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菊走红背后的粉丝现象研究

2018-11-26傅叶芝

记者摇篮 2018年8期
关键词:王菊

傅叶芝

【摘 要】粉丝现象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大众文化,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而发展和流行起来。笔者通过对《创造101》选手王菊走红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粉丝群体存在情感碎片化和快餐化的情感误区。

【关键词】粉丝现象 王菊 网络狂欢 过度大众文化

2018年夏日,曾经风靡一时的选秀风波再度来袭,《创造101》在粉丝们的推动下走上收视巅峰。本文从网络狂欢、社会认同、粉丝情感误区等多角度解读王菊走红事件背后的粉丝现象。

一、王菊走红后的网络狂欢

网络狂欢指的是在网络所构建的虚拟世界里发生的有巨大影响力的、引起“众声喧哗”的网络现象。百度指数显示,5月26日即第六期节目播出之前,“王菊”一词的搜索量还寥寥无几,此后则势如破竹,在5月30日达到最高。6月2日晚第七期节目播出后,关键词“王菊逆袭”在3小时内迅速升至微博热搜第二。6月9日公开点赞排名中,王菊升至第二位。这样的成绩得益于王菊本身自带的差异化属性以及她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但也离不开王菊粉丝团“陶渊明”的粉丝参与,制造了网络狂欢的现象。

米哈伊·巴赫金曾这样描述狂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抛在了一边,代之而起的是一种特殊的狂欢式的关系:人与人之间自由自在、亲切随意的接触。”与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中“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不同,在粉丝传播中,每一个粉丝都能成为意见领袖,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大众传播史上有过一个时期的强效果论,人们不假思考和毫无批判思维地接收大众媒介传播的一切信息,被称为“沙发上的土豆”。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这一格局在当下已被彻底改写。粉丝们由传播的边缘慢慢向前台推进,形成了粉丝之间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交融的新型传播方式。王菊粉丝群体在微博上晒出大批量表情包、 短视频,使王菊在一夜之间迅速被送上热搜榜。每期节目播放时,演播厅里和守候在网络直播前的粉丝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狂欢的广场,场外的一次次点赞,场内王菊人气的一次次上升,都是王菊出色表演的回赠和粉丝们热情的体现。

二、粉丝群体的社会认同

认同或社会认同源自于现代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它是对“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认可,其中包括其自身统一性中所具有的所有内部变化和多样性。这一事物被视为保持相同或具有同一性”。简单地说,社会认同表现为个体认识到他所属于的特定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粉丝对于明星的追逐,可能是从明星身上找到了自己渴望的特质,在追逐的过程中,又会遇见很多志同道合者,从而产生一种认同感。

被部分网友认为是“最不适合做偶像女团的练习生”,但王菊在节目中表示希望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作为一张全新的面孔,作为迥异于传统审美的标准,王菊自身定位的差异化使得粉丝可以找到一个摆脱传统式粉丝现象的出口,作为一个立志改变社会既定审美标准的人,王菊的独立宣言赢得了众多支持者。王菊在节目《创造101》中散发出来的敢作敢为、独立坚强,被粉丝们认为是某一个群体的价值观投射,也是一个阶层流动的象征。

三、粉丝群体的情感误区

补位晋级、顺利进入22強、最后一轮公选排名第二,经历了过山车式排名的王菊最终折戟总决赛,无缘出道。粉丝们慢慢消失在朋友圈中,逐渐趋于平静。情感是人类自然和本能地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粉丝的情感是一种自发的、非抑制的情感表达,王菊爆红后又趋于平静的背后体现出粉丝情感碎片化、情感快餐化的特点。

1.情感碎片化。“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西方文艺理论与文化理论批判家詹姆逊认为:后现代文化的首要特征是零散化、碎片化、缺乏连贯性,给人一种拼贴感,与此相应的是情感和历史感的消失,以及外在和内在、本质与现象、隐义与显义、真实性与非真实性、能指与所指等几种深层模式的消失。这种后现代文化表现出缺乏深度的浅薄和没有连续性的断裂,就是碎片化。情感碎片化指的是情感生活方式、态度意识的多元化取向。可简单理解为人们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情感,却不知道选择什么感情才是最适合的。

现在的粉丝在追逐偶像的时候就处于一种迷离的状态,或者说粉丝们对于偶像的情感就是一种碎片化情感,他们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那么痴迷。王菊的粉丝所创造的特殊词汇“菊外人”指的是不知道王菊是谁,也没有看过《创造101》,但是已经被“给王菊投票”相关信息包围的人。在王菊爆红的那几天,粉丝们都诚心诚意地成为爱菊护菊群体中的一员。很难说清楚粉丝们对王菊的真实立场,也许连他们自己也未曾深究。这就是一种情感的碎片化,在没有对崇拜对象进行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非理性选择,是一种盲目的崇拜。

2.情感快餐化。情感快餐化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密切相关,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交流逐渐迅速快捷,由此带来的情感消费过程加快,情感消失得也快速,这就是情感快餐化。

除了少部分铁粉外,大部分粉丝对于偶像的崇拜是摇摆不定的。一方面,在选秀节目的比赛过程中,粉丝们可能会随着节目的播出而改变支持的对象,就像在《创造101》中,粉丝们可能会随着节目的继续而转向为其他选手点赞,成为别的选手的粉丝。另一方面,纵使粉丝们不遗余力地全心全意为偶像拉票,但是一旦比赛结束,节目的余温也会渐渐褪去,粉丝们也会回归日常生活,支持偶像的热情会渐渐逝去,甚至淡忘。在经历热点短期爆发、舆论过度消费后,声势浩大的应援拉票、人声鼎沸的全网狂欢都成了一场空。粉丝现象的到来让在快节奏中生活的人们有了片刻的放松,有了情感的宣泄,但终究只是形成了一种短暂性的态度与心情。

(作者学校: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约翰·菲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页;[2]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页;[3]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178页;[4]周晓红: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J].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王菊
王菊签约爱贝克思努力打造多样曲风
与其白富美,不如做自己
“爆款”王菊逆风翻盘: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光》、《海浪》、《平衡》
吉祥福鱼
弹弓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