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琦教授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介绍

2018-11-25罗丽李琦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

罗丽 李琦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中常贯穿着胃肠道症状,探讨从脾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运用自拟运脾化浊汤辨证加减治疗,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减轻慢肾衰患者的症状。提示从脾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从脾论治;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8-0001-03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持续发展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及全身各系统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中慢性肾衰竭并无对应的中医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水肿”、“癃闭”、“肾风”、“肾劳”等范畴。慢肾衰病程中多累及肝、脾、胃、肾等多个脏器,其中多以脾肾亏虚为本,水湿、湿热、湿浊、瘀血为标。各种病理产物积聚,致使消化道、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功能紊乱,其中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的始终。吾师李琦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于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现将导师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介绍如下。

1 脾胃与肾的关系

脾主运化水液及水谷精微,升清降浊,肾主代谢水液,分清泌浊。脾肾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养补充,互为因果。脾胃的运化功能依赖于肾气的推动及肾阳的温煦,而肾所藏之精需后天水谷所化之精的充养。慢性肾衰竭病程日久,肾脏衰惫,无以温煦及推动脾脏,致脾胃虚弱,脾肾两虚,则温煦推动无力,无以升清降浊,而浊邪内停。脾胃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转输精微物质功能障碍,气血化生无源,则气血亏虚。脾胃主代谢水液,脾胃虚弱,水液代谢失调,聚于体内而为湿;肾气衰败,促进水液排泄功能障碍,火不生土,水湿不能被蒸腾气化,加重水液潴留,泛于肌肤而为水肿,湿邪凝聚,反困脾土,使中焦气机阻遏,升降无力,变证丛生。

2 從脾胃治疗慢性肾衰竭

治疗方面,吾师提出当以调理脾胃功能为重,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提出:“其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善治者,惟有调和脾胃。”并提出了健脾益气,祛湿泄浊的治疗思想。慢性肾衰竭肾病日久,损伤脾胃,脾胃亏虚,运化失常,常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欲吐,双下肢水肿等临床表现。故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化湿泄浊为主。吾师常用黄芪、党参、山药、白术等健脾益气,尤其推崇使用黄芪,认为其可补气健脾,以助脾气健运而使气血生化如常。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黄芪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进而保护肾脏[1]。脾胃功能虚弱,日久不复,导致其升清降浊的功能失常,则水湿停聚于中焦,湿邪停留,长久不祛,聚而为浊,加之肾阳衰微,无以化湿泄浊,而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水肿、便溏或便秘、小便量少或夜尿频多等临床表现。湿浊之邪停聚中焦,阻滞脾胃升降、运化,精微之气不得输布,无以濡养清窍,而出现嗜睡,生化气血无源,血不养心而出现心悸、失眠多梦,故治当祛湿泄浊。吾师多用砂仁、茯苓、炒薏苡仁、苍术、陈皮等健脾祛湿,祛湿当与泄浊并存,故用灯盏细辛与大黄解毒泄浊。其中予大黄泡水代茶饮,促使大便排泄,而达到通腑泄浊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大黄可以通过抑制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生;抑制残余肾单位的高代谢状态;提供一些必须的氨基酸;可有效降低血肌酐与尿素氮水平[2]。脾肾互为因果,补脾可一定程度上补肾,补肾亦可一定程度上补脾,故吾师常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加用仙灵脾、炒杜仲以温补肾阳,一方面通过直接补益肾脏以减轻肾脏亏虚所致的各种临床症状;一方面通过温补肾阳以补脾阳,助脾运化水湿、化生气血,使湿浊祛,气血生,而诸脏得健。

