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兵的逐梦年华
——连云港边防支队“32101”登陆艇的故事

2018-11-26文·图/刘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船艇三岛连云港

文·图/刘 阳 谢 嘉

有一种勇气,叫乘风破浪,有一种信仰,叫平安归航。他们的足迹隐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他们的力量张扬在纷纷洒洒的浪花里。他们是连接前三岛的绿色补给线,他们是巡弋海州湾的平安守护艇。由于一次意外的采访,让我真正认识到了“32101”登陆艇和上面的一群兵的故事。

从正舵到一个左满舵是三圈半,从正舵到一个右满舵也是三圈半。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具老式人力舵,直径约55厘米的铸铁舵稳稳地占据驾驶舱的中间位置。舵盘沉甸甸的,每转一圈都非常吃力,可是艇长华晓表使起来驾轻就熟毫不费力。他告诉我:“24年来,这具舵盘与边防官兵一起,安全航行12万余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圈多。”

华晓表是江苏连云港市边防支队公边32101艇工程师,技术八级。2000年从船艇学校毕业以来,他就在32101艇上工作,今年是第19年头了。而比华晓表服役更早的是32101艇。

初识英雄艇

公边32101艇是边防的元老级装备了。它的出生历程要追溯到1992年。当年12月,南京军区守备第二团第一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从前三岛撤防,将前三岛驻防任务移交公安边防。1992年12月20日前三岛边防大队正式成立。前三岛,是位于黄海前哨的三座岛屿,三岛陆域面积共0.321平方公里,距离陆地平均60公里。岛上没有人烟,只有边防官兵常年驻守。面对前三岛驻防任务,首要解决的是岛上的物资和人员运输问题,在移交初期后勤补给任务只能够依靠警备区提供船艇或是从从地方租用船艇。船只航行能力有限,安全性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

正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公边32101艇的建造方案应运而生。经过两年的努力,1994年6月,公边32101艇终于从杭州大河造船厂正式下水,来到了连云港边防支队,极大地提升了前三岛的后勤补给能力,为后续的前三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开启了公边32101艇“红旗艇”的光辉历程。前三岛驻防初期,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如火如荼,所有的建筑材料、物资、人员运送全都依赖公边32101艇运送。因为海岛建设需要,公边32101艇最高出航率一个月达到十几个航次,为前三岛的建设和后勤保障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该艇也因此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连续多年被评为“红旗艇”,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然而,随着岁月的更替,新装备新人员逐步配备,队伍逐步壮大,公边32101艇作为服役20多年的供水船虽然装备落后,航速缓慢,工作生活环境艰苦,但依旧如同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地担负着后勤保障中淡水补给的重要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服役以来,32101艇共执行上岛补给任务510余次,执行查港查船、反偷渡等任务321次,累计航时12000余小时,安全航行124600海里,创下了24年安全航行无事故的纪录,为驻守和建设前三岛,维护连云港海上治安秩序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被边防官兵们称为“海上生命线”。

漂泊的孩子

虽然32101艇战功卓著,但是它和它的兄弟船艇一样,没有自己固定的家。20多年来,由于一直没有自己的码头,也没有自己的营房,连云港边防支队船艇大队的大小6艘艇长期停靠在友邻单位的码头上。“码头可以用,但生活训练和娱乐就谈不上了”,官兵的日常工作生活都局限于100多平方米的船艇上。32101艇工程师华晓表笑着告诉我,多年来官兵已经习惯着“陆上没有一寸土,海上没有一滴水”的生活了,戏称自己是一群漂泊的孩子。

未及细看,汽笛一声长鸣,马上要出发了。艇上官兵训练有序,来回穿梭,忙而不乱,32101艇解缆起锚。

灌河,古称灌江,在历史上极富盛名,明代作家吴承恩曾乘舟顺灌河而下,渡黄海至花果山一路实地采访。灌河口与花果山近在咫尺,唇齿相依,吴承恩写到花果山很自然要涉及灌河,于是在《西游记》中便写出了“二郎神大战灌江口”这一段荡气回肠的精典篇章。

传说是美丽的,现实是严峻的,从地理位置上说,这条河位于苏北沿海的中北段,是苏北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地处海州湾三角洲,横贯苏北东西,这里河宽水深,四季无冻,终年可以通航,被誉为“苏北的黄浦江”。便利的运输条件也使这里成为走私、偷渡的高发地域。自去年至今,连云港边防支队便在此连续破获“11·29”成品油走私案和“5·25”巴西牛肉走私案等多起案件。为了充分掌握这一带的水文、港岔情况,便于今后的缉私工作,支队特意组织了这次巡查。经验丰富的32101艇是执行巡查任务的不二人选。

出了港池,海面顿时宽阔。回望来处,云台山脉和连岛鹰游峰分列左右,上接入云,下涉入海。山连云,海接天,青山如黛,白云悠悠,大小船舶往来不歇,如同一枚枚织海飞梭,成就一派连云大港万千气象。此时,震耳欲聋的马达声越来越大,巡逻艇犁波耕浪般飞向大海深处。

