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理论研究
2018-11-26张岚
张 岚
在全民健身与资源共享的时代,“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协同、双赢发展的战略”,是把全面提高全民体质和打造体育强国统一的基本举措之一。强大国力的推动和惠民政策的普及实施,实现了学校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资源的科学互补,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互动创设了硬件基础和文化氛围。本文站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互动的视角,研究互动的方式、内容与绩效,以期为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服务。
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方式
由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性和严格性,决定了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之间的互动,需要在学校的主导下开展。
1.1 创建互动
在学校和社区创建的框架内,开展各种适当形式的体育互动,是具有目标性和操作性的方式。常见的互动形式有:⑴健康文明共建。从体育关联性和操作性而言,以爱卫生的健康文明创建活动为主,如在世界爱眼日的爱眼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活动等,在社区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工作人员,与学校的相关部门的合作下,开展对学生、社区居民的公益教育活动,以及与健康、卫生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等。⑵体育文化共建。主要表现为关于体育或健身的各种标语、名言与技术指导宣传牌,以及有学生、教师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等,是动态健身活动文化载体与静态文化形式的统一,例如社区或学校内都悬挂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标语等。
1.2 体育资源共享互动
“共享理念”普及与实践,为学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做好了统一思想认知的舆论准备,使得“共享双方体育设施”成为现实。从体育活动的操作性和健身实效性而言,共享表现为:⑴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在合理的时段内与社区居民共享。实现硬件现代化的各级各类学校,都有着标准化、现代化的体育场地和各种设施、器材,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师生体育活动的情况下,可以在例如早晨、下午课外活动与周末的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让社区居民享受更加多样性和专业性的体育活动。⑵业余时间社区体育资源与师生开放。对与学校而言,社区装备的室外的专业的健身器材,是学校所不具备的,例如太极轮等。让学生在放学后、周末与节假日的时间,能运用这些资源开展与学校项目不同的体育活动,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功能的互补。
1.3 兴趣发展互动
根据共同体育兴趣的凝聚力,有效创设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兴趣共享的平台,是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良性互动的最具活力的方式之一。根据学校和社区居民互动的实际,人数参与相对较多的类型有:⑴现代体育项目运动兴趣互动。从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实况分析,主要以足球运动、篮球运动与乒乓球运动兴趣互动为主,以社区居民在特定的时段内,到学校与师生共同运动为主,满足双方相关体育项目的共同发展,例如学校兴趣足球队和社区兴趣足球队的互动等。⑵传统体育项目兴趣互动。如放风筝、打陀螺、武术等,一般以学校兴趣社团或社区相关兴趣群众组织为核心,在核心成员与积极成员的带动下,开展日常的训练互动、项目研究活动等,并在广大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使相关项目在特定区域内发扬光大。
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操作内容
选择和设计具有学校和社区常运用的体育内容,是促进和保障互动的基础性要件。
2.1 健身
互动的首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推动师生和社区居民开展健身活动,并不断获得健康水平的优化和提升。常见的内容有:⑴健康提升性健身。以速度、耐力、灵活性、柔韧性与心肺功能等常规标准的提升,开展的如跑步、体操、篮球活动、足球活动与杠上活动等,在学校体育教师或社区具有经验的健身者的指导下,使师生和社区居民都获得自己理想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健康提升。这种健身内容,一般在早晨的时段,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学生和社区群众在学校作息规律的框架内,开展时间交叉性的健身活动。⑵体能恢复性健身。对工作和学习一天的师生、工作一天的社区居民,在下午下班以后,利用晚饭前和后的时段,开展自己喜欢的健身项目活动,如在学校体育场健走、慢跑、打羽毛球等,在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开展腰腿等肌肉舒缓性活动等,缓解各项活动所带来的身体疲惫,肢体部位闲置导致的肌肉、神经都可能发生的萎缩等,使体能和身体机能恢复原有的健康水平,例如以此可以降低各种职业病发生的几率。
2.2 友谊比赛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在特定的时段内开展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友谊比赛,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的最具有激情的内容之一。在操作中,一般以双方队员较多的体育项目为主,双方比较喜欢的有:⑴球赛类。以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等主,在学校队和社区队之间展开,其重点在于通过比赛加深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友谊互动,让社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着更多的了解和支持,实现学校、社区、社会、家长之间的良性互动,把良性的学校体育氛围和社会体育氛围统一起来。⑵其他群体性比赛。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多人多足比赛,以及广场舞、体育舞蹈、鬼步舞等比赛,在教师队、学生队、社区群众队等主体之间开展比赛活动,既创造运动的快乐,更得到体育艺术、健身技能的交流学习,为广大学生、社区群众做出更多样性的健身启发。一般这种比赛活动的组织,与某些纪念性的节日或传统民族节日相结合,既不耽误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也为广大师生和社区居民创设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
2.3 民族民间体育传承
社区作为基层的群众组织和地域群众的单位载体,是拥有和传承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的职责单位和群体。通过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互动,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间体育传承的最佳方式之一。主要有两大类:⑴武术类项目。中华民族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品牌性的武术项目。例如河南的太极拳、广州周边的咏春拳、嵩山少林寺附近的少林拳等,那些掌握这些武术项目的社区居民,通过在学校内的日常训练,或相关项目的社团正常活动等,让学生在了解、熟悉、欣赏中,去逐渐培养自己对传统武术项目的兴趣,并积极地开展学习和训练活动,使广大学生一代代地认知和掌握自己民族的宝贵体育财富。⑵民间活动类项目。如划旱船、舞狮舞龙、易筋经、八段锦、气功、五禽戏等,通过掌握此类项目技能的社区居民的活动带动和后备人才教学驱动,把这些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出于互动的实效性,把这些项目与舞蹈等艺术结合起来,使其具有舞台展示的特点,进而融入到学校的广播操、文艺表演活动中,让学生和社区居民开展技能和兴趣研究性的互动,实现健身、兴趣发展与技能竞技的统一。作为学校要整合教师队伍资源,激发和运用教师能融合民族传统项目,创新适合学校推广、提升地方特色的新项目,满足师生体育活动和社区群众运动的新需要。
3 结语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作为体育强国追求的基础性部分和载体,双方的有效互动和绩效提升,既需要学校和社区的主动交流和科学计划,也需要所在地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创设各种条件为双方互动做好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支持。既助力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也让广大社区居民享受到学校的规范、系统与全面的体育,以打造全民体育、全面体育、全项目体育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