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

2018-11-25邵尚贤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邵尚贤

(城阳区流亭街道空港小学,山东 青岛 266108)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指出,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青少年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健康体质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启蒙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小学体育教育开展顺利,少年儿童身体成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1)由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起点低,体育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还有待健全,导致学生缺乏开展体育活动必要的场地条件,制约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2)在应试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及家长都倾向于知识教育,轻体育教育,造成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被压缩;(3)学生对学校体育教学缺乏兴趣,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没有养成。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将会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拦路虎,成为影响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甚至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学习的重要铺垫,体育学习也概莫能外。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利于小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体育学习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对小学后期更高阶段的体育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1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

1.1 研究过程

本研究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编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问卷,经过试测,问卷的信效度符合开展科学研究的需要。抽取某小学6个年级共3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当面发放、当面回收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86份,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2.1 学生对不同体育方式与内容的接受程度统计 对小学生对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对体育课,36.1%的学生表示“感兴趣”,43.4%的学生表示“一般”,21.5%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从中可以看出,当前的小学生只有不到2/5的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超过20%的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说明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程度不容乐观。另外,对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查发现,79.7%的学生表示感兴趣,16.5%的学生表示“一般”,3.8%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因此,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兴趣较高,而对其不感兴趣的比例很少。

1.2.2 小学生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识调查中发现52.1%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33.1%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可以“锻炼人的意志”,14.8%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仅仅是为了“掌握技术”。可见,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是正确的、正面的。

1.2.3 小学体育课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对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气氛进行调查发现,53.2%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气氛活跃”,38.6%的学生认为当前的体育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8.2%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的气氛“不活跃,很沉闷”。超过半数的小学生认为当前的课堂气氛活跃程度不够。小学生作为容易受他人影响的个体,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下,能够尽情地投入到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1.2.4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在男生中,53%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36.9%的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另外10.1%的学生“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在女生中,42.3%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35.2%的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22.5%的学生表示“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质健康,促进心理平衡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小学阶段的儿童如果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对其成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女生相对男生来说,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高。但是总体上而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没有过半。

2 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2.1 体育教师相关因素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要素。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一个学生对其喜欢的教师,往往愿意积极配合,对其所教的学科也会充满兴趣。另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用专业、规范、准确的语言讲解,在进行动作的示范的时候,不能做到准确、到位,都会对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产生影响。

2.2 教学方法因素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设计教学流程、分配教学资源的路径,是呈现教育内容、传授相关知识技能的外在形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相反,陈旧、古板、枯燥的教学方法则很可能让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产生厌烦的心理。

2.3 学生自身因素

参与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但有些体育锻炼对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有些学生身体素质不高,运动能力不强,上课的时候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及体育锻炼的相应标准,在课堂学习中会落后于其他同学,导致学习体育的信心不足,而对体育课程及体育锻炼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此外,一些学生存在不愉快的运动经历,也会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积极性产生长远的影响。

2.4 传统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文化知识,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因此,部分学校将体育等其他非文化学科摆在次要的位置,存在文化科目对体育挤压的现象。一些学校将体育课挤占、挪作他用,对学校体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另外,一些教师和家长担心孩子参与体育活动会影响到学习成绩,并增大受伤的风险,因此,对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持反对的态度。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体育课仅仅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对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有不良的影响。

3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对策

3.1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因材施教及个性化教育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在教学评价的时候采取适合学生身体状况的标准,如果标准过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锻炼的热情;如果标准过低,则不能让学生体会到经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的成就感,也无法充分体现体育课教学的作用,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维护小学阶段不同水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都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满足和提高,保持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及时跟上教育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步伐,多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等,多利用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为体育教学服务,在拓展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和载体的同时,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3.2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决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影响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需要把好进口关。在招聘和引进体育教师的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标准,避免唯学历论和唯经验论,要以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素养作为考核标准,引进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及创新能力的体育教师。其次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来不断地增加,可是一些小学体育教师疏于学习,造成教学能力和水平止步不前。因此,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学校体育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帮助小学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3.3 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属于一种被动的从属地位。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自主性无法得到发挥,学习兴趣的培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尊重学生自身的选择和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另外,教学效果不仅依赖于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方法,还依赖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及教学情景和氛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情感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给予学生学习反馈,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