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百姓时间”
2018-11-26吴言
共产党员·上 2018年7期
吴言
当下,有的党员干部的“百姓时间”太少。他们似乎总也挤不出来自己的“百姓时间”,忙着公务,忙着应酬。偶有剩余时间,尽管也会去基层转一转,但通常都是坐车里瞅一瞅、会议桌后听一听,很少跟群众“亲密接触”。有的人即使走到群众中去,和老鄉聊天也就三句两句,疲于应付……太少的“百姓时间”,势必形成“一堵墙”,使干群之间产生隔阂。
真为百姓,就得亲近百姓,与百姓打成一片。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不少党的领导干部,在这方面都是典范。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孔繁森的足迹遍布阿里的山山水水,把生命献给了阿里人民;郑培民的口头禅是“到最穷的村子去”,心中装的是他工作过的所有穷乡僻壤。他们在最困难的地方励精图治,和那里的群众一道与困难作斗争,让困难地方的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体会到共产党的力量。
感情是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作为党员干部,要关爱人民群众,就要脱下“西装”换“农装”,去掉“官话”说“民话”,真正回归到群众中去,“只有先下田头,再回案头,决策才有准头”。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才能对人民群众用真心、动真情。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要时刻坚持纯洁的党性和崇高的理想,把造福群众作为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摒弃诸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务虚之举,多到群众中间,多了解民情民意,面对问题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忌敷衍了事,忌拖拉推欠。要接地气,进民居,视群众为家人、朋友,亲自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敢于“下深水”,善于听丑话。要直面问题、敢于担当,以一颗真心对待信访群众,以一颗爱心对待弱势群体,以一颗热心对待服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