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背景下的芷江农村老旧民居建筑适用性改造研究

2018-11-26郝志蛟王晴晴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湘西民居

郝志蛟 王晴晴

摘 要:近年来乡建改造中乡土性、地方性、民族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村民建房也从一味推倒老房重建砖墙瓷瓦铝窗的水泥盒子新房的模式逐步开始接受老房在基础上改造。从调研村民日常生活生产方式入手,从乡村美学角度出发,围绕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一处民居改造而展开,挖掘老旧民居建筑文化的民族性智慧点,改造内容注重因生活方式改变而带来的设施的改善,设计改造具有当地方特点、保留老建筑部分特征、符合现代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新民居建筑,强调建筑功能性、建材乡土性、环境友好性的新旧建筑相结合的改造方案。

关键词:乡村老住房;建筑功能;地方特色;新旧结合改造

本文中的老民居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水宽乡拾担村,西面与岩桥乡接壤,距离县城23公里,距离水宽乡集镇5.5公里,距离怀化市市区47公里,一进入水宽乡拾担村,就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一般,空气清新,小桥流水,花香四溢,带有明显武陵山区农耕文化特色特征。进入业主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占地面积(用具体数据)且含有古韵气息的平地式干栏式五开单层木结构建筑,建筑隔墙全部是由实木围合建造而成,屋脊很高,抬梁式悬山屋顶结构上覆小青瓦,建筑坐西朝东背后又有较高陡坡并不利于通风,加之南方多雨水的原因,屋子里很潮湿,散发出一股霉味。听主人说这座建筑为20世纪50年代所建,屋子显得有些破旧、潮湿、杂乱。这种老建筑在村中还有很多栋,是农村最为常见的民居建筑,具有一定代表性。

建筑存在的意义是为人所用,如何让一栋六十多年前建造木构民居能满足于当下使用者需求,设计从对房屋产权人也是使用者基本情况入手调查。该房屋的男主人48岁,女主人45岁,有两个分别为21岁和10岁的女儿,大女儿常年在外求学,小女儿在芷江城内读小学,两个孩子基本只有在放寒暑假时才能回家,男主人是拾担村村长,男女主人常年驻守农村,农忙时节务,农农闲时承接周边几个村子红白喜事的酒席餐宴请制作。

基于对拾担村以及房屋业主家庭背景、生产生活情况以及房屋现状测量的基础调查,感觉还应该是从满足功能性出发来进行改造设计,日常生活所需的空间要方便、整洁又不有悖于乡村生活特点,生产工具及农副产品都有合适的存储空间。现在农村人群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或在外工作多年的中青年,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开始重视居住空间个性化,追求质璞归真的室内居住环境。设计改造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尊重农村生活方式保留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改造不适合传统中式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添加活泼的元素,以湘西侗族民族元素如木头、侗锦、蜡染、刺绣、竹编等加以点缀,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民居,不仅能够显示出湘西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体现了其质朴的民俗文化。

建筑布局,在原来院落围墙内改造,两栋老建筑物朝向因考虑邻里采光问题不再作位置调动,利用院中地势变化将低一级的原院中菜园规划改造成有汀步穿行的小花园,结合地势、周边自然景观合理布局,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庭院的空间、布局和利用应当具备适应变化的灵活性。

建筑结构,以原来木质房屋为基础,关键位置加地串梁结构柱,将原屋顶拆除,现浇楼地面,加二层空间,按传统人字型屋顶型现浇屋面再加盖小青瓦,保持原建筑风貌。空间布局结合户主家常住与客住人口结构,对整体空间进行合理划分。空间分为动、静两大区,满足会客和休息所需,在采光和通风的问题上采用加大原窗口二楼窗户设计落地窗,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天光加速空气流通,同时也将自然景色引入建筑内部空间。

建筑材料,建筑的材料要适应当地环境,就地取材,最大限度提高老房中材料的再次利用,同时确保木质材料的防火处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做到材料、技术的完美结合。充分利用乡土建材,运用如青石板、旧木头、砖、竹子、瓦片、藤席、黄泥、干稻草等进行改造。

客厅面积32㎡,是交友会客的重要場所,在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温馨、朴素是本次新中式客厅设计中的主基调,结合湘西元素加以点缀,使整个空间明亮又温馨。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吊顶采用了木质吊顶,并搭配竹编吊灯,使整个空间和谐统一。墙上的竹编和竹凳在整个空间跳跃出来,彰显了主人别致的生活品味。客厅改造前杂物堆积,功能分布不合理,改造后功能布局合理,温馨舒适,独具特色。

茶室是交友会客的另一场所,在本设计中浓郁的茶香和禅意扑面而来,侧面的装饰架上采用石材和木材的结合,前面用破旧的木门做装饰,给人一种独具特色的设计效果,同一房间,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景观。破旧的木门搭配书法字画,除了给茶客们带来视觉感官上的享受,更将新中式的艺术情怀渗溢出来。

卧室的设计带有浓郁的湘西特色,整体以舒适感为出发点,没有过多复杂的设计,搭配收纳机能的透亮明净更衣室,使整个卧室空间更加完善,并打造出一个理想的舒眠环境,质感中释放温暖的氛围。极具特色的木质门窗,给人一种悠远、浓厚的文化韵味;显粗糙的床头又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半方通的隔断不仅起到了功能分区的作用,又使整个空间通透感强又不显沉闷。木制吊顶和床头背景墙相呼应不显单调,搭配竹编吊灯加强了空间的统一感。卧室空间改造前,面积大但所有卧室都存在舒适度差、储物功能差、没有卫生间的问题。改造后功能分区更为合理,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保留湘西传统元素,富有个性。

餐厅在居室设计中虽然不是重点,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用空间来表达文化,用生活来改变生活方式。餐厅的装修十分简单,农村风味浓重,设计非常接地气,农村生活一览无余,木质门窗、粗糙的吊顶、时间深远的柜子、破旧的书籍和一顶草帽,简朴又极具特色。将原有旧物件回收利用再搭配青砖,使整个就餐环境看起来舒适又温馨。

灶台厨房是整体方案中保留芷江拾担村民族气息最多的一个空间,虽然也规划了一个现代厨房,能满足年青一代的需求,但是并不能给老一辈的带来乡土生活的怀旧感。房屋结构以做旧水泥为主,搭配旧有的木材,灶台根据原有灶台进行提炼设计,操作台的设计也更加合理,增强实用性的同时也增加美观性。蕴含悠悠乡味的同时,加上大理石铺面,为整个空间塑造了质朴的“湘”土气息。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农村户籍人口58973万人。广大的农村地区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诉求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而正努力实现,但他们没有设计能力也没有设计意识,建造了许多大小水泥盒子的民居建筑,没有美感没有特点功能上也并没有解决农村生活生产所需,部分经济富裕地区呈现出千村一面的情况,与“美丽乡村”提出的留住乡村美景留着乡愁的建设目标差距较大,能让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运用服务于拾担村乡亲,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使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本次民居改造中,使我感觉到一个居住空间,它不仅仅是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实用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空间审美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特色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伟,赵娉婷.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J].江西建材,2017,(15):24-28.

[2]龙颂江.张心平.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25-28.

[3]柳肃.湘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9-51.

[4]张芸芸.湘西传统民居建筑符号及其现代演绎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12-13.

[5]李哲.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81-83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湘西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奇趣民居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