勇敢的心

华晓表是32101艇的第三任艇长,也是在艇上工作时间最长的人。每次出海,华晓表都要跟着,哪怕已经不用自己亲自操舵,但只要他在,艇上兵心就稳。说起华晓表的故事,现任舰长谢嘉来了精神。

据说有一次从青岛执行任务回航,刚刚走到古镇口,遇上风浪,必须紧急进港避风。就在右转舵进港的当口,舵出了问题,“突然就转不动了,船艇偏离航线,不受控制,眼睁睁看着船往防浪堤上撞。”老式的舵靠链条传动,一旦某个部位卡死了,舵就无法操控。华晓表冲下舱,用手顺着链条一点点摸。果然在一个卡口位置,链条滑脱了。华晓表硬是用手生生给掰了回去。再一看,船离防浪堤只有不到30米的距离了。“若不是华艇长经验丰富,处置机敏,那后果不堪设想。”谢嘉回想起那一幕,只说了4个字:“一身冷汗!”

“那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聊起往事,华晓表一脸悠闲,他笑着说,“在艇上年头久了,很多事都忘记了。”然而谢嘉却说起了更惊心的一次险情。那是2010年临近春节,受寒流影响,海上一个月时间都是风高浪急。岛上原本保障15天的给养坚持了38天,所有物资消耗殆尽,官兵眼巴巴盼着年货呢。好不容易抓住风浪稍平的时刻,32101艇破浪出海。“那也是五六级的大风啊,船摇摆超过40度。”谢嘉连吸冷气;面对恶劣的海况,全艇官兵严格按照平日操演要求,沉着应对。舵手用背包绳把自己绑定在驾驶台;水面瞭望人员用皮带将自己固定在甲板,随时报告水面动向;枪帆兵坚持舱外观察,时时注意船艇周边;干部轮流下机舱值班,记录数据,晕船了,直接找来铁桶一边吐,一边监视设备。原本以为就这样有惊无险,完成了补养任务……“没想到,傍晚送完最后一个平山岛给养准备返航的当口,风浪骤强。”

码头无法靠泊,海浪的冲击随时能把艇撞碎……

海上无法下锚,海底丛生的礁石会紧咬铁锚……

怎么办?绕岛缓行避风!

就这样,32101艇全体官兵一宿没有合眼,人不卸甲,桨不停转,绕着0.148平方公里平山岛迎着风浪转了一圈又一圈,航行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凌晨5时,海浪稍静天色渐亮,才安全返航。“据说那一晚,支队领导办公室通宵都亮着灯。”

坚强的哨位

此时,航速越来越快,海上风力渐大。看着船艏的浪花涌起,我离开驾驶台走到船外,顿时觉得身上发凉,胳膊上的寒毛都立了起来。可船艉的机电班长项澜、战士苏云鹤、叶磊三人一直围坐在轰鸣声很大的机电舱口。“声音这么大,你们不能坐远点吗?”“不行,这是我们的岗位。”在高声向我喊话的同时,项澜用手向舱底指了指。近前一看,原来舱底还有一名战士穿着厚厚的作训服,值守在高速运转的主机旁边。舱底的机油味很浓,噪声也更大。项澜告诉我,“下边值守的战士名叫徐明豪,当班值守时必须戴耳塞。他们出一趟海回来,至少要耳鸣三天才能好……”

我问机电班长项澜,平时出航次数多吗?

“多!哪次重大行动少得了我们?不仅要负责岛上的补养和附近海域的救援,以前还承担着海上执法任务呢!”这时华晓表跟了过来,“说起32101艇执勤执法的工作,要从 ‘海上110’说起。”2005年10月1日,连云港边防支队“海上110”指挥监控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连云港1000余平方公里的近海水域的所有战备、勤务就落在巡逻艇身上。配备最早、作风过硬、技术娴熟的32101艇官兵更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海上出航勤务重,专业知识要求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船舶机械、电气的知识,对气象水文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才能顺利开展工作。为了完成任务,确保安全,32101艇把严格操练当成完成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巡逻艇的官兵们坚持在船艇训练大纲的指导下,结合海上执勤需要,坚持苦练基本功,学好学精专业技术。同时,针对“海上110”勤务特点,制定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演练。

严格专业的组训,勇猛顽强的作风再加上技术精湛的操控,32101艇俨然成了战斗力的代名词。谢嘉艇长骄傲地说,“我们可是经历过大阵仗的”。谢嘉口中的“大阵仗”是32101艇曾经参与破获的一起偷渡大案:2010年9月,吉林人季某在连云港伙同他人购买无证船舶,准备组织人员通过“拼购渔船”的方式偷渡至韩国木浦。正当他们按计划把船从连云港开往山东日照接人登船时,被32101艇成功拦截,将艇上偷渡人员一网打尽。

