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创新“五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2018-11-26王秋萍
2017年,山西省洪洞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入选“全国十佳”,在山西省仅此一家入选。近年来,洪洞县农委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成立领导小组,遴选培训机构,完善认定细则,制定优惠政策,从招收学员到培训班日常管理,每个工作环节都落到了实处,特别是因地制宜探索出“政府主导+培训机构+教学基地+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以教学基地为依托全产业链延伸覆盖的“五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受到全国农业系统的关注和认可。
一、基本情况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辖16个乡镇,463个行政村,总人口77万人,农业人口57万人,农村劳动力43.7万人。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水浇地43万亩。全县粮食面积 112万亩,总产量46.9万吨;水果面积达到7.1万亩;蔬菜面积13.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3万余亩;药材5.6万亩。规模养殖水平逐步提高,畜禽存栏:生猪24万头,禽类302.8万只,牛1.7万头,羊15.3万只。总体上看,洪洞县农业资源相对充足,农业发展环境良好。但由于农民综合素质低、生产效率低、农业品牌意识差、市场竞争力弱等因素造成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只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才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全县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洪洞县作为全国3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之一,2014—2017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 096人,2016—2017年认定82名新型职业农民。四年来,严格按照省、市部署和要求,县农委与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围绕五大主导产业——粮、菜、畜、果、药,迎合农民需求,以教学基地(田间学校、合作社)为依托,狠抓教育培训,规范认定管理,全程跟踪服务,完善扶持政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二、培训“五精选”
1. 精选培训机构
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洪洞县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一主多元”培育体系,坚持以公益性培训机构为主体,引导和吸收各种社会培训资源广泛参与。
2. 精选教学基地
与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县农委在全县范围内遴选集科技创新、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学习技术和实践实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实训教学基地,确定了14个教学基地。
3. 精选培训对象
遴选确定参训对象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前提和环节。根据《洪洞县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通过农民自愿报名、村镇推荐、专业协会推荐、进村入户、电话联系、张贴告知书、网站公布等多种方式,培训机构认真遴选学员,并报县农委审查、入库。
遴选标准:粮食作物50亩以上,设施蔬菜大棚2个以上,果园10亩以上,其他经济作物20亩以上的种植户;生猪出栏100头以上,牛出栏50头以上,羊出栏100只以上,家禽存栏3 000羽以上,特色养殖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养殖户;年收入不低于2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户;从事专职工作(服务)1年以上,其主要收入来源于该项工作(服务)。
4. 精选培训师资
注重选拔知识水平高、教学能力强、能够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担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师。同时,县农委鼓励培训机构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洪洞县授课。4年来,共邀请省、市知名专家25名,并建有“县级新型职业农民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
5. 精选培训内容
与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紧密结合,大胆创新,精选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分类设置培训课程,分专业制定培训标准,分学科确定培训学时,开展精细化培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确定培训课程,严把教材、教案关,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讲什么。2015—2017年,全部培训班均开设“互联网+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农业的课程,教会农民上网买东西、卖东西,树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及品牌意识,拓宽农业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三、培训过程“三注重”
1. 注重实效培训
洪洞县自2015年开始,培训机构全部实行“菜单式”培训。根据主导产业和农民需求,县农委根据农民点菜、培训机构配菜、教師掌勺的程序精心制定菜单,使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以教学基地(田间学校、合作社)为依托,培训机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通过接地气的培训,农民可以把学到的理论有效吸收、转化和运用,提升了培训的效果。如:“基地教学”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现场示范指导,每位学员个个动手、人人参与;“田间学校”“合作社”指导老师带领学员到田间地头授课,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农民容易掌握,能很快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
2. 注重培训方式
按农时、季节,开展“分段式”培训,培训方法灵活多样。培训采取教师讲授、实验、实践操作、课外活动交流、外出参观、入户指导等教学形式相互配合,融入了“快乐体验教育”,授课中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乡土人才“案例教学”注重实践经验的讲授,学员更是喜闻乐见。
3. 注重跟踪服务
请进来、送出去、开展跟踪帮扶,全产业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请进来: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洪洞县授课,为学员们带来了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送出去:通过外出参观交流,学员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取得了真经,找到了差距,明白了发展方向,提升了培训效果,同时也搭建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开展跟踪帮扶:应农时、农事及农民需求,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一批,成长一批。培训后以班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方便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全产业链服务。
