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的特点及其启示

2018-11-26朱军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对抗性球类同场

朱军凯

国外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的特点及其启示

朱军凯1,2

体能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提高竞技水平的突破口。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外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的特点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期为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体能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训练理念

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冰球等)是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一个弱势项群。该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身体接触多、攻防转换节奏快、对抗激烈,如果运动员没有出色的体能水平,必将难以适应高速度、强对抗的比赛。从我国此类项目参加世界杯、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的表现来看,我们的球员总是在比赛中暴露出一些致命的问题, 特别是难以适应比赛的强度和难度[1]。长期以来,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体能训练问题一直是制约其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而国外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竞技运动水平高,体能训练理念世界领先,研究和借鉴他们的体能训练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开拓视野,以期为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体能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国外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特点

1.1 体能训练内容安排符合专项比赛的体能需求

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群的运动特点是强调运动员在高强度激烈对抗的比赛中快速完成技战术的能力,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与专项比赛相符合的运动素质。在体能训练中,注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强调训练的强度,重视体能训练内容的专项化以及组合的最佳化。为了满足专项比赛的体能需求,国外球队的体能训练内容始终围绕着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运动的特点来设计训练方案。目前国外球队的体能训练内容倾向于SAQ和SPARQ训练,其中,S为速度(speed)、P为力量(power)、A为灵敏(agility)、R为反应(reaction)、Q为快速启动(quickness)[2]。如国外一些队基于SAQ的训练理念,结合足球专项比赛的特点,通过软梯、障碍、牵引带、栏架等训练器具来设计体能训练方案。采用SPARQ训练,结合曲棍球专项体能的需求,模拟比赛环境来设计体能训练方法。国外的这些训练内容与比赛中的实际要求非常接近,对满足比赛的实际体能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而国内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的内容往往不能紧扣比赛中的体能需求,造成体能训练与比赛实际需要相脱节,这样的体能训练显然难以满足运动项目体能特征的要求。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员所需要的体能是与实战不可分割的体能,对于运动员来说,离开了专项特征就没有了强度,离开了专项体能就不可能得到比赛体能[3]。

1.2 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独特,注重激发训练热情

使运动员从独特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点燃运动员的训练热情是国外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的重要原则。国外负责体能训练的教练员一般都拥有多学科的运动科学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实践训练经验,能够结合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动作特点,设计出独特的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并通过这些富有创意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情绪调节法(如采用手势、鼓励性言语、肢体语言等)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调动身体的潜能,使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促进了训练质量的提高。

反观国内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其训练形式主要是跑步训练和大强度的力量训练,缺乏创新变化,对运动员没有新鲜感,难以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兴奋性。然而,经常进行持续不变和单一动作形式的体能训练,会使运动员专项肌肉收缩的形式、运动单位的募集方式、肌纤维类型、能量代谢与供能形式、技术动作和跑动节奏等一系列形态机能和生理生化特征产生适应性改变,这种适应性改变会对比赛中的急转、急停、抢截、跳跃、变向等爆发用力关键技术环节产生不利的影响[4]。因此,国内这种体能训练方式不仅对发展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制约我国在这些项目上发展的瓶颈。

1.3 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战术训练融为一体

技战术与体能是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制胜的核心要素。国外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必须与技战术训练融为一体,才能适应高速度、强对抗的比赛,也才能在攻守对抗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体能训练中提高和完善技战术水平,在技战术训练中巩固和发展体能素质是国外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的显著特点之一。例如,美国的NBA球队,一直把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战术训练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整个赛季之中,以使运动员能够在高密度、强对抗的比赛中始终保持充沛的体能。

从国内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来看,体能训练与技战术相结合程度不高,二者的训练比例安排不尽合理,脱离技战术为了体能而练体能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忽视体能训练与技战术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是难以取得好的训练效果的。因此,正确认识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体能特征,准确把握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制胜规律,将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战术训练融为一体,是当前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训练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4 体能训练要求严格,强调动作规范性

国外对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的要求非常严格,更加强调动作规范的重要性。他们提出“运动的实质是动作模式”的理念,认为正确的动作姿势并形成合理的发力顺序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得以发挥的关键。动作是身体素质得以发挥的平台,它的质量决定整个运动过程的动力和消耗,是精湛运动技术形成的源头[5]。体能训练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的动作来完成,如果动作不规范,不准确,在影响训练效果的同时,还会使运动员发生意想不到的运动损伤。所以,只要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发现了错误动作,就会马上予以纠正,从而使运动员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实际上,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负荷远大于国外运动员,但在比赛中的体能表现却不如国外运动员,经常因体能不足导致技术变形,战术失灵,最终输掉比赛。究其原因,除了过分重视体能训练负荷外,忽视动作规范性也是其重要的根源之一。

1.5 体能训练过程重视机体恢复、损伤预防和康复

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具有高强度对抗、高频率参赛和高伤病风险的“三高”特点,这对参赛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欧美一些体育发达国家,在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体能训练中注入了机体恢复、损伤预防和康复等内容。例如,在体能训练之前,医生要对运动员进行形态、机能、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评估。如果运动员身体形态有问题,则首先进行矫正;如果运动员身体机能有问题,则先进行治疗;如果没有以上问题则进行功能动作筛查(FMS),以检测潜在的损伤风险,从而确定训练的发展方向。国外教练高度重视运动员的机体恢复、伤病治疗以及损伤预防,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健康水平、调整运动状态以及维持运动寿命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教练对运动员的健康状况测试、运动能力的评估关注度相对不高,运动员动作功能上的相关测试还处于被忽视的环节。

