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天津全运会时期学校体育发展路向的探讨

2018-11-25黄淑婷尹忠根桂华珮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余全运会竞技

黄淑婷,尹忠根,桂华珮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5)

第十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天津全运会”)在天津顺利举行,与以往历届全运会相比,天津全运会改革色彩浓厚、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在中国体育事业改革中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不同的反响。学校体育作为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继天津全运会之后,我国的学校体育发展该何去何从才能更好地把握时代潮流,深化体育改革成了不可忽略的重点之一。

1 后天津全运会时期体育价值取向的体现

我国全运会的存在似一把双刃剑,虽然经历过许多灰暗面,但同时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和奥运事业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尽管社会各界对全运会的“去留”问题此起彼伏,但就中国目前的国情而言,全运会不能“去”,必须“留”。但是,全运会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能忽略,要拔除“毒瘤”,改革势在必行。所以在天津全运会中,本着“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旨,采取了取消金牌榜、增设群众项目、鼓励华人参赛、跨单位组队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尽管一些举措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改革还要继续进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历本次大力度的改革之后,我国的体育价值取向的体现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1.1 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演变及体现

纵观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在价值取向的体现有以下几种:新中国成立之初,竞技体育是注重政治任务的为国争光思想;之后的较长时期里,关注工作绩效的金牌战略是许多地方领导的主要目的;1984年后,注重运动成绩的举国体制成为主流。举国体制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竞技体育的突飞猛进是世界所公认的,是国家凝聚力量之所在,但这一价值取向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忽略了满足个体需要的发展、为社会服务,当时的体育价值主要局限在为政治服务上。

天津全运会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体育终于将探讨已久的、较为完善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落实于实践中。竞技体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个体发展、促进全民族素质提高的价值,以及丰富人们业余文化和精神生活等价值取向在天津全运会中得到体现,并成为后天津全运会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流。

1.2 学校体育价值的演变及体现

以社会历史发展脉络为研究主线,中国当代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体育作为国家建设的一部分,学校体育为国家建设服务;20世纪60年代,结合国内形势需要,学校体育教育实施军事化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多元化,出现学习技术与增强体质之争;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发展面临改革;进入21世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天津全运会改革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也在向着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化发展不断靠近。作为同宗同源,却经历着不同文化轨迹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该如何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在经过了2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后,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在后天津全运会时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2 当前学校体育所存在的主要矛盾

2.1 部分社会人群对体育认识不足

出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观念,社会各界人士或多或少对体育的认识有失偏颇。据研究表明,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和城乡结合区域,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对体育的认识都是不足的,学校体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升学压力、师资紧缺的各种因素下,学校体育被边缘化,甚至少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被语数外等主要理论课程所占领。而这种对体育认识的不足,不仅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影响了广大青少年身心的协调发展。

2.2 课余体育组织建设缺失

课余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体育社团、体育兴趣小组等形式。然而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青少年并没有参与体育社团或兴趣小组的经历,说明体育社团尚未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即使在我国一线城市已经开展的课余体育组织建设中,也存在着领导不重视,场地、器材、师资缺乏,组织松散以及内容乏味等诸多问题,使得学校体育无法发挥对学生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以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3 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未得到根本好转

据近几年的全国体质健康普查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但是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耐力、力量、速度等三项体能素质有明显提高,但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少年强,则国强,增强青少年体质、增进青少年健康的任务非常艰巨。

3 后天津全运会时期学校体育发展路向的思考

3.1 加强体育人文教育,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文化制约思想,思想影响形态。因此,体育文化是体育之根,体育的发展取决于体育文化的发展。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的价值应得到充分的挖掘。在后天津全运会时期,学校体育在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健康习惯、传授体育卫生知识、教授体育运动技能之外,更应加强体育人文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教师、家长、领导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首先,学校可对学生开设“体育发展史”“体育文化课”“体育技能鉴赏”等课程,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欣赏能力,从而引发学生对体育经济、文化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热情和动力。其次,相关部门除下发文件外,可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组织关于体育人文教育的讲座或会谈,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校体育的重视,这既是对领导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完善,又能使教师更好地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学校及教师应向家长传达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例如,在组织家长会时,可对家长进行体育文化基本知识的普及,这样的益处可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另一方面,对家长的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群众教育的接壤。

3.2 深化课余体育建设,探索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的良好方式

课余体育是学校课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是实现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发现和培养运动后备人才的有效手段,其多元化的功能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决定了课余体育是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融合的最佳契合点。竞技体育可划分为高、中、初级三个水平。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主要指以争金夺银为目标的专业竞技体育,也称职业体育。就我国目前而言,高水平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融合的时机尚未成熟,但是初级水平及中级水平的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融合是值得被提倡和发展的。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例如,加快青少年体育法的立法、制定《国家青少年体能干预标准》、出台《校园体育运动安全条例》等,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其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实际情况,并结合地方特色,适当地将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合理地弱化或者改进,在课余体育中开展,丰富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为后备人才的挖掘提供更多可能性。此外,课余体育中融合竞技体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抗压能力、团队意识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3.3 践行终身体育理念,实现伟大的体育强国梦

终身体育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渊源,它的出现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天津全运会中强调的“惠民”,其意图也在于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受惠于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培养的黄金时期,在后天津全运会时期应该有着更强而有力的举措,让终身体育对更多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饭后谈资,更是作为生活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存在。首先,学校需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及全体教职工重视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其次,在体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改革可大胆探索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产物融入学生的体育锻炼监督或评价中去,使学生更好地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最后,要继续不断加强培养学生体育项目技能的掌握和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以确保其坚持终身体育得到保障。在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便提出:“中国要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中国在奥运会上所获得的辉煌成绩说明我国已然成为了体育大国,但无论是从竞技体育的多元化发展来看,还是从群众体育的发展和普及来看,我国距离“体育强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只有在学校体育中不断加强终身体育的践行,才能让更多的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达成体育强国梦。

猜你喜欢

课余全运会竞技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