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研究

2018-11-25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孙颖杰

办公室业务 2018年22期
关键词:流传传统文化

文/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孙颖杰

作为普通的公民,人们对“档案”的理解可能只认为它是存在于人社局或者公安局的几张见不到的A4纸。它好像随处都在,又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见到。其实,这种感觉是对的。在近代社会变革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资料开始公开化,透明化。档案不再锁在深宅大院里面,它可能就在我们的茶几桌椅上。比如说很简单的一些典籍,它们以前就是一个时代的档案,现在已经不再是政府垄断的资料,只要我们想要获取,随时可以去档案管理部门调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所以说,档案文化给我们的感觉越来越近了。那么,档案文化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为什么需要它?政府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保护它呢?甚至专门制定了针对档案的《档案法》呢?那是因为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有很重要的作用,还能帮助我们为生产建设、处理重大的事务提供参考依据。

一、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没有丢失。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都有档案记载。档案从古代到现代的宗旨都是记录国家以及各种重大事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档案对于文化的流传都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从殷商之前的甲骨文档案到后来的纸张记载的档案再发展到现在的电子档案。凡是传统文化几乎都有所摘录。档案记录了各个时代的各种文化、机构、传统技艺,这其中包括传统文化的各种工艺、文件等等。档案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它自身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档案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且,档案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它为各种传统文化的考证与查实提供了确实可靠的依据。所以说,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无可取代的。

二、档案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查实和考证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小到一门手艺,一本名著传记,大到社会工程,历史战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对于这些种类繁多的传统文化又该如何考察它们的起源呢?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传统文化呢?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它流传下来了呢?对于这些传统文化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翻阅各个时期的档案进行查询,也可以从各种器物,各种历史典籍与传记来加以推理分辨。相比较而言,肯定是前者的档案查询更加方便与准确。档案文化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档案文化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神,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档案对于传统文化的查实与考证的重要性是极其重要的。档案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的信息记录,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和历史考证。档案文化虽然没有具体明确的价值估量,但是它的价值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肯定是影响深远的,比如说:它不仅减少了我们文化考古中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更加准确地记载了各种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所以说,档案文化在历史传统文化的考察中是最重要的。不仅过去的人们重视档案文化,现在的我们也更加应该重视档案文化。

三、如何使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功效

(一)加强档案文化的保护从而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淡漠的窘境。比如说家喻户晓的皮影戏。很多年前根据考察有2000多门类,如今却只剩下不到260个。在近代,各种戏剧种类减少了近130种,对于文化的传承来说是十分可惜的。所以说,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现在,人们对于档案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重视了。我国专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这对于我们档案文化的保护和完善工作有着重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档案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档案文化就是更好地让传统文化流传与发展。

(二)丰富档案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考证。我们无论自身还是政府或者社会,都应当培养重视档案文化的习惯。积极主动地记载各种社会传统文化,做到不偷工减料,尽最大努力补充传统文化的各个分支。档案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智慧结晶,记录了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更加丰富它的种类与数量。档案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流传的载体,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证据。重视丰富档案文化才能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并且也只有这样,在将来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有更多的依据查询其历史与发展。

档案文化就是传统文化传承所产生的一条分支,它与传统文化的流传密不可分。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保存,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考证与查阅。所以说: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档案文化,档案文化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应当更好地完善档案文化,从而使得传统文化更好地流传。

猜你喜欢

流传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经典“咏”流传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古村难久远,文化永流传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