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背景下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开发与融合研究

2018-11-25刘其龙黄学惠

体育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体育产业广西

王 柯 刘其龙 黄 坚 黄学惠



“产业融合”背景下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开发与融合研究

王 柯 刘其龙 黄 坚 黄学惠

(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是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新常态”之一。广西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省份,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点,更好、更快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是必然趋势。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资源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存在问题:(1)泛商业化影响;(2)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创意,吸引力弱;(3)品牌化程度低;(4)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缺乏完整体系;(5)宣传手段单一,宣传效果不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1)深化政府宏观调控;(2)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开发品牌特色;(3)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需求;(4)创新传统民族体育活动方法;(5)加大媒体定向宣传。

产业融合;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广西

“产业融合”既是一种经济学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产业融合”可以催生新型业态、优化产业的结构、提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而且可以促使参与融合的相关产业产生了新的增长点和专业附加,促进新型“融合产业”优化、全面、平衡的发展[1]。2014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三条促进融合发展的任务要求——“积极拓展业态、促进康体结合、鼓励交互融通”。其中积极拓展业态中明确提出促进体育旅游相关业态的发展[2]。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2014年《意见》下发后,我国体育产业出现了高速发展的现象,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新型业态的创新愈来愈明显,如: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产业+传媒产业=体育传媒业,体育产业+信息产业=体育信息产业等等,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新型体育融合业态[3]。

1 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部,简称“桂”,通称广西,南临东盟、北部湾,处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陆海统筹与东盟各国交汇对接的重要节点。广西为我国多民族聚居地之一,以壮族为主,少数民族总人数位居全国之首。全区居有壮、苗、京、瑶、侗、仫佬等11个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同时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深厚,且特色鲜明,极具文化价值、旅游开发融合发展价值[4]。

1.1 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

我区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就有476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共134项,占到所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近三成。很多项目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例如:抢花炮、打陀螺、板鞋竞速、秋千、射弩、民族健身舞等。我区不仅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很多传统文化通过相关的节庆活动得以保护与继承,比如:壮族“三月三”传统歌节、布洛陀田阳敢壮山节、瑶族的山歌节、彝族的火把节、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抢花炮节等等[5]。

1.2 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为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保护和弘扬我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推动我区民族体育文化事业全面、平衡的发展,深入贯彻《关于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的决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规划(2011-2015)》等相关文件,明确了民族传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及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保护措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传承和保护我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治区体育局根据相关文件,对自治区17个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乡、6座民族体育传承馆、20名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人予以公布并命名,如:南宁市马山县壮族打扁担、柳州三江侗族花炮节、田阳县的敢壮山、南宁邕宁区中和乡花炮节、宾阳炮龙节、南宁江南区江西镇传统龙舟等等。

1.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初步建立

在调研访谈过程中,瑶族、彝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代表都表示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存在“后继无人”的情况,西林县瑶族协会农会长表示很多年轻人喜欢新鲜的事务,对民族传统文化不“感冒”。百色市苗族、彝族协会的会长均表示目前知道本民族习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有意愿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很多传统的项目及习俗面临失传的危险。自治区政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相当重视,提供财政支持、场地设施、保障措施、公共传媒、公共文化机构宣传等,支持、帮助传承人从事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传承工作。同时体育局联合教育厅在全区范围内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针对性地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我区高校的教学活动之中,包括:广西民族大学、百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河池学院等高校。相继开设了划龙舟、竹竿舞、板鞋竞速、抢花炮、舞龙舞狮、抛绣球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课程。逐步构成了以南宁市为中心,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来宾市等为重点的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服务中心。

2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2.1 旅游产业的融合特性

“综合性”和“复杂性”等是旅游产业的显著特性,旅游产业的这些显著特性就决定了旅游产业具有极高的产业关联度,使得旅游产业自身内部就存在着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的内生性需求,在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方面,“综合性”、“复杂性”等这些显著特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在旅游产业同样存在此类矛盾,比如在旅游资源供给量一定的前提下,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点,旅游资源的需求量总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总会出现旅游服务产业的供求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比如我国东西部地区就存在旅游资源供求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旅游资源的大量闲置以及旅游资源的过剩需求,都会降低旅游产业的生产效率。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不降低旅游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大大提高旅游产业资源的利用率,旅游产业的融合化发展已经成为许多旅游企业的战略选择。例如:旅游业与影视业融合发展,使旅游景点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如横店影视基地与镇北堡影视基地,在每年的旅游旺季时,影视基地以接待全国游客为主;当每年的旅游淡季时,景点减少游客的接待量,专注于影视拍摄,通过影片的拍摄、发行又进一步增加了景点的知名度,实现景点与影视业的互利共赢。由此可见,通过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供求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所带来的生产效率不高的现状。

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必须以消费者为前提,不能脱离消费者而独立的存在,旅游场所的可选择性和可进入性尤为重要。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时,往往希望能获得更多的、不同的旅游体验,这就为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旅游产业自身具有天然的产业融合性[6]。

