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大学生的现状、难为与应为

2018-11-26王婉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测试

王婉纯

百年前,中国人躺在床上吸鸦片,百年以后中国人躺在床上玩手机。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这两者的姿势惊奇的相似。难道这也是轮回吗?清朝经济繁荣,人们物质生活提高,精神空虚,鸦片成为了国民消遣,自我麻痹的良药。再看当今社会,信息科技日新月异,足不出户方知天下事,闲暇时间增多,手机并成为了现代人打发时间的利器。然而,当人们沉溺于葛优躺玩手机之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些事实: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30多年下滑的趋势急需遏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此项内容不仅使全民健身上升为了国家战略高度,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全民健身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成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一项重大举措。

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是备受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纯粹的拥有文化知识而缺乏一个健康体魄的学生不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青少年学生应顺应时代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精神,并推行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检测、评估与促进,适用于全日制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2]。无疑,该文件明确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我国教育工作及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学生是《标准》执行的主体,对于任何一个大学生而言,在踏入社会之后,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参加任何工作的基本保障,但在《标准》的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大学生却常常“难为其应为,实为其不应为”,一定程度上使《标准》处于“道德两难”的境地[3]。正因为大学生对于自身作为《标准》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尚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积极地作为,这也就确定了对大学生参与《标准》测试状况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1 大学生参与《标准》现状分析

1.1 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广州工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例,在问卷信效度检验合格的基础上,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校内随机对200名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就涉及体质健康方面的某些问题与部分学生进行了交谈,以便更细致地了解大学生参与《标准》的情况。

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1.2.1 学生对《标准》的认识的情况

在对“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标准》?”这一题的回答中,有31%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知道《标准》,且72%的学生在大学以前就知道体侧这一项工作。可见,学生对《标准》这一项体育工作的知之程度较高。诚然,《标准》测试的实施最终受益者是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标准》实施的最终目的[4]。通过《标准》测试了解学生的体质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加强锻炼,不断提升体质状况,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但是,倘若学生仅仅停留在认知阶段,而不付出行动,那么从实践操作层面就不能有效地体现《标准》实施的初衷。

1.2.2 学生对《标准》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对《标准》工作重视性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其主动投入《标准》中的积极主动性。从调查结果可知,高达90.2%学生对《标准》工作持“重要”态度,只有4.9%的学生认为对《标准》工作的重要性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从问卷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标准》工作重要性的重视程度高。然而,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就《标准》工作的重要性问题与一些学生进行了交谈,可知,绝大部分学生所谓的“重要”,第一反应就是因为《标准》成绩与毕业证挂钩,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毕业证是他们四年学习经历的证明,如果拿不到毕业证将影响找工作及日后的发展。这样的答案,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认为《标准》工作重要这一问题;另一方面,暗示学生参与《标准》的被动性,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缺乏主动性,导致体侧成绩优良率过低。2014年,2015年,2016年广州工商学院全校学生的体侧优良率分别为14.67%,16.34%,13.06%,与国家优良率65%的标准相差甚远。

1.2.3 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

在回答“影响你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缺乏场地器材;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自身身体素质制约”是排名前三的答案,“缺乏场地器材”这一结果与学校现实情况的确有联系,高校学生多运动场地少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一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体育馆,而有场馆的学校因维护费用高,部分场地不对学生课外开放或者需要收费,导致学生想运动而受制约。而“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是应试教育实然背景下重智育轻体育和“绝对安全主义观念”留下的阴影,身体素质也就跟不上生长发育水平。放眼望去小学生最快乐的事情的就是奔跑,跳跃,而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增高越不想动了呢?是什么扼杀了人类爱运动的天性?

2 《标准》实施中大学生的难为

2.1 学生身体素质较弱

体育活动是学生参与《标准》测试的基本形式。90后作为当今大学生的主体,是更加积极、乐观、前卫的一代,然而娇生惯养的环境让他们性格也变得扭曲。经调查发现高校的大学生主要存在思想偏激,行为涣散,意志力薄弱,不够刻苦等问题。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饮食不科学情况越发严重,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良的情况造成的“豆芽菜”“小胖墩”现象比比皆是。在《标准》测试项目中,测验男生上肢肌群项目的引体向上是体测的老大难项目。大部分男生上肢力量差,而对于“小胖墩”来说,克服自身的体重做一次悬垂性动作更是难上加难。800米/1000米的中长跑测试,更是让众多学生谈虎色变,以至于每次中长跑测试必须有校医在场才敢进行。更有甚者,女生不知道怎么发力完成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测试不会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这些本来在中小学体育课就该完成的任务,遗留到了大学阶段。

