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走”背景下郑州大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研究
2018-11-25杜松健黄迎乒张文婧
杜松健,黄迎乒,张文婧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2014年1月13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印发了《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课外锻炼活动的通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这是自“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后又掀起的一阵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在此热潮中,有效地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培育,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更有助于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形成、发展与完善。本文通过分析“三走”背景下郑州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提出郑州大学开展体育活动的对策,以期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三走”背景下郑州大学团委所举办的课外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次研究及结果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三走”背景下郑州大学团委所举办的课外体育活动,为本次研究提供资料。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三走”活动开展以来,各省区市、各高校可谓高潮迭起、百花齐放。郑州大学团委在此大潮流中为学生带来了多种课外体育活动。
2.1 结 果
2.1.1 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 郑州大学女篮联赛作为传统体育赛事,其专业性与影响力毫不亚于男篮联赛。每届比赛的参赛队伍能达到30余支,历时半个多月的比赛近70场。其更深层次的主旨在于展现郑州大学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育人人参与锻炼的健康风尚,推动全校学生健身运动的开展。啦啦操大赛是每年度校团委、校学生会主办的最火爆的赛事之一,其意义在于不断发掘校园生活中的新亮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涵。将近40支院系热爱跳舞的学生通过啦啦操大赛展现自身的青春风采和活力,郑州大学学生通过啦啦操大赛用美妙动感的舞姿,演绎年轻生命的无限精彩。除此以外,男子足球联赛、校园舞蹈大赛、排球联赛、荷球联赛等深受广大学子喜爱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郑州大学团委和学生会所举办的传统赛事。
2.1.2 新颖的课外体育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三走”活动的深入开展,郑州大学举办了“三走”系列活动之“三走吉尼斯”。本着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空闲时间锻炼的原则,三走吉尼斯活动于每周五下午17:30举办,学期参与人次为3 000余人,三走吉尼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挑战”为统一主题,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身特长的平台。为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在学生完成每个项目时都会得到一定数量的阳光卡,阳光卡可以兑换各种奖品。
为倡导广大学生养成坚持早睡早起、到餐厅吃早餐的健康生活习惯,郑州大学学生会主办的“阳光早餐,我要健康”早餐工程活动已经历时5年。活动的举办时间为每周一、三、五早上的6:40~7:10,参与活动的学生可以参加800m晨跑或20min晨读,或者参与自选活动20min,通过这些方式可以领取3元早餐券。早餐工程活动早在开展初期便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新闻》《河南商报》《大河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郑州晚报》、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易、腾讯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南都周刊、人民网等官方微博也纷纷转发活动信息,“晨跑换早餐”还一举登上新浪微博话题榜第4名,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参与早餐工程所得到的不仅仅是早餐券,更是阳光生活、快乐锻炼的良好习惯。
2.1.3 社团主办的课外体育活动 郑州大学团委下属的近100个社团都是举办课外体育活动的中坚力量。郑州大学健身跑协、郑州大学轮滑协会、郑州大学路遥自行车协会举办的荧光夜跑活动着实点亮了郑州大学的中心体育场。夜跑以中心体育场东侧设立的出发站为起点,天健、厚德大道为主线绕学校进行了环校夜跑。同时健身跑协会安排了相对比较专业的学生带队,带领参与学生按路线安全地完成了夜跑活动,别具一格的夜跑队成了郑州大学夜空下一抹绚丽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大学的社团能做到百花齐放,周末舞会、传统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公益文化月、运动嘉年华等更是在众多社团的通力合作下所完成的课外体育活动。
2.2 分 析
2.2.1 校级层面 《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课外锻炼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形成长效机制,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发展。但是虽有政策支持,由于实施力度不足导致体育活动“热潮”快速冷却。引发了热度过后学生并不能自觉地“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从而形成了自然而然应付阶段性热潮的惯性。
郑州大学“三走”开展的方式主要以竞赛类为主,甚至开展项目以传统体育类项目为主,显而易见的是娱乐性体育活动过低。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体育设施、设备损耗过大或极度不完善,甚至经费不足,这就使得学生直接丧失了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活动参与率。
2.2.2 学生层面 2015 年8月《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中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育领域的基本状况。其中显示,从1985-2005年,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成绩出现下降。在2010年,7~18岁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虽然2014年教育部已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学生体育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拿不到毕业证,但仍不能改变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纠其原因,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高校没有太多约束而变得自由散漫无纪律,生物钟颠倒,凌晨两点之后才睡觉,生活没有上午,经常旷课,诸如此类情况已经非常普遍。“宅男宅女”比例增多早已不新鲜,有网络的地方就是其课余的全部内容。不言而喻,这类学生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身体机能和各项素质都跟不上平均水平。
当今是网络时代,能在校园里积极且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少之又少,在大学阶段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已时不我待。我们要明白,教育本身的体制与教育实施的手段正是形成学生行为习惯的导向标,只有从校级层面对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大执行力度,学生层面才能得到良好的反馈。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大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的看法 郑州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组织开展了大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这丰富了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与学生的期望、现代大学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校园体育活动中还存在活动内容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活动的质量不均衡、吸引力弱,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3.1.2 大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的了解、参与 所有的校园体育活动都有一定的受众人群,但学生们对于某些校园体育活动拥有明显的偏好,但对一些活动甚至都不知晓。可见,部分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的兴趣缺乏,学校对举办的校园体育活动支持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并且可看出学校的精品校园体育活动相对缺乏,活动的观赏性、参与性、真实性仍待提高。
3.1.3 整体校园体育活动 首先活动本身存在质量和吸引力的问题,活动主体不够明确、目的性不够清晰;其次校园体育活动缺乏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最后学生自身参与度低,缺乏甚至于没有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意识,积极性有待提高。
3.2 建 议
3.2.1 采取有效手段,发展长效机制一直以来,郑州大学以其优美的校园环境及厚重的文化沉淀吸引着万千学子的目光。郑州大学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吸引郑州大学学子“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关键手段与措施。因此,郑州大学的课外体育活动首先须得到郑州大学领导们的政策支持,然后才可能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以使得学生们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得到质量上、数量上的保障。而且最关键的是,“走向操场”的大前提是“走下网络”和“走出宿舍”,只有先从源头上让学生们“走下网络”,然后采取措施吸引其“走出宿舍”,才能够最终实现全员“走向操场”参加活动的初衷。
3.2.2 全校总动员,百花齐放 郑州大学团委作为郑州大学管理学生的重要部门之一,一直在学生的思想引领方面做着积极的工作。若能把思想引领工作与活动的组织开展相结合,就能使“三走”“阳光体育运动”等与实际行动相符合,促使学生言行统一。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师资力量不容小觑,体育学院能够提供最为专业、系统的体育锻炼手段,所以更要发挥好专业性的力量。另外,郑州大学拥有众多体育类社团,可以充分发挥社团的影响力,使课外体育活动能够更加形式新颖、内容多样、覆盖面广。
3.2.3 宣传为先,意识先行 当今社会的宣传的力量极为广泛,在郑州大学校园中,校广播、板报、条幅、海报等多种宣传方式所呈现出的活力,在宣传课外体育活动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郑州大学应更深层次的利用“三走”这个契机进一步发展、宣传课外体育活动,利用新媒体的发展空间,让“时刻准备体育活动”这种意识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