2.2 自治区利用传统节日庆典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

目前,我区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庆典有:壮族传统的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花炮节”、“三月三”、“炮龙节”、“南宁的民歌节”、“狮王争霸赛”、布洛陀田阳敢壮山节、瑶族的山歌节、彝族的火把节、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抢花炮节等节庆活动。传统节日与旅游业相结合,体育、民族、文化、旅游及经济活动的深度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新常态”条件下,我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创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将体育赛事活动与旅游活动有机的结合,大力促进民族传统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推动广西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形成新的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我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等战略都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 我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泛商业”化影响严重

我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存在“泛商业”化的现象,很多传统的民族文化已经“变味”。“泛商业”化的开发导致我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广西拥有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和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但是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商业化经济利益的追逐,虽然有时候得到了一定的物质回报,但是却失去了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损伤。

此外,很多地区在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整合的过程中,存在对文化本身不尊重的情况,将一些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强行融入到旅游当中。甚至一些过度的开发使得传统文化严重失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伪文化当成了真实的民族生态状态与形态。

3.2 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创意,吸引力较弱

由于创新人才的缺乏,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人才的缺乏,导致我区民族体育旅游创新意识薄弱。在已经开发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活动中,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游戏规则单一重复,缺乏的民族体育文化内涵的展现,总的来讲给消费者的体验比较平淡无奇,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多层次体验的需求,缺乏对旅游消费者持久的吸引力,难以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

3.3 品牌化程度低

目前我区现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中无品牌项目和“龙头”企业,缺乏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民族体育旅游经营单位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状态,缺乏集约化、规模化的“龙头”企业,也缺乏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项目。多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仅仅起到“配角”的作用,只能为旅游产品“摇旗呐喊”。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形成的“旅游产品”缺乏民族性、地域性等特色,产品的知名度较低,更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抢花炮、赛龙舟等传统大型体育赛事观赏性较强,但难度较大,旅游消费者“只可远观,而不能亵玩焉”,很难参与其中体验赛事活动的乐趣。

3.4 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缺乏完整体系

目前,我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不够,直接的体现就是旅游产品结构的单一,缺乏完整的发展体系。一方面,部分偏远地区交通不便,造成游客人数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吃、住、行、游、购、娱”等很多环节都缺乏深入的开发和挖掘,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西林县彝族理事周顺来表示,由于道路交通不便、缺乏住宿条件以及彝族很多活动是在晚上举行,导致很少有其他民族能参与到彝族的民族活动中来,他们只能“自娱自乐”。

3.5 缺乏多元的宣传手段

在新闻媒体传播方式的选择中,仅仅依靠地方电视、电台和少数网站的报道发布传播信息,并没有开通微博、微信等客户端进行宣传,宣传手段单一,关注的人群较少。并且很多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无法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进行诠释,甚至报道与实际有所偏驳,无法全面激发人们对相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从而导致吸引力的缺乏、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和宣传效果不佳。

4 我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4.1 深化政府宏观调控

我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要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改善旅游交通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等。只有在政府宏观调控下,才能保证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顺利进行。政府可整合资源配置,如降低交通及住宿价格,降低机票价格,在开设飞行路线的城市以及首府南宁设点宣传等方式作为保障,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的融合。

4.2 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开发品牌特色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业融合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以当地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为依托,借助当地浓厚的民族体育文化活动氛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配角”变为“主角”,从幕后走向台前,建设具有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如:各民族传统文化景点、文化走廊、彝族特色旅游村寨等。推广我区抢花炮、赛龙舟等大型赛事,形成赛事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使更多的人从观赏者变为参与者,提高消费人群的丰度,带动民族体育文化赛事产业的发展。

4.3 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需求

服务质量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等服务业赖以生存的关键,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应进行服务的升级与创新,由一次性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型,开创形成套精致服务,开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融合服务的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平台的崛起,增加服务比重是扩大消费市场、赢得消费者的关键。持续推出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新服务措施,才能不断得到消费者的信任[7]。

4.4 创新传统民族体育活动方法

要保持一项产品的生命力,就必须使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强的生理、心理的需求,时刻保持产品的新鲜感,增强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提高消费者亲身参与程度。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进行创新再包装,融入新颖的活动方式,提升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打磨秋,可根据场地的不同对器械进行改造,创新玩法,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进行体验;创新抢花炮游戏规则,降低游戏难度,使更多的游客从观赏者变为参与者;龙舟赛事设置多项组别,如少儿组、老年组,使更多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们都能参与到民族赛事活动中。

4.5 加大媒体定向宣传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当今时代各种通讯工具发达,如何将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融合了的新型产业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指导,是非常关键的。加大多媒体的宣传:媒体、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等。加大媒体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受众的细分化,针对不同的受众,用不同的传播方式进行宣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需求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爱好,在合理的受众分析之后,进行媒体的定向宣传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1] 丛湖平,郑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4]46号,2014.

[3]杨强.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与重构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7):3-9.

[4] 陈炜,聂峥嵘.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潜力研究——基于因子与聚类分析[J].广西民族示范学院学报,2016,10(5):15-19.

[5] 史伟.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7,4(11):69-77.

[6] 黄艳.贵州省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05:7-8.

[7] 张亚东.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6,05:39-40.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Guangxi's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WANG Ke, etal.

(Baise College, Baise 533000, Guangxi, China)

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乡村旅游与民族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立项号:17FTY007。

王柯(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体育产业广西
广西贵港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广西戏曲》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