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策略研究*
2018-11-26岚王庆伟
张 岚王庆伟 马 斌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策略研究*
张 岚1王庆伟2马 斌1
(1.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科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2.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物流管理系, 辽宁 沈阳 110122)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证考察评价,论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优势,针对其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此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良好结合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社区化的快速发展,居民的体育休闲意识不断增强,对社区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社区体育在场地设施、文化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力度较差,以致严重阻碍了社区体育的顺利发展。与此同时,相对社区体育,学校体育拥有着丰富的物力与人力资源。为了缓解两者直接发展不平衡问题,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应加强互动,共享资源,以获得共同进步。
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特征
1.1 学校体育特征
在学校众多工作中,体育属于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且学校体育有效结合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体育意识等各种因素,可以有效反应社会、政府对学校的具体发展要求。学校体育具备统一性,国家出台了针对全体学校体育课程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条例。同时,为了有效实现体育开展的目的与任务,学校必须保证足够的场地设施与经费,并配备专门的体育教师队伍,以全面完成体育发展目标。为了确保体育发展方向与学校体育目标保持一致,学校还应充分利用自身体育资源服务社区群众,为社区事业贡献自身力量。
1.2 社区体育特征
社区体育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直接表现了社会主体体育行为,是体育社会化的必然产物。街道、居民委员会等均属于社区体育的地域范围,且在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时,社区一般会就近选择地点,并与社会各企事业单位进行通力合作。同时,社区体育的物质条件为公共体育设施与自然环境,属于全社区成员均可参加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参与民众完全自愿,不会对其实施任何强制性手段。除此之外,社区体育还具备主体选择性、团体异质性以及内容广泛性等特点,充分展现了社区体育的开放属性。
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研究重要性
2.1 可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建立完善的全面健身体系,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已被纳入小康社区的建设目标中,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充分融合互动可以有效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完善健身体系。对此,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良性互动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载体,也是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然结果,研究此课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2 可以推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全民身体健康指数,并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体育健身的实施对象应是全国人民,尤其应重点关注青少年与儿童,且街道办事处也应加强体育工作的落实力度,不断发挥基层体育组织与居民委员会的实际作用,真正做好社区的体育工作。由此,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均属于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全民建设的基础内容便是学校体育工作,其属于提高全民身体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方法则是社区体育,只有促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良好互动,才可以确保《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顺利实行。
2.3 属于终身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终身体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开展体育项目的终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紧随世界潮流,开始研究实行终身体育计划的措施。在终身体育意识的贯彻落实方面,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具备较强的互动发展性,终身体育的基础实施阶段便是学校体育,随着终身体育的深入发展,社区体育终将发挥自身作用。由空间纬度因素来看,学校体育仅发生于学校空间之内,而社区体育则可以存在于体育锻炼者的生活当中;由时间纬度因素来看,学校体育主要指的是学生学习阶段出现的体育行为,而社区体育则有效扩展了体育时间,人们休闲余暇时便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由价值纬度因素来看,学校体育的主要作用对象是学生,且期间采用了制度化措施,但社区体育面向全体民众,采用非制度化手段。正是得到了以上三个纬度因素的支持,学生与居民才可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由此也可以看出,深入探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可以促进终身体育行为的实现。
3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障碍问题
3.1 学校与社区体育之间缺乏专业组织机构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本属于不同的管理机构,两者在互动结合期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则是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以致两者联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调查分析发现,社区体育的组建者大多为街道居委会,且管理期间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般自行管理,此种管理模式增大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难度。为了得到良好锻炼,社区居民很希望进入学校体育场地,在优美的操场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比如社区没有开展足球、篮球以及网球等项目。对此,社区居民希望社区体育可以加强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合作,并组织社区无法开展的体育项目,以丰富自己生活。但由于缺乏专业机构,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仍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3.2 学校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相脱节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期间,两者需要互相利用彼此的锻炼项目与场地设施,且还应有效结合体育锻炼内容。这样学校体育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利用社区企业或个人的财力与物力资源,兴办体育教育活动,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学校并未真正重视体育课程,因此教育内容比较单调乏味,与社会体育内容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处于相互脱节的情况,以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体育技能无法被应用至实际生活中,而在日常教学中又无法学到与生活相关的实用身体锻炼技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呈现出脱节问题。
