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市井文化的苏州葑门横街保护开发模式研究

2018-11-26朱宁宁

关键词:市井苏州文化遗产

朱宁宁

(中央美术学院 建筑学院,北京 100102)

苏州葑门相传是越伐吴时所开,和苏州古城一起经历沧桑,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积淀。葑门横街位于葑门外,葑门塘北岸,西起徐公桥,东至敌楼口,与石炮头相接。横街商业街地处水路要道,是古时苏州以东农民划船进城卖菜的必经之路,为姑苏城外繁华的商业副中心*《苏州日报》2016年03月25日文章《葑门横街上的轮船码头》(作者华杉)指出:“当年葑门横街之所以如此繁华,得益于那里坐落着一座轮船码头(现今横街东段的石炮头)。旧时苏州到甪直没有直接的旱路可通(要从苏州到昆山绕个大圈子),最方便的交通是从水路走,可以从葑门或南门轮船码头乘小火轮或木航船途经金鸡湖与独墅湖到甪直。新中国成立前,南门还没有开发,比较冷落,所以更方便的是从葑门走。甪直是鱼米之乡中的富庶之地,物产非常丰富,那里大户人家也多,与苏州的联系自然非常紧密,因此葑门横街的轮船码头成为苏州的交通要冲,横街也自然成为人员与物资的集散地。商贾们当然纷至沓来开设商铺、茶馆、饭店,横街成了姑苏城外繁华的商业副中心。”,也是战争发生时的攻守必争地*“势如破竹的朱元璋大军在葑门城下屡攻不破,当时的大将徐达为此一筹莫展,传说那位‘神人’刘伯温献计,在横街的东面又筑起了一座高大的敌楼。所谓敌楼也称堞楼、叠楼,为砖石筑构的高大堡垒。徐达让敌楼上的士兵日夜箭炮轰击,使其作为进攻葑门的桥头堡和重火力支撑点,这才拿下葑门,占领苏州。之后重修敌楼,让进攻点成为防守点,形成与葑门城关成犄角之势的守城工事,这座变攻为守的敌楼在日后的抗倭战役中可谓战功赫赫。甚至到太平天国时期,也能从李鸿章的奏章中读到这座让清军大伤脑筋的英雄敌楼……1925年为了让一个镇长殷礼蕴出殡的仪仗通过,便将整个敌楼拆除了。”文字来源于网络:《千年葑门:河豚、敌楼和一战的中国医生_凤凰苏州》网址http://www.sohu.com/a/155550244_679088。横街菜场据传自清末沿用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据葑门原居民介绍。关于葑门横街的文献有范君博 (1897-1976)的《吴门坊巷待輶吟》,其中名为横街的诗里提及横街鱼市:“巾衫脱去著蒲鞋,逃世常存淡泊怀,休笑生涯浑漫与,为贪鱼市住横街。”其前文诗为葑门、仰家庄、安里桥,后文诗为夏家桥、东街、西街、前草鞋湾、后草鞋湾等,皆为横街附近地名,说明此处横街既指葑门横街。,展现了苏州“前街后河”的传统商业街场景(图1),农民行船至屋后卸货后即可搬至屋前横街市场交易,十分便捷(图2)。现今横街内保存良好的市井文化在苏州已是难得一见,被苏州市文物局颁发“苏州古街巷标志牌”,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图1 葑门横溪照片:自摄,拍摄于集市散场后

图2 葑门横街水陆商贸示意图:自绘,根据当地居民介绍过去葑门水上贸易的情况绘制

横街内较古老的建筑约有百年历史[注]据葑门原居民介绍。,80年代社区内由各家各户自行改建;2007年由政府出资进行了仿古改造,包括除去沿街搭建的雨棚、改厕、立面更新等项目;2010年进行沿河改造;2016 葑门商户自发成立“横街商会”;2017年在姑苏区委会增设葑门历史文化片区管理办公室。这些都说明葑门的文化遗产价值正逐步被重视。笔者自2015年开始对葑门横街传统街巷、建筑及原居民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走访,借助葑门横街保护开发模式的话题探讨原居民市井文化在历史街区保护中的重要性。

一、葑门内的交通与业态

道路:葑门内有纵横两条主要街道,横向街道连接东环路和莫邪路,形成一条商业街,其中西段称为横街,长460米,宽2米至5米[注]据吴文化数据库检索。;东段称为石炮头,纵向街道称为东街,纵横道路十字相交处为敌楼口(图3)。

水路:从护城河引出的水路在这里产生分叉形成葑门塘,围合一个三角形半岛,沿河界面为苏州传统民居建筑。上支流向金鸡湖,与横街、石炮头平行形成“前街后河”形式,下支流向独墅湖(图3)。

图3 葑门横溪航拍图底图来自百度地图的航拍图,其上文字为作者加入

业态:通过自2015年开始的葑门横街及石炮头商业业态调研,笔者统计出154家店铺,共计64种经营门类(见表1),其中在横街分布的商铺较多(117家),石炮头店铺较少(37家)。由分析可知横街、石炮头的商业种类齐全,居于此处不出街道生活需求即可满足,俨然是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表1 葑门横街、石炮头业态分类表(单位:家)

