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例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8-11-26王青妹
王青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下颌阻生牙在临床相当常见,多发于第三磨牙[1],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引起病情进展,出现冠周炎或临床龋坏[2]。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拔除的方式给予治疗,但治疗时间较长,加上病患对口腔疾病的治疗缺乏正确认识,对拔牙存在恐慌心理,需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现将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且作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中选取78例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78例男38例、女40例,年龄18-31岁,平均(22.1±0.4)岁,下颌左侧36颗、下颌右侧42颗;阻生类型:中位阻生33例、高位阻生25例、低位阻生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手术方法:于全麻下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高位阻生牙拔除通常无需翻瓣,低位阻生与埋伏牙需将覆盖的软组织切开且翻瓣。翻瓣后明确需去除的骨量与位置。结合阻力所在位置确定避开方向。
护理方法:对照组:术前了解病患有无全身性基础性疾病,特别是了解有无糖尿病、高血压与血液系统性疾病等,女性是否为月经来潮期,为病患讲述正确的咬棉卷的动作,避免患者治疗时因紧张而显得手足无措。术后为患者讲述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
(1)术前护理。因口腔治疗需依靠较多诊疗器械方可完成,病患看见器械内心容易出现恐惧,加上治疗期间设备高速旋转出现的高频“吱吱”声,会使病患恐惧心理加重,而放弃治疗。结合病患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为其讲解整个手术过程,使病患对医护人员给予充分信任,从而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2)术中护理。整个手术治疗过程护理人员要做好器械的传递配合工作,及时将病患口腔里的血液与唾液吸净以充分暴露术野,根据四手操作原则配合医师于切开翻瓣等操作里完成拉钩与止血。同时,护理人员在劈牙操作时需左手握拳把下颌角顶住,依靠右手腕力用锤作闪击式敲击,而去骨操作与增隙操作里需实施连续性锤击,尤其需注重操作力度大小、方向与角度的控制。整个操作过程护理人员都应利用一定的时机和患者沟通,缓解疼痛感,消除紧张情绪,且注重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3)术后护理。拔牙结束后,嘱咐病患将无菌棉卷咬紧约30min,实现压迫止血;如果出血量过多,需将时间延长至1h。同时,对病患出现的不适感给予认真解释,消除患者疑问,拔牙后24h内,唾液里仍可见红色血水均属于正常情况。拔牙后严禁用舌舐吸伤口,防止因口腔负压升高使血凝块受破坏而引起出血。并告知病患拔牙后1h可适当食用温、软食或流食,忌食太硬、太热食物,以防引起出血;且术后可能伴有张口受限、吞咽障碍、疼痛等不适,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紧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焦虑越严重。对两组治疗期间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评定,总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调查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作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研究组治疗期间焦虑程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焦虑程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对比 (x ±s) n=39
3 讨 论
阻生牙主因临牙、周围软组织与骨组织障碍,使牙齿无法正常萌出的情况,属于常见口腔疾病。手术拔除时需经麻醉、切口、创口清理、显露、缝合等操作,会使病患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应通过对应措施给予干预,才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3]。
整体护理有全面性、针对性等特征,以病患为主,调节其精神状态,使患者治疗配合度提高。故本次调查里的研究组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干预,术前将诊治过程告知病患,使病患对所用的各类设备、操作流程有大致了解,消除恐慌心理,术中配合医师做好各项操作,多与病患沟通,提高治疗配合度;术后及时为病患进行疑问解答,消除患者顾虑,整个手术治疗过程均展现了“人性化”护理理念,因而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由此我们得出,对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将患者情绪控制在最佳状态,缓解疼痛程度,提高治疗配合度,属于理想的辅助疗法,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