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分析
2018-02-25武林
武 林
(徐州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高校不断经受市场经济以及国外各种思潮的冲击,致使危机事件发生率直线上升[1]。尤其是近年来,很多事件由于媒体的传播,社会影响极大,如“复旦大学投毒案”“沈阳大学家教女生被杀案”“云南高校女生宿舍杀人案”等等。这些案件发生后,学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进行处理。但危机的处理过程极为复杂,很多步骤尚不够完善。即使如复旦大学,也只是在加强治安管理方面的做法比较到位,而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于情绪的引导方面也有很大欠缺[2]。比如,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复旦大学学生请求免除投毒者死刑的活动,就受到社会上很多人的质疑。
从发展历程来看,国内高校关于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起步较晚,很多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一些国家因为自身发展的原因很早就开展了相关研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校园危机管理模式,尤其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高校在危机事件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而经验是可以共享的。因此,研究这些国家的高校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和模式,结合我国大学的具体情况,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建立一套适合国内高校的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模式,有助于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一、国外高校危机事件应急处理经验分析
(一)美国
美国在近代史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由于其本身的国际地位,国内外各种危机事件爆发得极为频繁,校园危机也是时常发生,像校园枪击事件、种族歧视、毒品泛滥等危机事件时常见于美国高校。因而,美国很早就开展了关于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研究美国的校园危机管理,汲取所长,有助于提升国内高校的危机管理水平。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美国在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方面最重要的经验是具有良好的应急管理制度,总体来说,美国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1)校园安全法律制度健全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校园安全,在20世纪90年代后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比如《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校园禁枪法》《联邦应急计划》等。美国教育部还会针对校园的特点制订操作指南下发给每个学校。完善的法律制度给学校和学生以良好的指南,也使得应急体系安全目标明确,社会、学校、个人责任分明,达到了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初衷[3]。
(2)危机应急机构体系健全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就设立了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FEMA)。该机构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公共危机管理。在危机发生前后,机构负责领导并协调全美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以尽可能地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种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机构不仅负责危机发生前的预防、危机发生时的应对,还要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负责恢复工作。而学校的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是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危机发生前,FEMA可以帮助学校制定与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相对应的管理计划,指导师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在危机发生时,FEMA可以调动社会上的各种力量,比如医生、警察、社会工作者、专家等协助学校建立应急小组,指导完成危机发生前后的各项任务。
(3)危机应急体系运作合理
危机发生前预防的效果肯定远胜于危机发生后的救急;更何况一般的危机是具有可预测性的,能够防患于未然肯定是最成功的方法。一般来说,危机的发展包括三个时期:潜伏、爆发和恢复重建。针对这三个时期,美国高校把校园危机的管理分作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危机的预防。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提高防范意识,对校园风险进行评估以尽早明确重点,带领学生进行演习以熟悉危机处理流程。这其中的多数工作可由校园警察和学生事务完成。第二环节是危机的预警。一方面要制定危机预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进行演练,同时还要进行具体的环境与物资准备。第三环节是危机的反应。就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对危机进行评估、分级,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及时成立危机反应命令中心,将危机的危害降至最低。第四环节是危机后的恢复。对危机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进一步完善方案,为以后的危机预防做好准备。
2.美国应急管理的特征
美国的校园危机管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政府非常重视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所以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校园危机的应急管理。从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到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通过各种措施力争将校园危机的危害降至最低。
(2)各方责任分明
在危机应急处理过程中不同的人员或者组织对应着不同的任务,美国主要是通过立法将各方的责任加以明确的。
(3)多种资源整合
不仅借助于政府的力量,还注重整合各种资源,把社区、学区的力量都给整合进来,编织一张立体“防护网”保障校园安全。
(4)管理方法创新
美国不断吸收各种新方法用于危机管理,以提升危机管理的效率以及张力。
(二)日本
