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8-11-25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汪洁

办公室业务 2018年22期
关键词:海洋大学馆藏档案馆

文/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 汪洁

高等学校是国家科学文化事业单位。2008年8月20日,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第八条规定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之一:“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在当前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档案部门作为高校的一个内部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高校档案部门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结合近年来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实践,分析当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新时期推进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对策,供同行们参考。

一、近年来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

(一)档案文化基地建设。档案文化基地是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高校利用档案文化资源,开展校史馆、校园文化馆、特色博物馆等各类档案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如:南阳师范学院依托独特的档案文化资源,建立南阳独山玉博物馆、恐龙蛋博物馆、汉代文物馆、汉代雕刻艺术馆;上海海洋大学利用档案资源,建立校史馆,“三史”(传统学科、专业及课程史)馆、校园文化馆、水生生物科技馆;上海交通大学形成校史博物馆、船舶数字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多馆并存、内容各异的博物馆群。高校档案文化基地建设正逐渐向规模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成为高校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档案文化产品编研。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近年来,高校档案部门挖掘档案文化资源,加强校史校情研究,开发、编研档案文化产品,取得丰硕成果。如:复旦大学档案馆主编、参编《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校史资料选编》《复旦英烈传》《博雅颂——马相伯与复旦俊彦》等;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主编、参编《朱元鼎传》《侯朝海传》《湛湛人生》《瞬间的永恒——上海海洋大学百年历史照片》《上海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画册》《上海海洋大学百年志》等;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编纂出版《刘湛恩文集》《沪江大学讲演录》《栋梁气贯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育百年》等。

(三)档案文化资源收集。档案文化资源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素材。近年来,高校档案部门开展一系列档案文化资源的收集和征集工作。如: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开展学校珍贵历史档案及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等档案的收集工作,收集《1915年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第一刊》、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为学校题词手迹、张闻天夫人刘英为“庆祝闻天同志母校九十周年”题词手迹、斐济总理来访留言签名册、学校百年校庆活动等档案资源;同济大学档案馆加强学校参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世博会档案的收集工作;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利用网上旧书店、上门拜访等手段,增强收集和捐赠互动,扩大收集覆盖面。

(四)档案文化学术交流。档案文化学术交流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如: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承办上海高校档案工作研讨会暨《中外校史编纂要览》首发式,开展档案工作与学校历史文化的研讨;同济大学档案馆承办以“档案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为主题的上海市事业档案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作“稳步拓展档案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的专题报告,参会代表们就“档案 文化 创意”“档案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Web2.0时代档案文化传播”等交流发言;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举办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研讨会,复旦大学档案馆、东华大学档案馆代表分别作《经典记忆:致青春致大师——复旦大学档案馆日系列活动介绍》《做传播档案文化的践行者》交流发言等。

(五)档案文化知识宣传。档案文化知识宣传是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高校档案部门通过举办档案展览、档案文化讲座、开设档案网站、参与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档案文化宣传。如:上海师范大学档案馆举办“道范弥永教泽长昭——纪念教育家廖世承诞辰120周年”展览、“师大心·世博情——上海师范大学服务、参与、奉献世博巡礼”展览、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童建颖捐赠回归日澳门日报展”;上海交大医学院档案馆开设《历史回眸》《校庆专辑》《人物档案》《成果展示》《毕业生合影》等网上专题栏目;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开设新生校史文化专题讲座、参与制作校庆宣传片;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参与学校历史文化雕塑与人文景观建设,在学校朝海路策划七道门历史长廊、《海大赋》玄武石、1947年复校纪念石、《饮水思源》雕塑、元鼎骨、六分仪等。

二、当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档案文化建设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档案部门是高校的一个内部机构,承担着高校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等工作。长期以来,高校档案主要为高校党政管理服务。因此,档案工作通常被师生认为神秘而具有明显的“政治烙印”。政治属性常掩盖其文化属性。档案人员习惯忙于日常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等事务,档案文化意识不强,高校档案的文化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宣传,师生对档案文化属性的认识不足,参与档案文化建设的热情不够,参与度不高。

(二)档案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高校档案服务文化建设,必须考虑到与之相吻合的馆藏档案资源质量、数量及档案利用者的文化需求。由于当前高校馆藏档案中政务类档案数量占大多数,生动地反映学校特色及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等具有丰富人文特色的档案资源不足,导致高校档案部门为学校精心保存的档案资源难以适应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难以引起广大师生员工的兴趣。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馆藏档案资源不够丰富,阻碍了档案文化建设充分有效地开展。