1.6 体能训练的团队化程度高

为保证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的专业化,国外球队都配备了一个由多学科人才组成的体能训练团队。该团队人员通过一套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整合在一起,以保证体能训练体系的高效运转。比如美国的EXOS体能训练团队,作为美国体能训练的权威机构之一,其训练体系整合了训练、康复、营养和心理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以提高球员运动表现为核心,为世界多支球队提供了专业化的体能训练服务。EXOS体能训练团队的理念是“每天都是竞赛日”,运动员必须每天要从心态、饮食、动作训练和体能恢复方面进行调整,进而延长自己的运动黄金期,再加上技战术的提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6]。EXOS体能训练团队最成功的案例是帮助当时排名世界第22位的德国男足获得2014年巴西世界杯赛的冠军。其在帮助德国队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运动员体能数据的监控,这种以体能数据监控为依据的训练是EXOS团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然而,国内球队虽然基本配备了体能教练,但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训练团队,离专业化和团队化的体能训练还存在一定差距。

2 对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的启示

2.1 逐步完善体能教练资格认证,不断更新体能训练理念

体能教练员是体能训练的直接实践者,在提高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竞技水平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获得相应的体能教练资格认证是国外从事职业或专业运动队以及大众健身领域的体能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美国体能教练的资格认证是由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A)来负责进行培训和认证的。然而,当前国内还没有类似美国国家体能协会的组织或机构来推动体能教练的资格认证,体能教练基本上还处于无聘任标准、无管理认证的模糊状态[7],体制的弊端造成了体能教练执教水平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体能训练质量的提高。因此,国内相关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体能教练的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为我国体能训练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体能训练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学问,相关理念的发展与更新迅速,作为体能教练只有不断更新训练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执教能力,才能满足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发展的实践需要。

2.2 科学的体能训练要与运动专项紧密结合

运用各种合理的、有效的、与运动专项紧密结合的动作训练来发展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的各种运动能力,是国外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实施科学化体能训练的显著特征。相比较而言,国外重视和强调动作训练,而国内注重肌肉训练。但是,肌肉训练未必能提高动作质量和动作表现能力,而动作训练可以把专项动作所需的肌肉力量更好地募集起来,更好地提高运动员技术质量和效益[8]。所以,在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中,教练所设计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尽可能地接近于运动专项的动作,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

2.3 体能训练要符合实战需要,重视训练质量

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比赛所需要的体能,是以技战术为核心的高强度对抗的体能。在高强度对抗中合理运用技战术充斥着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比赛的全过程,而身体接触、攻守转换频繁、拼抢凶狠是这种高强度对抗的直接体现。符合实战需要的体能训练,其实质是与比赛的要求紧密相关,在训练内容乃至训练方法与手段上必须具有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特征,最大限度地包括比赛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因素。体能训练要为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服务,其训练质量要远比训练数量更为重要。强化体能训练,重视训练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运动成绩寻求突破的重要途径。

2.4 组建体能训练团队,提供专业化服务

现代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也促进了体能训练组织方式的发展变化。如今单纯地依靠一名教练的知识和技能是难以满足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多学科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外球队普遍采用的是训练团队的工作模式,其提供的训练服务大大提高了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学习借鉴国外训练团队模式,通过整合训练、康复、心理、营养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组成训练专家团队,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和信息共享,强调系统化的训练与运动员个体化的训练相结合,强调损伤预防与康复训练之间的协调,强调以体能数据监控为核心的科学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为核心,从而为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体能训练提供专业化服务。

3 小结

与传统体能训练相比,现代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在训练理念和方法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它需要借助多学科的知识来重新认识体能训练,利用与专项紧密结合的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身体运动能力,使体能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更加符合各项目的专项特点。国外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体能训练具有内容安排符合专项比赛的体能需求;方法与手段独特,注重激发训练热情;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融为一体;要求严格,强调动作规范性;重视机体恢复、损伤预防和康复;体能训练团队化程度高等特点。对我国的启示,即完善体能教练资格认证,更新体能训练理念;体能训练要与运动专项紧密结合;体能训练要符合实战需要,重视训练质量;组建体能训练团队,提供专业化服务。

借鉴和吸收国外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体能训练理念,并结合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体能训练的现状进行大胆尝试,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能训练体系,使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提升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国际竞争力,逐步缩小与世界高水平球队之间的差距,争取在运动成绩上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1] 程冬美,姜立嘉,刘丹.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符合实战训练理念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207-211.

[2] 闫琪.曲棍球专项体能训练[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1-5.

[3] 刘丹.足球体能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 CHEN C M. Cite space 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J Am Inf Sci Technol,2006,57(3):359-377.

[5] 陈小平.竞技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热点及启示[J].体育科学,2014,34(2):3-9.

[6] 袁野.德国体能总教练在京授课,分享世界冠军10年训练心得[EB/OL]. http://sports.sina.com.cn/c/2014-10-25/16417383396.shtml.

[7] 李燕.体能教练员职业准入的理论与实践[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8] 袁守龙.现代体能训练发展趋势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1):40-43.

CharacteristicsandEnlightenmentofFitnessTraininginForeignSame-fieldCompetitiveTeamBallGames

Zhu Junkai1,2

Fitness training is not only a hot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petitive sports, but also a breakthrough point for domestic same-field competitive team ball sport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The paper hackles and summarizes the fitness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same-field competitive team ball sports,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s for domestic training.

same-field competitive; team ball games; fitness training; training idea

G808.1

A

1005-0256(2018)01-0017-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01.008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201431893)

朱军凯(1975-),男,江苏新沂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1.上海海事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306

Sport Department of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2.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猜你喜欢

对抗性球类同场
科学运动会:球类篇
球类课放松实例
善用“五法”让幼儿爱上球类活动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胡须大赛
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的
四招解决球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