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会计学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8-11-25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会计学系天津宝坻301811

商业会计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会计学系 天津宝坻301811)

确指出:“根据区域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随着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步伐的加快和会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切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财会人员,成为我国众多高校会计院系竞相追逐的目标。但多年来我国地方高校因袭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致使这一创新课题在是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步履维艰。近年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会计学系紧紧抓住学院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历史性机遇,结合学院新顶层设计和市场需求,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方面取得了突破。本文结合会计系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经验,就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各方专家,共同把这一时代课题研究好实践好发展好。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切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中高级会计人员,是推进我国会计本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会计本科教育也获得长足发展,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其独特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兼顾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运行机制在推进学科发展、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等方面也取得辉煌成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会计本科教育赖以生存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理论教学为主导、以学术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切合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中高级会计人员,已经成为推进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会计本科教育内部环境来看,随着我国高等会计教育体系的完善,尤其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会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供了可能。据统计,2015年我国会计专业研究生在校生达 31 544人(其中博士生1 118人,硕士生30 426人),当年共毕业9 134人(其中博士155人,硕士8 979人),研究生层次的会计教育已经历史性地承担起教学、科研等学术性人才的培养任务。事实上,学术性工作与实务工作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是存在很大差距的,不能按照一个培养方案进行教育和培养。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高校会计本科教育以学术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做法,已经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人才市场的客观需求,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应针对实务工作需要,即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中高级财会人员。

从会计本科教育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使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面临现实需求。据教育部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人,2015年毕业生则高达749万人;2016年以来毕业生数量持续走高,为765万人,2017达到795万人,2018年达到创纪录的820万人。相对于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从人才需求的结构上来看,目前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和社会各个部门对会计本科毕业生在财务工作中所应具备能力需求的排序,依次为:实际操作能力为90%,协调能力为42%,创造能力为14%,交际能力和善辩能力为8%。企业能容忍本科毕业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时间,依次为:3个月为40%,6个月以内为34%,1年以内为24%(蓝文永、夏娟,2011)。要解决当前我国会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就要推进应用型专业建设、大力培养会计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推进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分析

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应用型会计专业(本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应用型中高级财会人员培养的有机载体。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至少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与细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课程体系(包括实验教学体系)的制定与优化,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的筹划与落实等任务。

(一)应用型会计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其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教育部关于部分高校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院校、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决策,为应用型会计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提供了政策依据;而会计实务的发展、会计职业界对应用型中高级财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应用型会计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现实依据。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应“以岗位设置为依据”,着重“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基于以上分析和前期成果,我们初步归纳出应用型会计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会核算、懂管理、能够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中高级财会人员”。

(二)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与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介于学术性人才和技能性人才之间,其人才培养规格与后两者既有一定区别又有所交叉:一方面,它要求学生要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点与学术性人才培养目标有共同之处,后者要求学科知识较为系统和全面;另一方面,应用型会计培养目标又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又与技能性人才存在相似之处,后者要求掌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基础性财会工作。基于这一科学认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既要依托学科发展,又要面向实践应用,需要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张玉岭,2015)。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课程开发、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以会计工作任务要求为目标。对实际财务会计工作的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需求,在能力分解的基础上,以能力与知识的对应关系为指导,将课程内容分解、归类、整合、安排,进而形成会计应用能力培养脉络鲜明的课程及其体系。

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区别于传统的以学科的逻辑结构组织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它以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将能力培养的要求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更加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决定了其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因此,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课程开发应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这些知识能够满足企业会计工作需要,且当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及新的会计方法应用时,应用型会计人才凭借其较宽的知识面和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能够尽快掌握和运用,最终满足自身专业拓展和职业发展需要。

4.以过程性知识(专业技能)为重点。应用型会计人才在工作现场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应以过程性知识为重点,教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干”和“怎样干更好”。

