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州亻革家族武术文化研究

2018-11-26刘文燕

武术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黄平县枫香芦笙

王 振 刘文燕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历史沉淀的产物。中国官方称“亻革(念gě)家人”,位于黔东南州的少数民族,已被“联合国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18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亻革家人居住在深山之中,村寨一般依山傍水,房子大多为三间式木瓦房,代代相传,相对闭塞。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栏目专题报道了亻革家人,详细介绍了黔东南州亻革家的起源、历史发展以及民俗风情,亻革家人遂开始为世人所关注。

目前有关亻革家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较少,呈零星分散状。课题组通过查阅图书馆的专业书籍、登陆凯里学院地方民族文献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查阅有关亻革家族武术的资料,深入黄平县重兴乡枫香寨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与亻革家族传统武术相关的事实资料,并向民族传统体育学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到黄平县亻革家大寨向寨子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部分村民进行访问,对黄平县重兴乡枫香寨的亻革家武术的相关文化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弘扬和传承亻革家族的武术,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促进亻革家族的进步与文明。

1 黔东南州亻革家族

亻革家自称为“科摩”,其他称谓有“仡兜”“仡头”“仡都”“亻革族”等。早在1952年,社科界泰斗费孝通先生就明确表示:“亻革兜是一个民族。”从枫香亻革家寨廖姓迁徙词、亻革家蜡染花纹、图案,足以佐证亻革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1]查阅汉文献记载亻革家史实的史志有三十多部。最早的则属晋代(公元317年),《民族辞典》印证,“屈头”“曲头”,确系同音异写的亻革家先民。[2]

亻革家族是贵州省五个待识别民族之一,是处在中国56个民族之外的民族,亻革家族现在人口不足5万人,集中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黄平县、凯里市和安顺市的关岭县三个地区,其中又以黄平县重兴乡和凯里市的龙场最为集中。黄平源于旧州,因“旧州地平”而得名,黄平周代属“且兰”古国,有文献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亻革家家谱称定居当地时不断受到强族的压迫和野兽迫害,迫于生计,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

2 黔东南州亻革家族武术

黔东南州黄平县亻革家族现在流传的弓箭、棍术和刀术是亻革家族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亻革家武术源于何时无法印证,据亻革家人介绍,自己的祖公在古代是朝廷武功高强的武官,由于屡立战功而备受皇帝赏识,并被赐得一身战袍作为嘉奖。儿女们铠甲式的服饰就是对祖公战绩和历史的纪念。

传说《归宗竹》主人公武艺高强,特别善射。在战斗中,由于亻革家先辈们英勇善战,被赞誉为“嘎斗满捞变”(译为亻革蔸有武功)。亻革家尚武精神的形成是他们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结果。(清)《贵州通志》载:“其俗出入,以亻革为生”。[3]“以亻革为生”意指狩猎为生。史籍中多有记载“亻革兜苗喜逐鹿”,或者“入山逐鹿罗雀”[4]等。对于亻革家的狩猎技巧,古时有诗赞到:“逐鹿还须让亻革兜”。[5]史称亻革家“男人性悍”“好枪棒”“刀器常佩”[6],素有习武传统。亻革家男儿善于骑射,女儿家也弓马娴熟、擅长武术。

据《黄平县志》记载亻革家武术门派观念较强,一般不在公开场合表露,亻革家武术以棍为主,牛尾棍尤为独特,集中分布于重兴塘都一带。塘都罗家棍法曾驰名县内外。这也表明棍、棒为亻革家武术的主要内容,亻革家的“牛尾棍”棍法的主要的特点是,棍比较粗大不易断,棍法刚劲有力灵活多变,棍法速度极快,棍棍到肉,每棍都直击要害,一般人难以抵挡,让人闻风丧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冷兵器时代是非常实用的。

3 黔东南州亻革家族武术的相关文化

亻革家族武术发源于黔东南州黄平县和清水江沿岸,在亻革家族的图腾信仰、服饰、传统节日和生活文化中均体现出该民族的尚武情节。

3.1 图腾信仰中的武术文化

亻革家族人自称是射日英雄羿的后代,在历史生活和祭祀活动中的(哈冲节射太阳鸟)和古代射日传说后羿十分相似。亻革家族有一个传说:天上原来是有七个太阳,温度增高而造成植被和庄稼都枯死,亻革家就有七位老人探讨如何射下六个太阳,留一个太阳。亻革家的先祖射日的传说和《楚辞》《淮南子》《山海经》等许多的历史书籍中后羿射日极为相似。据枫香寨上的老人叙述,古代弓箭能远距离杀伤敌人或猛禽野兽,他们使用弓箭不是为了进攻其他民族,而是为了防御自保。亻革家族男子从古至今把弓箭当做生命,在亻革家族的古墓碑上也刻着弓箭,他们将世代传下来的弓箭尊为最神圣的物品来供奉。

