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实业投资率下降之谜:经济金融化视角

2018-11-26王钰泽

商情 2018年44期

王钰泽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工业投资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宽松的政策和激励措施似乎并没有明显改善投资状况,而工业投资率下降是一个谜。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服务能力的提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服务实体的经济成效仍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国实业 投资率下降 经济金融化视角

目前,中国实体经济面临着内需疲弱、外部需求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税收和投资回报减少、企业家经济意愿下降等问题。许多企业家放弃了这个行业,热衷于投机。实体经济是经济的基础和根本,“欲求本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抑制经济泡沫化的管控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新的开放经济体制,深化健全调控机制。

一、从经济金融化角度看中国工业投资率下降的原因

(一)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中资金的不合理分配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些制造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贷款质量下降,金融機构投资意愿下降,许多商业银行愿意投资于房地产项目或有国有背景的项目,挤压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金融业向实体经济倾斜的政策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政策措施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也影响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追求利润是资本的生存规则和运作逻靠

“三依赖增长模型”的基本结果之一是,实体经济的许多部门严重依赖银行贷款扩张,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钢铁、水泥、汽车、家用电器、机械、重工业和造船等主要制造业的运营率不到70%。许多公司出售不畅,难以操作,盈利能力急剧下降。

几乎所有知名的大型制造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进入了房地产市场。许多制造商和出口商在制造平台上进行银行贷款,并进行转移房地产和股票期货的投机活动。钢铁行业是典型的案例。钢铁贸易公司的主要特点是;过度负债、偏离主业。银行贷款使用钢铁贸易作为融资平台,套取银行贷款投入房地产,采矿和私人贷款。他们通常把钢材市场作为抵押品、联保或仓库类型的票据获取银行贷款,转手投入到其他地区或是金融投机。类似的制造业套取银行贷款转手投入房地产的例子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比比皆是。

(三)相关支持政策没有具体考核机制,落实情况缺乏监督

鼓励和引导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需要大量的支持措施。这些措施是否合理有效,需要跟踪、评估和监督。一般来说,一些地方和金融机构只使用信用规模的增长作为评价指标,忽略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内涵。有些地方只关注政策的短期影响,并渴望取得成果,还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这些都会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四)实体经济许多公司的盈利能力急剧下降,并且当贷款本金和利息被拖欠时就已经发生了

“三依靠模式”的必然结果是,信贷快速增长后,不良贷款将增加,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的意愿将下降。典型的信贷扩张和收缩周期将开始出现。基本的逻辑是:“信贷高速扩张一产能快速扩张一供给超过需求一产能过剩和盈利能力下降一还本付息能力削弱一银行贷款意愿下降一不良贷款上升一银行贷款进一步收缩一企业去杠杆化和去库存一经济持续放缓”。过度信贷扩张的必然结果是信贷紧缩和信贷危机(金融危机),这是人类经济体系的内在规律。

(五)实体经济自身仍面临“空心化”风险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并不相同。2016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有245家制造企业,净利润占19.5%,500强企业中33家金融机构50净利润占比却高达56.8%。基于趋利的本性,金融资本更愿意流入股市、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期货市场,通过理财等金融衍生品在金融系统获利循环。2017年,国家银行新增贷款12.65万亿元,但房地产贷款就占到44.8%,接近一半。此外,私人投资在实体经济中并不活跃,市场发展和企业进入等方面的阻力影响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六)实体经济仍高度依赖间接融资渠道,资金来源仍然单一

目前,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尚不成熟,其内部脆弱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的比例相对较低。从2011到2012,非金融类企业占股权融资的比例不到2%,到2016年底达到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和市场预期。即使在有限的直接融资中,许多人还没有在实体经济中使用。在过去的2016-2017年间,募集资金总额为4286亿元人民币,但830上市公司同时购买了金融产品,总金额为5442亿元,占IPO总资金的127%,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并未完全支持实体经济。

二、从经济金融化角度看中国工业投资率下降的对策

(一)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产品结构

金融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新的观念,坚持以金融供给结构改革为主线,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快金融改革发展,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财政成本,助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

(二)从机制上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倾斜

鼓励大型银行投资实体经济,鼓励它们开展中小金融机构放贷,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能力。加强对金融机构和服务实体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并利用国外监管、现场检查等形式研究和开发金融机构、实体经济服务统计和评价体系性能的定量评价。在评价体系中,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质量,对制造业、新经济、中小企业和农业都增加了评价的重要性。

(三)促进金融普惠化、便利化

在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应努力发展面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通过科技手段加快评估、信贷和建设。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资源匹配和交易的成本。在政策扶持方面,鼓励致力于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通过减税和定向降准等来鼓励发展,同时鼓励大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四)发挥政策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中的作用

通过政策制定、评价和监督,对服务于三农、中小微等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要通过政策性金融手段加以扶持。在政府的领导和引导下,将社会资本纳入实体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五)全面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多层次直接融资渠道

建立一个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是必要的。通过建立再融资制度,发展新三板市场,开拓区域性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拓展期货市场国际化,深化衍生品市场的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使实体经济在资本市场上更便于融资。

(六)有效解決企业债务风险的多种策略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整体杠杆率为257.8%。同比增幅较上季度末下降4.7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65.3%,连续三个季度环比下降或持平。虽然企业的杠杆率仍在下降,但绝对值仍然很高,企业的债务负担依然沉重,部分企业的债务风险仍然很高。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积极探索“僵尸企业”债务处置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市场化和合法化的前提下,将对负债累累的企业实施债转股,以促进股权多元化。充分发挥资产治理公司等机构的作用,建立债务处置基金和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协调企业不良债权的处置。

(七)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严格控制房地产金融风险

应采取措施消除房地产金融产品的性质,加大房地产管理的行政问责机制,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地施策,通过金融、土地、税收、投资、立法等手段解决房地产存量过剩的问题,提前消除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

三、结语

本文首先从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存在资金分布不合理问题、追逐利润是资本的生存法则和运行逻辑、相关支持政策没有具体考核机制,缺乏执行监督,许多公司在实体经济中的盈利能力急剧下降,拖欠银行贷款本息时有发生、实体经济自身仍面临“空心化”风险、实体经济仍高度依赖间接融资渠道,资金来源仍然单一六个方面分析了经济金融化视角下中国实业投资率下降的原因;然后,从经济金融化的角度,提出中国工业投资率下降七个对策: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产品结构、从机制上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倾斜、促进金融普惠化、促进,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全面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多层次直接融资通道、多策并举有效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严控房地产金融风险。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今后的专家学者研究相关的课题有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成思,张步昙.再论金融与实体经济:经济金融化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5,(06).

[2]喻坤,李治国,张晓蓉,徐剑刚.企业投资效率之谜:融资约束假说与货币政策冲击[J].经济研究,2014,(05).

[3]张成思,刘泽豪,罗煜.中国商品金融化分层与通货膨胀驱动机制[J].经济研究,2014,(01).

[4]彭方平,连玉君,赵慧敏.经济增长与我国通货膨胀容忍度——来自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3,(03).

[5]靳庆鲁,孔祥,侯青川.货币政策、民营企业投资效率与公司期权价值[J].经济研究,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