续表

此表是作者自2015年开始对葑门横街及石炮头商业业态调研结果。

二、葑门横街的历史价值

通过现状调查分析,葑门横街的历史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原遗址方面:葑门横街保存完好的河道反映出古代水陆并行双棋盘的城市格局及商业场景,像这样的横街市场还曾分布于苏州的娄门、阊门、盘门、齐门、石塔等处[注]据吴文化数据库检索如下:娄门横街位于娄门内东北街东端南侧,北起东北街,南接仓街,水泥道板路面,长130米,宽2.70米。阊门横街位于西中市西端北侧,南起西中市,北至尚义桥西,弹石路面,长323.50米,宽2.20米至3.60米。盘门横街北起吴门桥,南至盘门路,横街现为出入盘门必经之路,弹石路面,长80米,宽4米。齐门横街位于齐门外下塘,北马路桥西逸,水泥道板路面,长210米,宽2米。石塔横街位于景德路西段北侧,南起景德路,北至周王庙弄,曾名南北石子街,六角道板路面,长100米,宽3米。,现仍作为集中商业街使用的仅存葑门横街一处。

原居民方面:葑门横街沿街建筑多商住两用,内部建筑多为住宅,其所有者多是从小居住于此的苏州本地人。老匠人、老中医、老手工艺者、传统食品制作者集聚于此,延续着葑门古老的历史。

原生态方面:葑门横街保存原有河道,在周围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这里机动车辆无法入内,建筑形式上保持白墙灰瓦一至三层的传统坡顶,功能上多是前商后宅或底商顶宅的传统店铺,机理上保持街巷院落布局。

原文化方面:苏州老城自古是士、农、工、商和谐共处之地。葑门商业老街反映出原生态的市井文化的包容性,容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民俗节、灯节的举办更不时地加重了传统市井文化的氛围。未经旅游开发的横街至今仍保存着原真的苏州文化,承担着城市的商业功能,是承载历史记忆的活化遗产。

三、葑门横街的独特之处

葑门横街的历史价值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独特之处在于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

1.传统街巷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葑门横街地处苏州老城区与工业园区的交汇处,一面紧邻老城保持着传统的水陆街巷格局及传统建筑风貌,另一面被周边现代化城市包围,像是夹缝中被遗忘的角落。在这里存在着传统居住形态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传统街区保护与城市快速发展、传统水陆街巷与外界快速交通等多种矛盾的交织。

2.场所价值与遗产认可的矛盾

葑门横街中既无控保建筑(原有的基督教堂[注]据葑门横街社区党委书记袁奇介绍。、天宁寺[1]、敌楼口已被拆毁),也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名录,亦未纳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保护范围中。然而“三不沾”尴尬处境同时造就了其可贵之处,未经大规模的开发使其保持了原真的苏州市井文化。

3.市井文化与旅游观光的矛盾

葑门横街若能对外开放形成旅游观光带,不仅外地人想至此了解苏州市井文化,还可增加当地收入和名气,曾有欧美观光旅行团乘坐大巴至此参观真实的苏州市井文化[注]据葑门横街社区党委书记袁奇介绍。,但因环境嘈杂尚未形成旅游气候。

4.老龄化与群租户的矛盾

由于居住条件缺少现代生活设施,当地年轻人多搬到外面居住,居于此的本地人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人退休金低需要收入补给,因此空置的房间以低廉的价格分租给外来人口居住或经营,不安全因素和人口负担的产生造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

四、葑门横街的优势和劣势

由葑门横街多种矛盾的交织可见,若对此地进行保护和开发,以其现状,优势与劣势共存。其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人气高:葑门横街地处老城区与园区的交汇处,交通便利,货物齐全、菜价低廉,对苏州市民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其服务辐射范围广,人流量大,广为人知,活力不减,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

本土风:葑门横街建筑样式传统、尺度宜人、与水亲近,带有苏州本土生活气息,这里的老年人多是出生于此,邻里关系好,对本地有土生土长的感情,相较已开发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具有良好的原居民生活和情感基础。

葑门横街的劣势在于以下几点:

房屋品质低:大多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不通天然气,做饭需用煤气罐,水管、电表暴露于屋外,室内采光不足,晾晒衣物阳光不足,总体来说传统的房屋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出租房的不恰当使用又给房屋带来破环。

人员混杂:由于居住品质差,导致商铺多出租给外地人经营,住宅则以低廉的价格群租,使得原有的街巷环境沦为人口快速流动的廉租区。

安全隐患:由于横街内部街巷较窄,若发生火灾或其它紧急情况,救护车、消防车无法入内。另外本地地势较低,有洪灾威胁,电线外置有安全隐患,偷盗现象时有发生。

环境杂乱:街道拥挤环境脏乱差,周六、周日和平时营业的早6点到晚8点间最为嘈杂,10点后人少时才会打扫街道卫生。污水直排入河导致环境恶化,周围的高架桥使得噪音、灰尘增多。卫生设施不齐全,有多处违章建筑。街道内部自行车、电瓶车、三轮车混行,交通混乱。

