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来福士广场公共空间景观分析

2018-11-26杜扬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空间

杜扬

摘 要: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象征和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标志,深刻地反映着城市的发展脉络。广场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与规划,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形象。以成都来福士广场为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深入剖析了其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特色,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成都来福士广场;公共空间;景观分析;公共艺术

成都作为我国西南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条件优越,城市环境优美,其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成都来福士广场于2012年落成开放,是国内首座、国际罕见的大型清水混凝土建筑综合体,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清水混凝土建筑,被喻为“切开的泡沫块”。在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进一步推广与深化的背景下,这样国际性质的现代公共空间的打造,为成都市及西南地区的城市景观和公共艺术的发展给予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广场概述

成都来福士广场(Chengdu Raffles City)是继上海来福士广场、北京来福士中心之后,新加坡凯德置地在中国自主开发、管理和持有的又一座“来福士”品牌系列建筑。广场位于成都市主干道交汇点,对面就是四川省体育馆,坐拥蓉城最负盛名的商业、零售、餐饮、娱乐中心,连通地铁中转站,规模化吸纳人流。成都来福士广场传承来福士“城中之城”的概念,以丰富全面的公共态度、低碳环保的建筑理念、特立独行的设计风格、富有文化底蕴的设计元素,成为成都市区又一极具时代性和现代感的城市公共活动场所。

广场由国际知名设计师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亲力打造。斯蒂芬·霍尔于1947年生于美国,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终身教授。他对空间和光的关注与研究使其自成一派,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语言和成功的建筑范例,成为新一代建筑师中的领袖级人物。霍尔设计规划的成都来福士广场,通过其新颖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空间感受,为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二、空间设计特色

成都来福士广场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广场的“简洁主义”。正如现代主义所推崇的“少就是多”,少是艺术成熟的表现之一,是质的概念。作为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半封闭式广场空间,来福士广场虽然面积不大,但整个空间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游历性极强。广场的设计,以现代主义的简约风格为主基调:广场建筑立面统一为白色的清水混凝土外墙,地面铺装以浅灰色石材为主,而休息设施则以实木为主,石材为辅。形成的空间效果简洁,精致,干练,具有浓烈的时代感。

其次,是其“绿色建筑”的理念。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成都来福士广场项目运用了地源热泵系统、热回收系统、水蓄冷、能源管理系统、雨水回收系统、屋顶绿化、就地取材及采用再循环材料等节能环保措施,是西南地区首个获得国际权威绿色奖项——LEED金奖预认证的项目。广场的内部空间、外围空间甚至建筑屋顶都予以精心的植物配置;广场的每一个景观平台也都设有水景喷泉或亲水平台。这样不仅最大限度满足了居民的观赏和游历需求,更引领了城市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再次,是其“立体空间”的设计概念。成都来福士广场的一个重要特點就是:它是由周边建筑共同围合而成的独立的半开放式的公共空间场所。实际上,广场空间本身就处于来福士广场建筑群的购物区之上(1-3层为购物区,3层楼顶之上为广场空间),并且根据底层空间的不同结构而形成不同的广场地势。这样的空间带给人的感受,是一种“流动的乐趣”。人们通过景观台阶和自动扶梯,穿梭于广场的不同层次,通过立体的方式进行游历。这样的立体空间,让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每一步移动都有不同的景观感受。

斯蒂芬·霍尔说:“建筑是为每天的生活所准备的灵性的空间。”他的许多作品都诠释了这一理念,通过不同建筑之间的沟通衔接,塑造出购物、工作、休闲一体化的新型生活空间。正如王朝闻所说:“好的艺术难在要靠狭少的空间来表现无限,以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的景致。”霍尔这种“立体空间”的理念,这种在有限空间范围内表现无限空间趣味的灵动设计,在成都来福士广场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三、空间系统分析

(一)空间序列

成都来福士广场的建筑、广场空间及周边景观是一个共同的整体。广场空间由5栋超高层建筑搭配错落有致的裙楼共同围合而成,塔楼和裙楼、塔楼和塔楼间彼此独立,但又通过玻璃天桥彼此联通。整个来福士广场的公共空间是设置在高于地平线的建筑围合中的立体式空间。游览其间的感受和体验,也与普通平面广场有着明显不同。广场空间其实设置在一层和二层购物空间的顶部,并且随底部购物空间的结构,而分为三个呈环形阶梯状分布的空间序列。

一层空间序列为自主入口台阶而上的第一个空间,直接与建筑外围街道相连,空间面积最大。入口处设有自动扶梯可以方便老人、小孩和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人群,以及货架推车等进出广场。一层周边为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的等公共服务设施,是主要的集散空间。二层空间序列入口与一层入口处于同一轴线上,周边主要为相邻建筑的入口,兼有餐饮店面。广场景观与一层空间类似,细节处寻求变化。三层是整个空间序列最后也是最高的一层,游客在此可以通过较高的视线,俯瞰整座广场以及广场周边的景观。连接二层空间与三层空间的台阶设置有水景瀑布,通过自上而下的水流将两层空间自然连接。

