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需求视角下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探究
2018-11-26陈晓宏
陈晓宏
目前,我国有30多所高等院校设有法医学本科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法医学检案鉴定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法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公安、检察司法机关、社会司法鉴定机构、公司企业、考研等,而进入司法行政机构就业是绝大多数法医学专业毕业生的第一选择[1]。根据《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暂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48号)要求,通过体能测评考试是法医学毕业生能顺利被公安机关招录的必要条件,而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为体能测评不达标无法被招录,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能力的不足。因此,如何顺应就业需求,加强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提升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亟需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1 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困境
1.1 学生对体育能力发展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对安徽高校572名在校法医学专业学生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1.01%的学生认为发展体育能力是非常重要,有高达58.21%的学生认为发展体育能力不是很重要,仅有8.39%的学生能做到平均每天锻炼1小时,平均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仅为3.07小时。由此可见,多数法医学专业学生在主观上对发展自身体育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平时也疏于锻炼,往往只是在临考前临时抱佛脚进行短期体育锻炼却难以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1.2 有针对性地引导缺失
公安机关招录中增加体能测试项目始于2001年,十多年来各高校虽对本校法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几经修改,但鲜见有高校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考虑学生体育能力培养问题,没有针对学生就业需求开设相关的体育课程。另外,在参加体能测评考试前,很多学校组织有针对性指导和培训也不多,而很多学生对体能测评项目规则和考试细节理解不够透彻,从而使很多学生在参加测试时准备不足,加之心情紧张,难以发挥出应有水平,有的学生甚至因犯规被取消了考试成绩。
1.3 体育课程没有体现学生专业需求
目前,除个别高校外,法医学专业体育课程都在学生大一和大二期间开设,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也和其他专业学生相同,没有针对法医学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区分,不能满足法医学专业学生发展体育能力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娱乐化简单化趋势明显,发展学生体能的教学内容比例偏低。法医学专业学生就业体能测评一般在临毕业前进行,而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程,使法医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体育教育处于多年“断线”状态,且多数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又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尤其是在一年的实习期间因场地器材、学习工作任务重等原因让很多学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使很多学生在临毕业前参加体能测评时体育能力甚至出现倒退现象。
2 培养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育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2.1 提高认识,加强引导
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育能力事关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事关专业的前景和发展,事关社会对高校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同。基于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能力对法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加大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力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的作用,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班会、实习动员和新媒体等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促使其树立全面发展健康成才思想理念,高度重视自身体育能力的发展。对体能水平较差身体肥胖特殊学生群体要重点关注,掌握他们的体育锻炼状况,促使其长期坚持,不断提高其体育能力,为就业体能测评做好充分的准备。每学期或每学年可以举办一次体能测试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并把测试的结果和学生的评先评优、奖学金评比等挂钩,加强对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发展体育能力的强力引导。要把体育锻炼纳入实习教学内容,并在实习考评中加以体现,督促学生在实习期间不断提高体育能力,为参加体能测评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开设好三门体育课程
针对法医学专业学生就业需求,高校要合理构建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育课程体系,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育课程要适当增加身体素质练习的比重。在课程设置上,要填补高年级体育课程“断线”的缺失,针对三年级、四年级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或体形肥胖的法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体能选修课。体能训练课在学生实习结束回校后开设,授课对象为全体毕业班法医学专业学生,主要教学目的为强化学生体能,调整学生身体状态,提高学生体能测评能力,为学生在体能测评考试中充分发挥水平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2.3 重点培养三个体育能力
在强调学生体育能力整体提高的同时,要针对就业需求,重点培养法医学专业学生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体能测评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2]。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科学地安排自己的锻炼计划,不断提高自我锻炼的效果。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掌握发展体能练习方法,如发展耐力素质要采用有氧耐力跑、间歇跑、反复跑、混氧综合跑等练习方法,发展速度素质要采用短距离反复跑、间歇跑和跑的专门性练习等练习方法等。其中尤其提高根据不同的场地器材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这对于法医学专业学生在校外一年实习期间坚持自我锻炼相当重要。最后,让学生掌握锻炼前必要的准备活动和锻炼后积极放松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自我评价能力,是指对自我锻炼的效果和健康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并实行自我医务监护的能力[3]。要让学生熟知并能合理运用体能项目的锻炼效果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以为学生调整和修正今后的锻炼计划取得更佳的锻炼效果提供有力的依据。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全过程加以指导和点评,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尽快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法医学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医学专业知识,可引导学生采用心率监测等简单的医学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和开展自我医务监护。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参加体能测评考试时不能表现出平时的体能水平,创造理想的测评成绩,出现“克拉克”现象。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体能测评能力不足。体能测评能力一般由身心调适能力、应变适应能力和考前调查能力等因素组成。在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能测评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通过考前一段时间锻炼强度的调整,使身体机能状态达到最高水平,要学会心理调适方法,在临考前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以免出现过度紧张、焦虑、失眠等状况,使学生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去参加考试。其次,要培养学生适应在不同天气和场地条件下参加体能测评考试,不断提高其应变适应能力。最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考试行程、天气情况、住宿条件、场地器材等调查能力,引导学生为考试做细致和针对性的准备工作,以减少其他客观因素对体能测评成绩的不良影响。
3 结束语
有关高校应该顺应当前学生就业需求,提高认识,加强引导,把体育能力发展纳入法医学专业学生培养体系,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课内课外联动,重点培养法医学专业学生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体能测评能力等三个体育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医学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