五、葑门横街的保护开发模式探讨

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对葑门横街的保护开发模式做以下探讨:

1.以市井文化为依托的保护模式

图4 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井文化三者间依托关系图自绘,此图用以解释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井文化三者间存在像金字塔自下至上的依托关系。

现有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多采用以外来资本为依托的模式,其代价导致遗产地“空壳化”现象产生。所谓遗产地“空壳化”是指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存留,但原居民数量削减并伴随原居民文化消失的现象。而原居民市井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土壤,传承遭遇瓶颈部分原因在于市井文化的解体。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井文化三者间存在像金字塔自下至上的依托关系(图4),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是对这三者及其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整体保护。而现今的保护模式多是去除市井文化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开保护,这种割裂的保护模式是造成传统文化失去活力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现代化导致上百年的传统生活方式(如传统食品制作、制鞋、修鞋、缝纫、磨剪刀、制秤、节庆等)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化的快速消费方式,千城一面不仅体现在城市外观上,更重要的是在城市文化层面上日趋雷同。社交历史性断层,人情日趋冷漠,老年人逐渐失去生活场景感到孤独,年轻人对本地文化感到陌生。从城市历史记忆的延续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保护饱受冲击的原居民市井文化的多样性,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软环境,为传统历史街区注入内涵和活力,有效解决空壳化问题,并能缓解城市高速发展下的文化断层现象。

2.以文化传承为内驱力的开发模式

苏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案例有以密集旅游及零售业态结合的山塘街和平江路,有兼顾旅游和本地市民购物休闲、聚会消遣的石路和观前街。这些经统一开发的知名旅游景点存在的问题在于,开发模式是以资本运转为驱动力,过度依赖观光者外力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市井文化、市民文化挡在观光地之外,不仅造成历史文化街区的空壳化,也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市井文化、市民文化的萎缩(图5)。葑门横街商业街在经济业态上结构完整、内力强大,若能在完善内部市井文化的同时兼顾旅游观光,可避免千篇一律的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模式。横街传统街巷展示了原汁原味的苏州市井生活场景,可依托商业街现有模式,尊重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当地传统产业,惠及原居民市井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以当地人的市井文化吸引外地人的观光,进一步引导观光者了解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产生以文化传承为内驱力、自给自足、兼顾旅游的良性循环开发模式(图6)。

图5 以资本运转为驱动力的开发模式示意图自绘,此图用以解释以资本运转为驱动力的开发模式过度依赖观光者外力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市井文化、市民文化挡在观光地之外,不仅造成历史文化街区的“空壳化”,也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市井文化、市民文化的萎缩。

图6 以文化传承为驱动力的开发模式示意图自绘,此图用以解释以文化传承为内驱力、自给自足兼顾旅游的良性循环开发模式尊重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当地传统产业,惠及原居民市井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以当地人的市井文化吸引外地人的观光,进一步引导观光者了解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3.以原居民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葑门横街原居民希望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希望政府加强监管,引入物业公司改变现有脏乱差的局面。现有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多由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主导,原居民的改建意愿被忽视,造成改造设计与原生态文化脱节,导致“空壳化”现象产生。原居民是对当地最了解最有感情的群体,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懂历史、晓人情、怀技能,是活着的历史教科书,只有重视他们的主体权力和核心价值,增强原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才能促进当地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确保历史文化街区的灵魂与内涵、个性与活力。

六、葑门横街的保护开发建议

总结以上的三种模式,对于葑门横街的保护和开发,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基建改造:政府对葑门横街的历史价值应加以重视,以尊重原居民市井文化为出发点,制定相关规划, 有效系统地展开保护和开发工作。 适当拨款集资对本地建筑的内外环境进行历史风貌改造,实施电线入地工程。

多元开发:采取多元开发模式,适当增加旅游观光点(如在横街增加茶馆、展览室,在石炮头设置民宿),还原古时水上商业场景,定期开展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展示苏州市井特色文化,并能创收促进当地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环境保护:在古城水系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措施防止排污入河。在石炮台东端与周围高架桥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防止噪音、灰尘等干扰,在横街内开辟步行街以改善拥堵的交通现状。

物业管理:引入物业公司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定期检查防火防盗设施,按时清扫街面,以确保区域内安全与卫生。

七、总结

葑门横街“三不沾”的现状造就了其在苏州城市发展中的特殊性,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其尚保留了相对原真的市井文化。市井文化是城市宝贵的历史记忆,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去再难找回,需要慎重保护。以文化传承为内驱力的原居民市井文化保护与开发模式可作为城市的研究试点,以此解决历史文化街区的空壳化难题。

(参与调研的同学为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冯玉青,范佳丽,沈益,范仁杰,等,在此感谢)

猜你喜欢

市井苏州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清明上河图》:市井千秋一幅画
市井繁华桃花坞
苏州一光
市井人语
市井人语
苏州十二忆
苏州诚和的成功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