3 验案举例

王某,男,43岁,2017年3月16日初诊。主诉:反复神疲乏力,双下肢水肿1年余,再发加重1周。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神疲乏力,双下肢水肿,伴腹部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夜尿频多,4次/夜。遂至云大医院就诊,诊断:慢性肾衰竭。经西医系统治疗(具体不详)好转后出院,每遇劳累及受凉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周前患者因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故来本科门诊就诊,症见:腰部酸痛不适,四肢酸软无力,精神疲倦,气短不欲言语,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口干、口苦,眠差多梦,时有头晕耳鸣,小便频急,夜尿3-4次/夜,大便溏,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查肾功能示:血肌酐352 umol/L,尿素氮10.98 mmol/L。诊断:慢性肾衰竭。辨证:脾肾两虚兼湿浊型。治法: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药:自拟运脾化浊汤化裁,黄芪30 g,党参30 g,茯苓15 g,猪苓15 g,白术15 g,陈皮15 g,法半夏15 g,山药30 g,炒薏苡仁30 g,炒神曲30 g,苍术10 g,麦冬15 g,灯盏细辛15 g,煅龙骨15 g,酸枣仁30 g,仙灵脾15 g,炒杜仲15 g,金樱子15 g,芡实15 g,生大黄15 g,甘5 g。日1剂,分3次饭后温服。

二诊:2017年4月12日,患者服上方治疗后腰部酸痛不适,四肢酸软症状减轻,劳累后仍感神疲乏力,双下肢水肿缓解,腹部胀满减轻,食油腻后仍感恶心想吐,口干、口苦减轻,睡眠、纳食改善,夜尿3次/夜,大便调。舌红,苔白腻,脉细弦。查肾功能示:血肌酐329 umol/L,尿素氮10.01 mmol/L。继续予上方口服,巩固治疗。

三诊:2017年5月18日,患者服用上述药方治疗后感腰部酸痛不适、四肢酸软较前减轻,偶有神疲乏力,无双下肢水肿,腹部胀满缓解,时有恶心欲吐,晨起口干,无口苦,睡眠尚,纳食可,夜尿1~2次/夜,大便调。舌红,苔薄白腻,脉细。查肾功能示:血肌酐274 umol/L,尿素氮9.27可mmol/L。上方去猪苓、炒神曲、杜仲、金樱子,加益智仁15 g,桑寄生15 g。继服。

四诊:2017年6月21日,患者服上方治疗后腰部酸痛不适,四肢酸软症状明显减轻,偶有神疲乏力,无明显双下肢水肿,无明显腹胀,无恶心呕吐,无明显口干、口苦,睡眠较前改善,纳食可,夜尿1~2次/夜,大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腻,脉细。查肾功能示:血肌酐237 umol/L,尿素氮8.49 mmol/L。上方去麦冬、灯盏细辛。继服。

五诊:2017年7月28日,患者服上方治疗后感偶有腰部酸痛、四肢酸软症状,时有神疲乏力,无双下肢水肿,无明显腹胀,无恶心呕吐,无明显口干、口苦,睡眠可,纳食可,偶有1次夜尿,大便调。舌红,苔薄白腻,脉细。查肾功能示:血肌酐193 umol/L,尿素氮7.89 mmol/L。上方去炒苍术、薏苡仁、酸枣仁。继续服药巩固治疗。

4 体会

近年来,慢性肾衰竭已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多的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愿意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消化系统症状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病程的各个阶段,运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调理患者胃肠道功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吾师以益气健脾扶助正气,健脾和胃祛湿泄浊为治疗原则,从中焦脾胃入手治疗慢性肾衰竭,通过健脾益肾,祛湿泄浊,使脾胃得健,湿浊得祛,则脾胃运化如常,气机升降有序,水液输布有道,气血生化有源,疏散精微物质补养其它脏腑,使其它脏腑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有效减缓慢性肾衰竭病情的发展,减轻患者负担。

参考文献:

[1]孙响波,于妮娜,张法荣.黄芪治疗慢性肾衰竭作用机制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9):146-148.

[2]文玉敏,张并璇,严美花,等.大黄及其制剂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的概述[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0):2030-2032.

(收稿日期:2018-04-16)

猜你喜欢

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
增液汤和寿胎丸加减治疗羊水过少临床经验分析
6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疗效
微型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综合护理干预
党中勤教授行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诊治策略研究
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从脾胃论治肺癌浅析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瑶医权提汤治疗肝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