(三)档案文化社会贡献力有待进一步加大。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档案”、第三十一条规定“高校档案开放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并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该办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高校档案机构服务社会的新功能。然而,由于高校档案部门是学校的一个内部机构。长期以来,在主观上常常将档案文化资源看作是学校的“私有财产”。在具体实践中,多数局限于校园内及高校间的“自娱自乐”。高校档案文化为公众、为社会服务的理念还较薄弱,服务社会的职能还没充分发挥,对社会的贡献力还不大。

(四)档案文化传播路径有待进一步拓展。人类文化在传播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中国五千年文化正是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播才如此灿烂和辉煌。高校档案中蕴含着高校历史、人文、教育、科技等信息。富有特色的、先进的档案文化不仅需要快速地传播给广大在校师生,更需要便捷地传播给社会。近年来,高校档案部门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如:建设校史馆、博物馆、举办档案展览、开设档案讲座、编研档案产品、开设档案网站等,开展档案文化的传播工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利用方式的不断更新,以及年轻一代新的用户群体的日益增加,高校档案文化传播需要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创新档案文化传播新路径,促进高校档案文化得到更为广泛、更深层次、更便捷有效的传播。

三、推进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一)更新理念,提升档案文化建设参与度。随着我国文化强国和高校文化强校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档案来源、收集范围、利用内容等随之发生着变化,高校档案的文化属性将日益显现。面对新形势,高校档案人员应及时更新理念,切实履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赋予高校档案机构“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的管理职责。以身作则,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档案文化建设中。通过对档案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宣传,促进师生对档案文化价值的认知和认同。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加强与师生的互动,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广大师生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参与度。此外,还应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档案文化建设。如:江苏省常州市档案馆成立档案志愿者分会,组织志愿者抢救破产企业档案、参与档案展览的设计、讲解和史料开发等工作。

(二)强化特色,丰富档案文化资源馆藏量。在当前文化强国、文化强校建设中,高校档案部门应努力顺应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档案利用者的文化需求,强化特色,不断丰富馆藏档案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具体实践中,可通过完善收集范围、拓宽收集渠道、搭建收集平台、加强校内外合作等,全方位开展特色文化资源的收集。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哈佛大学档案馆特别重视建立特色馆藏的做法。哈佛大学档案馆收集的档案类目众多,但不同馆藏室各有侧重,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有专门收藏著名校友档案室、有富兰克林手稿档案室,以及美国天主教教会档案室等。特殊、罕见的档案且对学校历史项目研究有所帮助的,哈佛大学档案馆甚至会不惜重金购买相关档案,Richard Theodore Greener的个人档案,便是哈佛大学档案馆的最新收购项目。

(三)开放馆藏,提升档案文化社会贡献力。随着高校信息公开和公众对档案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大高校馆藏档案开放工作,提升高校档案文化服务社会的能力,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更新理念,树立高校档案资源为社会共享的公共服务理念。档案向社会开放,是世界各国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趋势。当今欧美多数国家档案开放率已达到或超过60%,美国更有90%以上的档案向社会公众开放。二是加大高校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我国档案法规定,档案一般形成年满30年开放,并可视情提前或推迟开放。高校档案部门扮演着高校档案文化“把关人”的角色,正确处理封闭与开放的关系,兼顾国家、学校与社会公众的利益,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三是要加强馆藏档案文化特色、利用需求研究。高校档案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首先要摸清家底,精心梳理本校馆藏档案资源的特色。其次,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并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利用特色馆藏档案资源,打造档案文化亮点,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公众的兴趣,不断提升高校档案文化的社会贡献力。

(四)紧跟前沿,创新档案文化传播新路径。高校是人才聚集和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知识、技术等优势。紧跟前沿,率先垂范,不断开拓档案文化传播新路径,努力成为档案文化传播的排头兵。为此,笔者认为,一是可以通过方式创新,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档案文化传播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正确处理保密和开放的前提下,开展档案资源的在线查询、远程利用;借助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博客、播客、虚拟社区等,将可开放的特色档案资源及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并与用户积极互动,使社交媒体成为传播档案文化的新补充。二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如:采用二维码技术,将已开放的档案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网页信息甚至视频信息,通过二维码生成器将其生成对应的二维码,使用户在电子移动设备上随时进行扫描和读取,提升档案文化传播的移动服务能力;应用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即是将计算机技术和最细的传感器技术整合,创造出一种新的交互手段,实现物体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转移,创新档案利用新体验。如高校档案部门可挖掘本校精品课程、名师讲座等特色档案资源,制作VR视频资源,用户通过佩戴VR设备,身临其境感受当时课堂气氛和名师的风彩,进一步提升档案文化传播的效果,促进高校优秀档案文化传播由静态到动态,由灌输式到分享式,使人们能便捷、快乐地分享高校档案文化的成果和智慧。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馆藏档案馆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when与while档案馆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