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民主民意定林权抓好三大改革试验
2018-11-26秦诗言
2007年浏阳市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落实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主体改革。2014年开始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共有19项改革成果已转化为中央、省市等相关政策,试验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民主民意定林权,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有突破。一是在坚持林地所有权属集体所有、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析出林地经营权,科学界定三权之间的权利关系,落实三权权能。全市共有33.75万公顷集体山林明晰了产权,发放《林权证》10万余本,对22万余个小班进行确权颁证。林权到户率达到了99 %。二是建立市、乡、村、组四级林权争议处置机制,组织部门行家或经验丰富、得高望重的乡镇村组干部建立调纠委员会,对每一起林权争议案件均做到了一名责任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解决方案。全市累计受理山林纠纷1683起,成功调处1456起,行政处理182起。三是出台《浏阳市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和《浏阳市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实施方案》,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为林地流转受让方核发《浏阳市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赋予其在权属证明、林权抵押贷款、林权登记、森林保险、林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权能,放活林地经营权。
健全机制活市场,集体林权配套改革见实效。为巩固主体改革成果,浏阳市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要素市场,完善森林保险制度,健全林权流转机制等配套改革。一是搭建市场平台。制定了《浏阳市林权公开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市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职能,通过浏阳市农村资源流转交易网、湖南省中部林权交易网等平台,及时发布林权流转交易信息,公开公平组织林业资源流转交易。累计办理林权流转3.6万宗,面积9.13万公顷,交易金额达15亿元。二是完善服务体系,便民惠农。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林农办事更便捷,扩展网络服务,利用互联网、电商、微商等电子平台,让林农免费享受点对点的技术和信息服务。三是积极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以保险强化林地经营权的价值效率。通过宣传发动、财政配套补贴、协助收取保费、提高灾后理赔效率、建立保险市场竞争机制等手段,有效实现了林业保险的增资扩面,参与森林保险的公司由以前的2家发展到5家,累计投保面积153.5万公顷,总投入保费3685.12万元。四是活跃资本市场。在全省率先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并对贷款利息进行补贴,推出多种金融模式,目前,浏阳市已有农商行、长沙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从事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额7亿余元,使森林资源真正变成了森林资产。
股份合作促发展,集体资产股份改革增权能。浏阳市通过股份合作推进了集体资产股份改革,赋予集体资产更多的权能。一是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浏阳市森林资源流转活跃,对有条件的集体林业资产支持农民股份合作或组建和发展集体林场协会,以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农民收入,扩大集体资产权能。截至目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共有915个,其中龙头企业32个,林业专业合作社716个,家庭林场86个,林业大户46户,其他股份合作等35个。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出台了《浏阳市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引导林下经济向“一乡一特色、一区一优势”的方向发展,目前从事林下经济的合作组织达306家,浏阳加大对林下经济实体的财政补贴,有143家经营主体获得各级财政扶持项目资金达1360万元。
最后重点抓好三个方面改革试验:
深化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利用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加强林权流转的法律法规宣传,通过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的措施,引导林权流转双方及时完善合同要素,理顺流转各方的权益。
探索“以人为本”经营机制。一是加快林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林业发展要步入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轨道,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林业职业经理人显得尤其重要。二是支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实验、示范和推广等合作。采取院校研修、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有计划对经营主体的业务骨干、技术人员和科技服务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切实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三是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
创新保障机制,规避风险。一是创新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模式,扩大森林保险投保范围,提高保额和保费财政补贴标准。建立“一险种一管理办法,一险种一操作流程”。在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林果、林下种养、油茶等特种保险业务,探索再保险和森林自然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二是探索建立林权收储担保机构,解决银行对林权抵押贷款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