日本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是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而在上世纪中叶又历经了几次重大的突发危机事件,日本政府因此非常注重危机管理的运作常态化。因为近年来校园危机事件也是频频发生,日本也更加强调学校的安全工作。日本的管理模式可简单的归纳为四点: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目前,日本的校园危机突发事件管理体制已经发展得非常系统、科学[4]。总体来说,日本在危机应急管理方面有以下经验。
1.校园安全法非常完善
日本政府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在此指导下,由公共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根据校园情况制定具体的安全制度。比如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学校保健法》以及专门为学校制定的《学校安全法》,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保证师生的安全。另外,政府在学校灾害防范的学校环境里,设定了最低标准,并确立了三项基本制度:学校安全最低基准制度、学校安全职员制度、学校灾害情报公开和咨询商谈制度。
2.应急管理机构健全
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危机应急管理体系。自中央到都道府县,再到市町村,三级组织都建立了应急系统。每级组织定期召开危机应急管理的相关会议,一旦有危机,可及时成立各级组织相应的灾害对策,以应对危机或者灾害。
3.预防系统极为高效
日本的预防系统主要包括事先预防、事中应急处理和事后复原三个环节。最注重的是事先预防。为了保障预防系统的高效,日本专门划拨了高额防灾经费、防灾科技研究经费,并制定了《城市恢复指南》《生活恢复指南》等制度予以保障。
4.宣传教育极为到位
由于灾害多发,日本基本是全民普及危机意识教育,在平时积极开展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的训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均编订危机应对手册等资料,并对各类学校进行教育指导。
(三)英国
英国高校主要的优点是机制健全,比如反应机制非常迅速,沟通机制比较良好,而参与机制非常广泛。
1.危机预防机制非常健全
英国高校在近百年的摸索中建立了一套极具操作性的危机预防机制,体现在四个方面:(1)非常注重日常管理科学性和严谨性,可有效预防危机的出现。(2)危机预防机制的可操作性极强。细致的程序,明确的分工以及责任的准确界定有效维护了师生们的利益要求。(3)预防机制良好的公开性。高效保证信息公开透明,媒体和公众均可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相关信息。(4)机制具有极强的可控性。对于重点区域重点监管,联合各类人员,彼此保持良好沟通、分工协作,有效预防了危机的发生。
2.危机反应机制非常迅速
为了保证危机发生后的快速反应,英国高校成立了“校园危机管理队”,相关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极高,除了对学校高度忠诚,还要熟悉学校的相关情况,熟悉有关法律法规,甚至熟悉媒体的运作。平时保持敏锐的判断力,对各种潜在的影响进行评估,一旦危机发生后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将危机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3.信息沟通机制良好
英国高校非常重视信息的双向沟通。在危机发生后,不仅及时向媒体发布信息,同时非常关注媒体的动向,根据媒体的反应及时改变沟通策略,减少了因为媒体与公众猜疑引起的危机升级。为此,英国高校还建立了成熟规范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以确保信息的科学性、权威性。
4.政策调整机制非常灵活
机制是死的,人是活的。面对危机,英国高校注重灵活应对,对政策及时调整,只要不违背最基本的原则就好。在危机预防、危机发生后的处理以及善后等过程中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危机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5.联合广泛的社会力量
应对危机不可能仅仅依赖于学校内部的力量,需要联合警署、救护站、专家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这些力量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危机的应急管理,还有利于节约成本。
二、经验模式和借鉴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当今世界校园危机管理典型的美国、日本和英国。他们的校园危机管理的保障体系、应急管理机构、甚至法律制度设计,都值得我们去借鉴。汇总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经验,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政府应高度重视高校危机的应急管理
政府需要把高校危机应急管理提升到立法的高度,让全社会都能够根据法定的程序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应对危机,并站在政府的高度,对全体人员,而不仅仅是高校人员,进行应急知识教育的普及工作。不仅提高全体人员对危机的认识,提高警惕性,还要通过定期的演习让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
2.树立生命至上的应急管理原则
不论是在危机发生的应急处理过程中,还是在危机发生后的善后恢复阶段,都应该把保障师生的安全作为应急体系的基本原则。牢记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要求高校在危机应急处置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严格要求。从预防阶段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到危机应急处理阶段涉及应急措施和程序,都应该把对生命的敬畏作为底线,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师生的基本权益。
3.健全保障体系
美国和日本政府在重视高校校园危机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构建出完整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尤其在预警阶段的处理机制可供借鉴。比如美国建立了五级威胁预警系统, 并强令各学校依据该系统制定一套完整的校园预警系统,包括危机缓解、预防和准备系统及校园环境审查、学生监控、心理干预等子系统。日本的校园危机防预预警机制相对来说更为完善,除了全民意识教育、避险自救互救技能训练等,还包括信息监视卫星定位、全民防灾体验及训练等二级子系统。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的普遍做法,把完备的阶段性制度体系付诸实施,这是完善的危机事件处理的保障体系。
4.信息公开透明
在危机事故应急处理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信息公开。应该做到信息公布常态化并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很多高校危机的事故信息公布基本限于领导之间,有时是在相关老师之间,普通的学生因害怕对学校造成不好的影响基本上是三缄其口。其实,想完全封闭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正面面对危机事件。当然,信息可以逐步公开。
5.明确责任界定
高校主要责任是保护生命、维护健康。无论是高校还是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都应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这种义务应该是法律上的义务。
6.设置应急管理常设机构
美国和日本都有危机管理中枢机构。比如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各学校也都有相应的危机管理机构。而日本则称为“文部科学省”,各学校也有对应的专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