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策略

2018-11-26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8年4期
关键词:射击竞技运动员

(太原市第二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6)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技能训练水平决定其竞赛成绩的高低。心理、技术、智能、形态、机能、素质、战术是提高竞技成绩至关重要的7个要素[1],其中,心理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是重中之重。心理技能稳定,是优秀射击运动员的重要标志之一。射击运动是一项以静制动、稳中求胜、以耐力和一致性为主、表现准确的间接性对抗类项目[2]。运动员在相对安静独立的环境中对自我及比赛结果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其自我调节能力与抗压能力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主要因素。笔者结合多年射击训练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适合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为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提供参考。

1 心理素质对射击竞技水平的影响

首先,心理技能或者说心理调节技能的关键在于调节。调节是指在竞技运动中,运动员善于把一切与竞技有关的心理过程完全、一致地指向所要追求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运动员明白:射击过程要打一发丢一发,发发从零开始;不把自己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失误上;控制好动作过程,想动作不想结果。

运动员通过大量、长时间的专项技术动作训练,追求的是技术动作的合理化、简单化、系统化、程序化和高度自动化。即一种趋于完美的动力定型,这种定型是下意识的行为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意识的干预是对自动化操作过程的干扰。在运动员身上表现为:想法多、怕打坏、过分强调动作细节而忽略技术动作的整体过程。因此,让运动员明白比赛越重要,越要专注于完美流畅的积极意向,专注于成功的积极体验。

射击技术动作的整体过程是:站位—调整自然指向—据枪—瞄准—扣扳机—收枪。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不能刻意偏重于任何一个局部环节,必须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对整体动作的内在感知上,随动作进程及时调整注意的指向。

同时,动作节奏感是运动员经过长时间系统练习所形成的独特、流畅的动作韵律。这种动力定型对每个运动员都十分重要。好的射击成绩需要运动员保持力量的张弛有序,心率和呼吸的和谐一致,举枪保持、瞄扣配合及击发瞬间的力量协调均衡。加强运动员的动作节奏感训练是日常训练的首要任务。形成这种稳定的节奏感,并内化到运动员的潜意识中,对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很重要。

2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2.1 自信心不足

不自信是消极的自我意向导致的必然结果。训练或比赛成绩不理想的体验,往往导致运动员对自身动作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其自信。完成动作时就会缩手缩脚、动作僵硬、不连贯,最终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自信心不足不仅对平时训练有消极影响,更会使运动员比赛中产生紧张、恐惧的消极心理。

2.2 过分注重比赛成绩

很多射击运动员赛前过分注重比赛成绩,希望打出理想成绩,甚至超水平发挥,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还有一些运动员比赛时容易“走神”,这是太放松的缘故。如果赛前运动员成绩很好,就会拔高对比赛成绩的预期,形成较大压力。而在比赛中发挥不理想的运动员则会产生追回成绩的“赌徒心理”,结果是越输越惨,更有甚者会放弃比赛。

3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策略

3.1 建立成功的信心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在实弹射击训练或比赛中,出现心理紧张时,教练员应首先给予正面引导,鼓励运动员建立成功的信心。让运动员明白成功体验是提升自信的唯一动力。因此,任何微小的成功对运动员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学会只关注“我做了什么”,而不去纠结“我做错了什么”“我没做到什么”。同时,要求运动员能正确评估自己的水平,正确对待自己的射击成绩,明确自己应注意的重点。运用表情调节法及时调节运动员的紧张感和自卑感:当感到紧张焦虑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松面部,用手轻搓面部,使面部肌肉有一种放松感;当心情沉重低落、感到自卑时,有意识地做出笑脸,强迫自己微笑,想一想自己过去最成功的某件事,也可以想想过去最得心应手比赛时自己的表情。

3.2 模拟训练

教练员应将比赛时可能发生的状况及运动员易产生的压力融入到日常训练中。强化“想打好”的动机,弱化“怕打坏”的顾虑。经常组织队内小型比赛或模拟比赛,通过练习让运动员确立“要动作”的合理认知,引导运动员找到更有效的思维方法和调节方式,坚定信心,打出水平[3]。

3.3 动机培养与目标设立

动机培养必须贯穿运动员成长的全过程,使运动员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必胜的信念。尤其是在重大比赛中,激发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动员其内在能量,使其表现出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战胜自己的弱点和困难。运动员可通过加快呼吸节奏、想象、语言暗示、自我命令等方法,将内外环境中可以获得的一切能量为自己所用,来振奋自己[4-5]。

运动员在比赛前为自己设置的目标往往是以往训练中偶然出现的高成绩,这样的目标无形中拔高了运动员对比赛成绩的预期,增加了运动员的参赛压力。正确的做法是以赛前训练的平均成绩为目标。比如:赛前训练的平均成绩为585环,那么,参赛目标定为585±5环就比较容易实现。这样既保留了运动员对比赛成绩的适当预期,减少了参赛压力,又能激发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增强其取胜的动力。

3.4 耐力和意志力训练

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的意志力及耐力要求很高,射击项目更是如此。枯燥的训练、残酷的赛制、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都是对运动员严峻的考验,使一些年轻运动员难以适应。耐力和意志力培养可以增强运动员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运动员参赛的自信心。需要强调的是,耐力训练是磨练运动员意志的有效手段。

3.5 心理控制力训练

心理控制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注意集中和分配的能力及情绪管理的能力。平时训练中应增加不同环境和不同条件的模拟适应性训练。赛前模拟比赛场地条件的训练,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避免部分心理问题的发生,并能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解决。

使用静坐法可以使运动员达到放松状态,还能帮助其集中注意力。方法如下:

安静,舒适地坐好,闭上眼。

放松所有肌肉,从脚开始,逐渐放松到脸部,保持这种松弛状态。

通过鼻子吸气,注意自己的呼吸。当呼气时,默默地对自己说“平静了”或“舒服了”。

静坐几分钟后,不要马上睁开眼睛,在心中倒数几个数之后再慢慢地睁开眼睛。

3.6 集中注意力训练

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应建立完美动作的积极表象。赛前在脑海中模拟比赛时的场景、环境及比赛全过程,从而建立积极表象。通过不断的动作表象,逼真地想象流畅比赛的全过程,想象越逼真越好。首先,提炼出射击技术动作要领,用短语或单字、单词的方式表述出来,理解并熟记。其次,默念动作要领时,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动觉表象,与动作感觉联系起来反复练习,建立固定联系。再次,选择应用的时机。如试射换记分射、预感动作不好、出现“远弹”时等进行调整。这种训练方法是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提高自信极为有效的方法。

4 小结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竞技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针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解决,减少负面情绪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认知方式的改变、注意集中训练和情绪管理,对打好射击比赛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加强心理技能与运动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射击运动员的竞技实力。

猜你喜欢

射击竞技运动员
画与理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打靶训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花与竞技少女
运动员
同台竞技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