发生前因后果及其产生的理论成果讲解清楚,学生容易获得生动直观的视听体验。而教师讲解历史故事,在加强师生互动的同时,教师更能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上课“抬头率”,同时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选择历史音像资料和历史故事时,教师要注意选择短小精炼的历史音像资料和生动具体的历史故事,同时要特别注意历史音像资料的权威性和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在选择时,最好选择官方的文献纪录片和历史专题片;而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注意通过我党官方的文献资料或者书籍获取,而不是从不实的史料中获得,否则容易失去其真实性,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三)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创新《概论》课教学模式

在构建《概论》课时间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改革。教师在授课前便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教师整理的教学材料发给学生,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原有的历史基础和他们的专业特长,发布不同的活动任务,然后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实现《概论》课的个性化教学。同时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记录学习全程,实现多元智能评价,全面把握构建《概论》课的历史框架体系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及时进行课堂教学决策。

然而,构建《概论》课的历史框架体系,紧靠一人之力或一时之功将难以完成,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逐步完成。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巩前文,林震.历史音像资料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015,(04).

[2]尹建强.论历史意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培养,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3]李倩.分析高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科技风,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