2.2 学生意识形态的偏差

中国许多问题的命根都源自应试教育,纵观我国教育之路,崇尚“分数”至上,学校体育课程被看成酱油学科,作为教育套餐中的配料,可有可无,在许多地方几乎是名存实亡;即使在重视体育课的学校,其中不少学校在体育战略上重少数轻多数,重比赛轻普及,重形式轻实效。造成中小学体育基础教育薄弱,许多进入高校的学生在考入大学前的初级教育阶段中,长期处于非规范的体育教育状态,继而对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存有许多疑虑,对《标准》的设定更是难以理解。就是在这种十几年“重智育轻体育”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久而久之,身体在长期不锻炼的情况下,开始“生锈”,“出故障”,缺少人原有的血性。据统计,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开足率为20%,而数学课开足率为150%。然而仅靠大学体育课上的练习很难改善现状,如何改善、提高学生体侧成绩成为了体育课程教学的难点。

2.3 体育场地器材欠缺

《标准》测试是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程度,而发展身体素质离不开体育活动,其中场地器材等物质资源则是体育活动顺利实施的保证。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中小学阶段小,自由支配时间多,加之大学寄宿制生活,更需要体育活动来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就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而言,学生因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足而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反过来亦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效果,因而也会影响学生《标准》测试的成绩[4]。高校学生多,运动场地少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一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体育馆,而有场馆的学校因维护费用高,部分场地不对学生免费开放,导致学生想运动而受条件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只有破解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匮乏的困境,方能从硬件上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之需。

3 《标准》实施中大学生的应为

3.1 大学生应审视健康的意义

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上体育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学分,怕苦怕累的思想严重,体育锻炼缺乏主动性,总认为我身体特别好,一年到头基本不生病。伴随互联网高速发展,众多大学生过于沉迷网络,作息时间紊乱,在访谈中问道,“你们不按时睡觉,吃饭,身体承受的了吗?”他们的回答却是如此的轻松,“累了,大睡一觉就精神了;饿了,饱餐一顿就满血复活了。”他们可知,很多中老年人时时刻刻带着药瓶,且这种现象开始趋于年轻化;天刚亮就有老人们在锻炼身体。毛泽东青年时为七位淹死同学写下挽联“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5]”。《标准》的出台是为了迎合新时代对于“健康”的要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充分说明人民不仅要生活,更需要“美好生活”,而“美好生活”必然少不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作为最高学段的高校体育教学在完成“补课”任务的同时,更应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手段让大学生从情感上改变对体育的看法,就如同毛泽东所说“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6]”。

3.2 大学生应审视《标准》的意义

学生作为《标准》测试的主体,对于《标准》认识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应着眼于通过运动参与发展体能,增强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是,很显然在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对这种带有强迫性的学习方式产生恐惧甚至厌烦。实际上,通过《标准》测试结果来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进行重新思考,这并非不是

一件好事。当把身体素质各方面的测试结果更加真实的一面呈现在青少年面前的时候,这种带有明显“功利性”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活动在生命中的重要性[7]。

学生慢慢地就会去了解体育和尝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潜移默化中,很多学生把自己的体育兴趣作为自己参加体育的动力形成一种体育习惯,进而变成一种自然。积年累月学生会发现,在自己的课余生活中,还是能够找到合适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这个项目可能会伴自己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甚至进行终身体育活动。这种在学生时代所养成的体育习惯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也是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基础。

3.3 大学生应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

随着互联网时代全面而深入推进,网络更多的主宰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之学校体育活动载体不足等因素,当前大学生群体对于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和重视程度以及体质状况和健康素质仍有差距和不足。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群体,可塑性强,要发展身体素质,积极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活动就显得迫切需要[8]。鼓励学生成立以宿舍,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的健身小组,尽可能选择不受场地限制,器材容易配备的项目进行锻炼,比如跳绳,毽球,健美操等项目,小组成员相互监督,鼓励全员坚持参与,如果有条件可以启用智能终端,检测和评价运动者的运动负荷,一方面保证锻炼的科学、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自身的运动成果,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逐步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参与过程。

4 总结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论及体育时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等”新要求[1],这一专项内容鲜明的概括了体育在推动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使命。《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让学生增强体质,把体育锻炼重视起来,培养青少年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并且通过《标准》测试是自己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及变化程度。当前提高《标准》测试成绩,不只是要提高学生对于健康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是增进健康的必经之路。作为社会化程度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只有明确健康的重要性,把握《标准》颁布的初衷,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自觉主动的投身运动实践,才能提高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值得关注的是,既然《标准》是国家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手段,那就必须立足长远,从小开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标准》测试,消除各种功利性行为,形成科学体育锻炼机制,唯有如此,增强学生体质的愿景,方能稳步实现[9]。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测试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心理测试
心理小测试
测试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