英雄的故事

多年来,这艘艇在完成“海上110”各类勤务的同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先后参加过“淮海一号”军事演习,“黄海一号”反偷渡行动,海上紧急布控行动,邯郸农行金库案海上紧急布控行动,国家核应急演练海上行动,并多次协同海关、海监、海事、渔政、海警等单位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行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勤务。2012年6月12日,连云港赣榆渔一艘渔船从盐城翻水闸港私自出海捕捞,导致7人落海失踪。32101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取证,与兄弟单位通力协作,仅4天就查明盐城响水县渔政大队工作人员王某和收鲜老板邵某联系渔船违反休期管理规定,组织渔船私自出海捕捞的重大案情,8名案件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如今,任务变迁,船艇不再担负执法任务。可是敢打必胜的作风没有丢。2014年10月一天夜里,船艇接到任务,徐圩外海域附近发生一起船只碰撞事件,一艘渔船撞上养殖网,导致船身侧翻进水,沉没在即,要求登陆艇立即出航。官兵顶着6级风浪赶到事发地点,仅用40分钟即找到出事渔船。由于风高浪急,渔船随波逐流,艇上官兵几次试图强行靠船跳帮都没有成功。为了营救7名渔民的生命,全艇官兵默契配合,将艇调整到顺风位置借助海流缓缓靠近。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为防止两船相碰造成船体损坏,老士官吴成干带着枪帆兵一手抱住船栏,一手拿碰垫随时准备靠帮垫船。终于在距离渔船5米左右的时候成功抛缆。由于船体巨大的牵引力,吴成干抓绳子的右手瞬间被锉出了一道深深的血印,可是他紧紧抓住绳索不敢放松,直至将渔船绳索固定在巡逻艇一侧,此时他抓绳索的右手已经鲜血淋漓。在官兵的努力下,官兵成功将渔船安全拖带回港。事后,吴成干的手整整肿了一个星期不能拿筷子。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曾经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可是这浪真的不易破。看着官兵们一个个神态自若地守在岗位上,不禁感叹,这排水量125吨的艇上,装载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呀。召之即来,紧急出航成为全体官兵的家常便饭。2012年2月,紧急出航,为抛锚的某国远洋货轮补水40吨,避免了该轮发动机因无水冷却而烧毁的重大事故;2013年1月4日,在达山岛附近海域成功救援鲁日渔131XX号渔船;2014年除夕,达山岛官兵突发疾病,正在准备团圆饭的32101艇奉命出海,将官兵接回治疗;2015年5月,参加“海上丝路—2015”联合演习突遇骤风,艇上官兵冒险将靠泊在侧的3艘快艇驶离,避免了撞击码头导致的事故;2015年10月,正在执行海上补养任务时,发动机油泵突然停止工作,官兵们采取人力泵油,轮班6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补养任务,并且安全将艇开了回来……

力量的源头

时光流转,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岁月的更替,新装备新人员逐步配备,队伍逐步壮大。船艇大队从第一艘32101登陆艇列编到现在拥有大小船艇6艘,走过了20余年的光阴。与配备新式雷达、卫星导航、电子通信设备的后起之秀们相比,32101登陆艇那简陋的驾驶舱和航海图显得格格不入。但是,一旦出航,就能够感受到一种涌动的力量。如同深藏水下的推进器,看不见却有磅礴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来自内心深处的信仰也是对自身技术能力的自信,正是这种力量让这群普通的水兵创造不平凡的故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平凡中见不平凡吧。

在采访聊天过程中,他们面对我问题的时候总是问一句答一句,要不就低下头哧哧地笑,显得腼腆而拘紧,与他们驾艇跨过长风大浪的豪迈大相径庭。由于长期的海风吹日头晒,他们个个都拥有黢黑的健康肤色,一笑,牙挺白。没错,就是这样一群普通兵,却做着不普通的事。他们当中,有已在艇上工作超过19个年头的老艇长,也有才刚刚入伍,来到艇上不久的新兵;有经验丰富的机电班长,也有正在学习的枪帆学员。艇上13名官兵就挤在这条100多平方米的船艇上工作生活,晃晃悠悠日复一日,艰苦而枯燥、平凡又普通。用官兵自己的话说,“很少有‘脚踏实地’的时候,以至于到了陆地行走时,都像跳舞一样”。正是这样一茬又一茬不能“脚踏实地”的官兵,驾驭着“32101”号登陆艇,同舟共济24年,安全航行12万海里,用起伏变幻的航线,明暗交替的灯语,谱出了一段逐梦年华。★

猜你喜欢

船艇三岛连云港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考虑浮绳联结的双无人船艇系统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江龙船艇探索清洁能源船艇有哪些亮点?
回不去的三岛时代
江龙船艇创新能力突出的船艇制造专家
莫言:三岛由纪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