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课程俱乐部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研究

2018-11-25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9期
关键词:内涵体育课程

侍 勇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淮安 223003)

自新世纪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一直都是教育改革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顾名思义,教学团队建设就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育改革的推行,从而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随着国家对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高度重视,我国高校优秀的体育教学团队被授予“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截止2010年,“国家级优秀体育教学团队”已达到14个。这种以体育课课程俱乐部教学团队内涵建设为根本的创新式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还能贯彻落实我国的改革教育方针,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 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众多高校都在各个学科领域加快了教学团队的建设。但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还存在明显的匮乏,匮乏程度主要表现为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稀缺,教学改革不够深入,教学团队建设凌乱,“双师”素质不高等。这些团队内涵建设仅仅依靠教学行政部门进行研究和规划,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学团队只是进行至“有待研究”的阶段。并且,教学团队的研究侧重点主要偏重于教学师资结构的完善,而忽略了对师资结构的合理配置,导致教学水平不高、制度建立不健全等,这些缺少建设目标的内涵建设,在本质上忽略了教育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过于倚重知识理论和方案,重理论轻实践的研究,是对职业院校专业特性的研究不够深入。在高校行政部门,普遍存在领导风气重、团队内部与外部架构不统一,使得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研究缺乏品牌效应和教学内核的驱动力,这些都阻碍了团队文化氛围的形成,团队内教师间的认知感不足、彼此间的信任度不够,缺少开拓进取的教学品质,不利于成员对教学团体本身产生认同意识及奉献精神。

2 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必要性

内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总和。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层是指概念内容,即一个概念所反映出的事物本质;另一层指代内在的道德素养。内涵式建设是注重内在的实质发展,主要强调内在结构的配置优化,进而增强自身质量和实力。内涵式发展建设主要通过内部深化改革,进而增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方式来实现,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可以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需要。国家为了激励我国教育进行内涵建设,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需要对各区域骨干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培训,从而建设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在增强师资力量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人才观和社会价值观,以此来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而作为高校领导,需要将学校发展的重心侧重于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确保教学居于学校的重心地位。

教育内涵建设,主要需要通过对精品课程、校品牌专业进行建设,充分发挥教育领头人与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利于课程与专业知识互相融合,进而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对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为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教学团队的形成离不开教学内涵的建设。通过内涵建设,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学团队的内在素质,提高教学人员的创造力,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增强了其内在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强化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促进教学科研与实践的沟通交流,开拓教学资源与教学创新,对教学改革的深化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体现教学团队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促进教学团队教师之间“传、帮、带”的深度交流,进而培养出优秀的教育团队。

3 体育课课程俱乐部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对策

在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运动技能及技巧方面的培养,而以系统的教学理论做辅导性教学,这是一个以熟悉并掌握运动技能的规律进而安排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师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对运动进行技能进行相关讲解并示范,通过学生练习,教师以指导及纠正的方式进行体育课程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垄断者,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没有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运动水平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式的学习,在课程中会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及灵活性,降低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已满足不了高校教育发展、学生兴趣的需求。按照《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教学要求,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校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构建符合学生价值观念的新课程教学体系。现今高校推行体育俱乐部制课程,是落实这一现代化教学观念的重要举措,构建高校体育课程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课课程俱乐部教学团队的形成过程中,需要高校注重其内在涵养的建设,以免创新的课程教学空有一副皮囊而失去了本质的教学内涵。

体育课课程俱乐部教学团队内涵建设形式多种多样,应从教学深化改革为出发点,与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与教学特色密切结合,以专业(系)、教研室、实训室等为建设单位,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培养方式、学科竞赛等多方面进行相关的内涵建设。在具体建设措施上,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进行深化内涵建设。

3.1 明确教学基本思路,深化内涵建设研究

近几年,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团队的建设经过不断发展,较传统体育教学而言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深化俱乐部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是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大体框架下所进行的,整体的教学思路需要高校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方面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体育教育来充分培养大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社会培育综合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3.2 打造团体教学体系,营造品牌文化效应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当前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日益低下,与此同时,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功能性及目的性也日益低下,使得提高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的首要目的。另外,随着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体系中各个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新的知识、新的学科。在新的学科诞生后,需要跨学科的协作来完成教学,这是团体教学的形成。教学创新方式各式各样,已由个体行为逐渐演变为团体合作行为,凸显出了团队教学的发展方向,这也为高校体育的教育创新带了的生机。在开展体育课课程俱乐部教学团队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将体育学科的专业建设作为高水平教学团队良好发展的支撑。教学团队需要充分考虑当前专业发展的现状,并将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此外,课程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及融合,在特点鲜明、口径宽松的专业间打造团体教学机制,营造出品牌性质的课程文化效应,完成团队教学的内在素养建设。

3.3 重视基础课程教学,推动团体教学内涵建设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内容,加强对基础课程的创新和改革利于实现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需要先从课程建设方面入手,围绕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合理优化教学资源及配置,及时更新教学课程的内容,并对课程改革加大研究力度。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对规划课程进行合理的布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种团体教学的内涵建设稳步提升基础课程建设水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3.4 建立有效的评估、奖励机制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职称的评定、科研奖励以及年终考核等,可以帮助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获得认可,并且能够使得其工作质量和效果大幅度提升。但由于目前的教师考核、评估机制设置得并不合理,导致团队教学中教师协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因此,在教学团队内涵建设过程中,需要给予在教育事业中有突出贡献、有领头作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将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纳入到奖励体系中,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需要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评估机制,涉及到学校对教师的评估、学生对教师的评估、教师对自身的评估三方面的综合评估,这种有效的评估机制可以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4 结 语

优秀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学团体配置,加强对教学团队内涵的建设是培养优秀教学团队不可分割的重要举措。在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团队内涵的建设要素方面,主要体现在基本教学目标、教学人员的自身职业素养、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学内容及计划的创新,以及教学评估机制的完善,这就是教学团队内涵素养的“5Ps”组合要素。高校体育教育团队目标的正确设立,是避免教学团队内部产生分歧的前提。因此,在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有目的性地进行“目标的确立”,在团队内部达成共识,进而确定成员,组成协作团队,落实成员的职责,合理制订教学团队的前景目标,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最后在教学后进行授权激励,并积极进行总结与归纳。

总而言之,教师团队并非教师个人的集结,还需要重要的精神内涵建设,才能使高校的教学模式走向成熟。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关键发展时期,需要高校教育事业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念为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内涵体育课程
活出精致内涵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挖掘习题的内涵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