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矩阵下高校马拉松赛事开展研究
2018-11-26张斌
张 斌
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马拉松突破的元年,2016年是中国马拉松运动爆发式增长的一年,那么2017年则是中国马拉松的全民时代,据《2017年中国马拉松年报》数据显示中国马拉松比赛场次已经从2012年的33场增加至2017年的1102场,短短五年马拉松运动迎来井喷发展,场次增长了3239%。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所以,高校马拉松的发展必须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符合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SWOT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20世纪80年代提出,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新时期下我国高校马拉松赛事的开展就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校园马拉松赛事开展的建议,为高校马拉松赛事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高校开展马拉松赛事的优势
1.1 马拉松的二大特性
开放性和包容性是马拉松运动的二大特性,马拉松是唯一一个可以和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并肩起跑、同台竞技的体育项目。高校先天条件完全符合马拉松运动的二大特性,即比赛场地的开放性、参赛者的包容性。比赛路线基本在学校内部进行,路线设计多数途径学校著名的人文景观、标志性建筑等,参赛者比赛过程中在健身的同时又能欣赏校园美景、领略校园文化、窥探校园历史底蕴;从参赛对象来说,无论你的身份如何背景如何,马拉松都向你敞开大门,基本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老师,所有完赛者同等待遇,对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完赛时间宽松。
1.2 校园马拉松对学生的好处
校园马拉松运动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过程。首先,参加校园马拉松学生身体会更强壮。跑步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有氧耐力系统、运动系统都有促进作用;第二,参加校园马拉松学生意志会更坚定。马拉松运动每一次都要克服体能极限、克服心理重重困难,最终战胜自我;第三,参加校园马拉松学生情感会更丰富。每次校园马拉松都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参赛者、围观加油者、志愿者或者是其他角色,只要你参与了都将会对这项运动产生共鸣,对主办方的肯定、对加油者的感谢、对志愿者无私奉献的感动、对身边队友的敬佩、对完赛的自己树大拇指等,使得每一个参赛者都发自内心成长许多.
1.3 校园马拉松的影响
校园马拉松的开展不仅对师生身体健康直接产生影响,而且间接的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丰富了体育教育内涵。第一,高校体育文化既要突出文化范畴的创新精神又要体育范围内的个性解放,校园马拉松的开展、马拉松精神的塑造以及马拉松赛事的创新完全符合其要求,极大的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能够迅速获得大多数师生的认同;第二,校园马拉松的开展拓宽了体育教学内容,丰富了体育教育内涵。校园马拉松的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锻炼心智、释放压力等价值使得“育体”与“育人”完美结合;校园马拉松赛事的开展使得体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完美结合,学生通过马拉松赛事强化了运动能力、提升了运动技能、分享了运动经验、获得了运动效果,是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完美结合。
2 高校开展马拉松赛事的劣势
2.1 马拉松运动特点的制约
马拉松运动距离较长,持续时间较长,普通选手参加全程
项目大概在4小时至5小时之间,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具有巨大的挑战性,需要较强的意志品质;马拉松整个比赛过程缺乏观赏性、趣味性,跑步动作就是左脚、右脚、左脚不断重复,整个过程大概重复4万多步,由于动作太过单一、机械,被称为世界上最枯燥的运动。
2.2 医疗保障体系的薄弱
说起马拉松运动,猝死是永恒的话题,正因为马拉松运动的创始人斐迪皮斯就是第一个猝死的人,所以马拉松运动风险系数较高。校园马拉松尽管在距离上有所变化,但仍然承担着高风险,据马拉松资料统计2011年的厦马、2012年的广马、2014年的昆马都出现大学生猝死事件,如何加强校园马拉松赛事的医疗保障体系,决定了校园马拉松是否顺利实施。
2.3 赛事组织策划缺乏专业团队
据2017马拉松年报公布我国目前专业马拉松赛事运营商达191家,组织一场马拉松包括:宣传造势、赞助支持、规程编排、场地勘测、网上报名、志愿者培训、裁判保障、检录准时、补给点合理、医疗点充足、奖牌发放、赛后放松等。校园马拉松大多数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组织实施,在赛事运营方面与专业体育公司有一定差距,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来进行组织。
3 高校开展马拉松赛事的机会
3.1 国家政策驱动全民健身
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各种关于全民健身的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各省市相继发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高校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理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校园马拉松运动,切实推进全民健身计划。
3.2 高等教育学会和大学生体协全力支持
2015年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正式拉开帷幕,首次参加的高校只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11所高校,数据统计参加人数共计7万人次;2015年高等教育学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也组织了《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校园路跑接力赛》,赛事同样吸引众多高校参加,学生评价极高,社会影响较大。有了这些高等教育和学生体育权威部门的大力支持,会有更多的高校参与校园马拉松的发展。
4 高校开展马拉松赛事的威胁
4.1 比赛场地的制约
校园马拉松比赛的场地在校园内部,所以路线的选择具有局限性,相较于校园面积较大的学校,路线选择性大,可以增加趣味性,如2015年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第一站北京大学,路线为绕校园一圈3公里,途径未名湖等标志性建筑,没有重复路线;校园面积较小的学校,只能选择循环路线,具有一定的限制。
4.2 天气的制约
马拉松运动是室外项目,受天气影响显著,中国面积较大,南北天气差异明显,特点不同。地处北方的高校,适合春夏秋季开展马拉松,冬季由于天气冷、温度低,加之雾霾严重,非常不适合户外运动;地处南方的高校,适合秋冬春季开展马拉松,夏季阴雨天较多,有时连绵数日影响户外运动的开展。
4.3 高校马拉松赛事开展建议
第一,发挥校园马拉松的综合育人功效,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与本校特色相结合,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专属品牌赛事;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校园马拉松输送新鲜血液,保持延续传承性;第三,不断完善组织体系,特别是医疗安保方面,确保高标准、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