四、管理工作“六严格”“七到位”
1. 培训管理“六严格”
洪洞县农委自始至终加强培训过程管理,确保每个环节按要求组织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一是严格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规范完整的培训制度,包括开班申请、批复、第一节课制度、检查督查、影像资料、考核、验收等。二是严格执行批复制度,培训机构申报农委批复后方可开班培训。三是严格培训期间检查、监督和指导。四是严格规范档案及其他管理,检查培训手册填写是否认真、准确、完整,做好培训对象入库和参训学员投保工作的管理。五是严格資金管理,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专项核算,补助资金只能用于农民课堂培训及实训、参观交流、聘请师资、信息化建设、开展认定管理和后续跟踪服务等支出。六是严格年度培训工作总结,培训结束后,各培训机构要以PPT形式总结汇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工作。
2. 认定管理“七到位”
洪洞县2014年12月19日印发了《洪洞县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管理办法》(洪政办[2014]113号)。2016年1月28日,县农委首批认定34名新型职业农民,在临汾市尚属首次,标志着农民身份的转变。认定工作采取程序化步骤:一是初步遴选。对经过教育培训合格者,根据农民自愿原则,通过个人申请、培训机构及村镇推荐等方式申报。二是实地查看。县农委组织考核组人员,进村入户,实地查看农户生产规模及经营状况,了解近3年的发展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意向,排除发展前景不大、经营效益不好、带动作用不明显的产业。三是严格认定。根据考核标准,分管领导亲自把关核实,考核组人员对拟认定对象上交的申请书逐项详细查看,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打分审核。四是公示。对拟认定的人员,在《槐乡大地》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等方式向县农委反映公示对象在从事产业、规模等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认定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五是发证。对拟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7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没有收到任何异议信息,公示期满后,县农委及时发文,召开专题会议,颁发证书。六是建档管理。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部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逐步完善以考核制度、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淘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动态管理制度。七是跟踪服务。县农委组织专家、培训机构按农时、季节,分专业开展分段跟踪指导,及时解决学员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创业和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收集整理跟踪服务原始资料存档备用。2016—2017年县农委分管领导带领专家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跟踪服务15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创新模式“四亮点”
1. 着眼产业发展,就近、就地、重实效培训
围绕主导产业——粮、菜、畜、果、药的发展,在农民家门口培训,促进了“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壮大。例如:2015—2016年,县果桑站在“苏堡镇原上村苹果栽培基地”“大槐树镇张村葡萄栽培基地”举办苹果栽培、葡萄栽培技术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学用结合,整个培训课堂参与性、互动性和实用性很强,深受大家欢迎。这种培训,农民的果园就是“田间课堂”,上午学习理论,下午自家果园实训,农民现学现用,就近在田间地头实训,专家面对面、手把手教,理论以最快的速度在实践中被消化、吸收,培训效果立竿见影,进而推动了整村原有产业的发展壮大。
2. 着眼农民成长,依托教学基地培训
依托“教学基地”开展教学实训,贴近产业,迎合农民需求,很好地提升了培训的效果。例如:2015—2016年,县农校依托山西大槐种业有限公司教学基地开展培训,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小麦玉米生产培训班4期共362人,参训学员全部是经过严格遴选并确定为公司的制种、种植示范户。学员们在公司培训、实训,系统地学习小麦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玉米高产优质种植技术、小麦玉米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知识。在公司实践,新品种、新技术等一目了然,实例鲜活,学习直观,可以直接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开展全程化实训、全方位指导、全产业链服务,提高职业农民发展能力和水平,引导职业农民与公司融合发展,让职业农民在基地培训、实训、创业和成长。
3. 着眼农民需求,全产业链培育
一是“重需求培育”。根据农民需求,不仅培训专业知识,更要注重“人”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强化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经常性培训,达到知识不断更新,同时规范认定,完善跟踪机制,落实扶持政策,完成农民全产业链的培育。二是“全程跟踪服务”“微传播”效果明显。在微信交流群,学员们互相交流种植、养殖、施肥、农用机械使用等方面经验,发布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专家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发挥了“微传播”的指导服务效果。实时跟踪指导:根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对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指导。继续培训: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定期召开座谈会,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三是外出参观取经。根据学员的特点安排就近就地培训,还组织学员们外出参观见学,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培训的效果,3年共组织50余次。四是着眼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扶持融合项目推动。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将现有的、新增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2016年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焦全喜,投资30万元,实施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成效明显。进一步完善洪洞县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激励政策,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融合,明确优选获证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强的新型职业农民推选为科技指导员,将全县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推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简介:王秋萍,高级农艺师,从事果树栽培推广工作。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 邮编: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