3.3 缺少固定的资金投入来源
当前,社区体育的场地十分有限,多数活动只可以在公园空地、社区空地等处进行,但社区体育活动需要良好的场地设施与运动环境,缺乏场地会降低社区成员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由此看出,场地拥挤、资金缺乏等因素直接阻碍了社会体育的发展进程。近年来,相关政府机构与社区单位也对社区体育活动增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但却根本不能满足社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经费投放方面并不顺利,一是社区体育发展需求与资金投入差距较大;二是经费多数投向体育活动;三是社区体育资金缺乏来源渠道,且缺少严格的制度管理条例,体育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3.4 各自独立发展
调查分析发现,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速度较慢,且社区内缺乏规范的管理队伍,甚至很多管理人员属于兼职人员,没有达到实际专业需求,社区内严重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同时,社区锻炼人员也比较零散,缺乏规律性,多数人采用结伴锻炼或者独立锻炼的模式。而这些因素均导致社区体育没有与学校体育紧密相连,两者各自成体系发展,没有进行有效整合。例如相较学校内专业的体育教师,社区体育指导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但学校的教师却并未进入社区进行辅导。除此之外,社区体育中很多民族传统项目都无法纳入学校体育的发展体系,两者结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策略
4.1 建立共同的体育管理组织
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应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体育管理机构,并建立由学校管理人员、专业体育教师以及社区管理机构等组成的学区体育委员会。同时,相关部门还应有效引导群众组织体育活动,并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建立完善的指挥体系,开发更多的联系途径。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建立利益导向制度,比如会员制度等,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提升其参与积极性。且还应以学生为核心,强化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工作,为居民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锻炼项目。由此看出,社区体育与辖区学校的紧密联系是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且期间相关部门还应成立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保障机制,有效解决两者互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场地整合、资金整合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从根本上保障学校、体育教师以及社区成员的体育锻炼权利,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
4.2 提供多种体育服务培训方法
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应为社区提供提供更多的场地设施,确保学区居民在良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同时,还应结合实际互动情况制定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发展体系,为社区体育提供可行性较强的体育计划,并指派专业体育教师帮助居民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提高体育活动的创办水平。且学校与社区还可以联合创办体育资源共享协会,共同管理使用体育资源,提升互动水平。除此之外,学校还应针对体育、卫生以及健康等因素开设相关课程,并定期举行健身技术培训活动,增多居民的锻炼机会。
4.3 开展多形式的体育实践活动
相关体育部门应充分结合社区体育的发展规律,在组织与协调的基础上为居民提供丰富的体育项目,促使社区体育的稳定发展。比如,在与学校沟通后,开设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管理委员会,居民可以在特定时间内进入学校,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锻炼,这样便可以吸引更多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也可以征集具备一定体育技能的体育活动爱好者,为社区居民提供辅导,帮助其掌握正确的锻炼技巧。社区与学校还可以互相沟通,建立通用的体育竞赛机制,并举办适应不同年龄层的体育活动。除此之外,政府管理部门也应增大对社区体育的管理力度,制定更多可行性较强的体育体系建设制度,组建为社区与学校体育项目提供共同发展的新型管理机构,且还应在经费方面给予更大支持,提供更多专业性的体育设施与器材。
4.4 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与骨干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与骨干,对此,在互动过程中应成立以体育指导员、体育骨干以及体育科研专家为成员的管理团队,确保在学区体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各类管理人员可以各尽其责,充分发挥决策、指导以及监督方面的作用。且互动期间还应明确体育教师、体育指导员的职责与权限,提升其组织业务能力,并明确分工,实行民主化管理,保证学区体育一体化发展中体育专家的决策地位。除此之外,社区与学校还应做好宣传工作,为体育的互动融合创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改变反对者的消极态度。期间可以引入短期培训方法,确保学校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为社区体育进行志愿指导,提升居民体育锻炼水平。
4.5 强化保障立法工作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在互动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的矛盾与问题,为了促进两者良好互动,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条例,为学区体育发展提供更多的制度支持。且管辖社区与体育管理体系也应改变以往的体育观念,注重全局形式,为社区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更应该针对学校与社区体育的特点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重视体育资源共享工作。同时,为了确保学校主动参与,还应建立激励机制,规范协调各校的开放工作,强化环境应共同制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真正做到互惠互利。
5 结束语
基于社会转型的实际需求,社区体育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资源,还应有效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并改变以往传统的发展理念。由社区建设本身来看,社区体育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学校体育稳定发展的持续支撑力量,由此,各级部门应构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机制,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调发展。
[1]蒋毅,蔡峰,李金.全民健身背景下学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2).
[2]张岚,王大鹏,赵欣.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8).
[3]刘利,南子春,刘江波.学校体育与周边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5(6).
[4]段宝斌,李志勇,武雪鹰.城市大型体育场馆、高校、社区体育资源一体化共享模式的研究---以九江市为例[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2).
[5]姚绩伟,王华,丁秀诗,等.公共供求关系视域下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及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7).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chool PE and Community Sports
ZHANG Lan, etal.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Anshan 114007, Liaoning, China)
2016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式与运动机制的研究,课题编号:2016lslktzdian-29。
张岚(1973—),辽宁鞍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