采用Solidworks软件设定螺钉的材料属性,ABAQUS软件进行力学加载运算。由于CT中没有内固定材料数据,实验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模拟。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和直径为25.00 mm和3.50 mm,胸椎中段为30.00 mm和4.00 mm,下胸椎为40.00 mm和5.50 mm,腰椎为45.00 mm和6.00 mm。钉棒间采用面与面接触,相对摩擦系数为0.52。椎弓根螺钉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分别设定为11 000 MPa和0.3。钉棒采用四面体模拟设计,限定置入后螺钉所有方向自由度。

5.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够为社会所用,而且还需具有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能够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自我。

根据应用型会计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为五大模块:通用课程模块、学科基础模块、技术能力-知识课程(综合训练课程)模块和技术规范与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工作任务课程(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模块(高林,2006)。

(三)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

针对会计学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应用型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都要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其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学观念,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去引导教师进行数学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从过去以教师和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其毕业后能够胜任会计实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清除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脱钩环节。目前,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仍然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固有教学模式,实际是重理论、轻实践,其后果就是无法使学生真正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的做法,就是要参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采取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使会计教育走上“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路子。

3.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更应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并尽可能地使用会计教学软件。这既能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建立完善的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体系。

1.加强教学指导。成立系教指委,确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思路与方法,推进教学计划的规范与标准化,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定期组织教学竞赛与经验交流,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2.完善质量评价制度。制定课程教学文件(含课程手册、课件、教案、题库等),对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等环节的基本内容及其效果进行评价考核。

3.健全教学质量评价队伍。学校督导员深入课堂了解情况,并提供书面反馈意见;所在教研室主任随机听课,并深入学生中听取意见;系教指委对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意见与方法。

三、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索: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会计学系为例

近年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会计学系依据学院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新顶层设计,转变教育观念、凝练办学方向,推进课程开发与建设,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拓展第二课堂功能,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着力培养会计学系各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学院发展方向

在2014年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的《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下,学院以教育部合格验收为契机,制定实施了学院《关于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类型定位及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与追求卓越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6+1”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理性批判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操作、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耐受挫折能力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成为创业者和职场精英,为各专业方向深化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转变教育观念,凝练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学院的发展定位及新顶层设计,会计学系制定了综合教学改革方案,确定了“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潜质的专门会计人才”的目标。

(三)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推进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

一是依据市场需求,改革课程设置。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务界、学术界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专家学者对会计系三个专业(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六个方向(国会、注会、财会、管会、财管、审计)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同时,贯彻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工作。二是以应用能力为牵引,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依据会计实务、会计准则和税制的发展变化,重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从概念、理论到方法,都要充分体现应用性和技术性。三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制定了会计学系实验中心建设规划书,投入1 000余万元资金,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了包括手工实验室、电算化实验室、审计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税务实验室、综合仿真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以及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内的实验教学中心,构建起手工实验与电算实验相结合、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综合实训与分岗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搞好第二课堂,拓展教学空间

近年来,会计系组建了FTA工作室和沙盘社,组织会计专业各方向的本科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主题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触摸到了企业管理实践,提高了企业会计应用技能,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以及创新创业的热情,深到学生的欢迎。2017年,会计系遴选3名优秀学生,组队参加了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主办的 “第二届全国应用型本科会计技能竞赛”,在全国133所高校参与的比赛中,共获得包括个人项目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排名第10位的团体三等奖一个,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内的8个奖项,成为学院院推进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五)对接证书考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开辟第二课堂的基础上,着力对接证书考试,力求使学生成为具有“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人才。通过师生几年的实践积累,我们总结出了一套会计职称考试与日常教学相互融合的系列措施,即“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与“教师+学生工作室”两平台的“3+2”路径,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效。

(六)“产学研”合作,推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截至2017年9月,会计系已经与10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协议,搭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实践教学平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努力建设一支校企融通、本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证明,实践教学平台的完善是推进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性条件之一。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人才云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