(二)空间景观

城市公共空间是属于公共价值领域的城市空间,主要是城市人工开放空间,或者说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开放空间[1]。霍尔在整座广场开放空间中,布置了众多形制各异、大小不一的公共艺术景观。通过题材丰富的公共艺术作品,令公众感受到不同的审美体验。

1.硬质景观

广场主入口雕塑“熊猫一家”,由法国雕塑家朱利安·马里内特地为来福士广场创作。朱利安采用非绝对写实的处理方式,吸纳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际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四只不同体型、不同彩绘风格的熊猫相互拱手,环抱而坐,象征着先进社会的国际性和人类文明的多重性。霍尔设计的突出于建筑外立面的工业钢构样式的构架,通过不规则的组合摆放,设置于最高建筑“雅诗阁”中部开口的孔洞中。构架和容纳其的建筑在色彩、材质、机理、空间形态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产生出强烈的对比。还有在两栋来福士建筑空隙中的钢构作品,巨大的深棕色钢结构面板通过互相穿插与对接,围合而成一个前卫的构架雕塑,设置于两栋来福士建筑裙楼的楼顶之上。强烈的刻意做锈迹的构架表面,与邻近建筑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外墙形成鲜明的视觉反差。

来福士广场中众多的公共艺术作品在整个景观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突出各个部分的特色同时也把全局串联在一起,更好地体现出设计者的意图——为城市和居民创造良好的公共活动场所。

2.软质景观

植被和水体等软质景观不仅广泛存在于广场的主体公共空间,甚至在建筑物顶部及立面的开口处,都进行了栽植。植物配置广泛采用在我国有悠久种植历史的适宜生长的树种植被,如翠竹、银杏、皂角、桂花树等,分别栽植于广场的各个空间节点。草本植物以广场地面的不规则开孔为栽植空间,人们行走于其间,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景观感受。

中央广场的水景按地势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形制不同的水景空间营造。水景设计灵感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三峡楼台淹日月”,描绘着时间在这三峡水景中驻足。一层水景“瞿塘峡——三十天之泽”, 水景有30个随机分布的喷头,每个喷头代表一个月中的一天;喷头边设有炫彩的LED灯,象征缤纷的每一天。二层“巫峡——一年之溪”,设计灵感来自不息的水流如同不止的光阴,从水景的布局里可以解读出阳历和阴历,并通过发光石块表现星期和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三层“西陵峡——十二月之泉”,水流从12个出水口喷入水池,每个出水口代表阳历的一个月。二层和三层之间有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设计灵感的水景瀑布,在夜晚还可以点亮。这种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景观细节,在广场中不胜枚举。

(三)空间夜景

来福士广场空间夜景的精心设计,令其成为周边城市夜幕下的一大亮点。众多的景观照明灯具,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照明布局,使得广场空间显示出了比白天更加突出的视觉效果。夜间主要照明灯具以遍布于广场空间的行道路灯和景观灯为主,而围合在广场周边的来福士建筑的众多室內光源也是十分有效的照明亮点。值得称道的是,整个空间中没有一般广场都设置的巨大的广场照明灯,而是以带状灯管为主,贴合在道路周边或绿化植被旁边。高光源设置于桂花树坛中,低光源设置在周边休息座椅的边缘,使得灯光光亮既不显得突兀,也可以满足夜间照明需求。这样的设计在满足广场空间夜间照明需求的同时,也给予行人舒适而自然的夜间视觉感受。

斯蒂芬·霍尔设计的在主体建筑“雅诗阁”中心的构架作品是可以发光的。夜晚在建筑物的中间、广场的上空不停变换着绚丽的颜色,视觉效果十分突出。而水景则通过水池底部的照明设备,加之建筑灯光在人工湖面上的倒影,来烘托出比白天更绚丽的景观效果。例如水景瀑布中的二十四节气石,因为其本身就是透明的发光体,所以夜晚中的视觉效果如同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十分精致。

四、结语

“一切艺术,应该只有一个目的,即恪尽职守,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做出自身的贡献。”[2]当今时代,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居民“生活的艺术”的载体,其作用已经不仅仅限于市民大众的活动场所,更是满足居民精神要求、发掘地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综合形象的有效手段。正如斯蒂芬·霍尔所说:“建筑本身只是一个舞台,一种硬件,而上演于其中的生活才是其灵魂所在。”成都来福士广场经由大师的出色演绎,通过其营造的优秀的公共空间系统,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感受,为成都和整个西南地区城市景观的发展提供了优秀范例。

参考文献:

[1]周向频.城市自然环境的塑造[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997:158.

[2][美]房龙.人类的艺术[M].衣成信,译.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长治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公共空间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