3.2 服饰中的尚武文化

亻革家服饰男简女繁,女装分盛装、便装二种,女盛装,也称古装,少女头戴红缨帽,妇女则戴花冠帕,红缨帽为姑娘特征,顶为平圆形,中心以青布挑花折绉圈成,中留圆孔,外围环形条珠,相传红缨帽是古代亻革家先民武将“兜鏊”的头盔,“兜鏊”作战有功,受到帝王嘉赏。武将希望女儿继承他的衣冠,就把红缨帽授予女儿,世代相传。

亻革家族的服饰是亻革家文化的载体,从他们的服饰可以看出亻革家人尚武精神,对先祖缅怀,也体现出对先祖古代战功伟绩崇高的敬意。历经千百年来风雨和磨难,依然还是红缨帽花冠帕、蜡花衣、围裙片、围腰片、百褶裙、红绑腿和银饰,她们穿上服饰就像穿上盔甲一般,体现出亻革家人民的尚武情怀。

3.3 哈戎节蕴含武术文化

亻革家人至今保存氏族制度和传统文化,将千百年来对太阳和弓箭的崇拜,体现在本族服饰和传统节日中。哈戎节是亻革家一个重要的祭祖节,节日仪式复杂、隆重,每隔十年举行一次,具有显明的民族传统特点,族人希望在祭祀活动中能和先祖进行交流,祈求先祖保佑家族的子孙后代兴盛安康。

哈戎节体现了亻革家族的民族史、文化史、武术史,世代相传源远流长,被收录为第一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日期间族人身着铠甲式服饰,祭祀祖鼓,参加斗牛、芦笙舞、板凳舞、弓箭舞等竞技体育比赛。

3.4 芦笙舞中的韵武

亻革家族的芦笙舞是集舞蹈、音乐和武术于一体的活动,是亻革家人最为喜闻乐见的民族活动形式。在亻革家的婚丧嫁娶活动中是可以看到芦笙舞的身影,芦笙舞的多姿多彩给人一种身心放松,愉悦之感。亻革家的芦笙中有各种各样的动作,如猴儿打滚、画眉下巢、岩鹰展翅,还有踢腿、挥拳、倒立、吊环的动作,体现了亻革家人武术文化深厚,将音乐、武术和舞蹈三者结合起来。据亻革家老人和当地村民介绍:芦笙舞共有250余种跳法,可以跳上三天三夜不重复,表明亻革家先祖创造和设计出芦笙,吹芦笙和练武丰富了亻革家人的生活。

4 黔东南州亻革家族武术的影响因素

4.1 生活方式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恶劣的自然和社会动荡环境不复存在,亻革家族不用再靠习武保家护寨、自卫防身。加上互联网时代到来,人民生活方式发生质的改变,家家重视经济社会建设,孩子求学负担加重,学习传统武术的越来越少,亻革家武术的传承面临严重挑战。

4.2 语言因素的影响

据枫香寨老人介绍,亻革家人大多数是族内通婚,自古保持血缘纯正的观念,世代传承着本民族的语言,很少与外族人联系,相对比较封闭保守,国家要求普及普通话后,才与其他民族有了一定的交流。时至今日枫香寨寨上老人和小孩都用亻革家人的语言进行交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亻革家族武术的对外交流和发展。

4.3 地理因素的影响

亻革家武术流行于亻革家大寨枫香寨和塘都寨,位于贵州省黄平县重兴乡,县城的东南方向30公里,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古老而神圣的地方。寨子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居住在深山之中,基本上和外界接触比较少,寨子相对封闭,家家都是与小道相通,基本上没有马路,亻革家武术得到保存。但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交通逐渐便利,外来文化入侵,让学习武术的人越来越少。

4.4 祖训的影响

亻革家人一般不在公开场合进行武术表演和展示本民族武术,对武术门派的观念较强,只传受给本民族人,一直沿袭传男不传女的祖训要求,这样的传统观念让亻革家族武术传播面较窄。

5 黔东南亻革家族武术的继承与发展

对亻革家族武术继承与发展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亻革家族武术吸取外来的武术文化,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让亻革家武术更加丰富,同时跟上时代步伐。面临目前传承危机,寻找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可以通过积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亻革家族武术文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和传承人不懈的努力;将亻革家族武术编成书籍,配备示意图,进入校园,让亻革家族武术成为当地体育课教学内容,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学校体育课内容,又使亻革家武术传承获得源泉和动力;打破族里的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思想,通过媒体和网络对亻革家族武术文化进行传播。

猜你喜欢

黄平县枫香芦笙
梦与美
枫香染
枫香园四季
岜沙芦笙节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你好,芦笙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法律意识探析——以贵州省黄平县为例
枫香人工幼林生长过程分析
芦笙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