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重构:仪式性传统体育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宾阳县炮龙节探析*
2018-11-25梁日忠
梁日忠
仪式重构:仪式性传统体育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宾阳县炮龙节探析*
梁日忠
(河池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系,广西 宜州 546300)
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广西宾阳县民俗体育舞炮龙仪式进行研究,试图证实仪式在当今社会整合中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广西宾阳舞炮龙仪式的现代性重构,既是对民俗体育的有效传承,对社区整合也具有积极意义。仪式体育通过文化权利、文化场域和社会资本等路径促进了社会整合。
仪式性体育;仪式再造;社会整合
文化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一种潜在力量,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党十八大明确指出: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民族传统文化正成为保障公民权益、改善民生的必然文化选择,依靠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重新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认同感,弥补象征国家权力的控制手段如法律法规的不足,对推动社会实现内源性发展具有现实性。
1 社会整合概念及中国社会现实
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实质是分化和整合不断重复的过程。社会整合是相对于“社会解体”或“社会解组”的一个西方社会学概念,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有益的观点以图解决在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现代性问题。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以社会团结来描述社会整合的思想,是“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这种以个体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为基础的群体结合或吸引的联系状态使社会完整的存在并获得独立生命成为可能”[1]。我国学者对社会整合概念的理解为社会一体化过程,即通过调整和协调利益使社会个体和群体结合成为社会生活共同的过程[2]。《中国大百科辞典》(1991)中把社会整合定义为:“调整、协调社会中相关因素的关系,缓解、消除矛盾冲突,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的过程或结果。总之,社会整合的本质在于“解释究竟是什么东西产生了足够凝集力,使一个按照政治要求组成的社会能够被看作是一个统一体”[3]。“西方学者较早就注意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急剧变迁,容易产生大量的社会矛盾,必须对社会进行一系列的整合才可能维护社会的良性发展或运行”[4]。从我国发展的现实看,传统的政治格局“皇权不下县”在新中国建立后被打破,形成了由经济、政党、法律等代表国家权力的具有一定强制力的制度性的地方社会之外力量加强乡村文化秩序重建的“外输秩序”,国家力量的“嵌入”保障了当时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但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以血缘、人情关系为纽带意义上的内生秩序并没有完全瓦解。因此,社会秩序的建构既有国家调控的法治秩序的作用,传统礼治的内生秩序的力量依然存在。依靠具有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意义的文化资源推动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内生秩序稳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意义。
2 仪式与社会整合
仪式是一种具有象征性和表演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着人类群体思维和行动的本质,作为一个社会或族群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模式,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积极的作用。仪式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讨一直是人类社会学仪式研究的一个重点。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现代性问题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失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以道德教化为具体方式的道德整合[5]。涂尔干在考察宗教的信仰和仪式时,他强调的是信仰服务于仪式的作用,作为集体象征的仪式创造的共享价值观念与情感认同,是社会团结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他对宗教关注的重心在于仪式,而非信仰。
我国学者对仪式的研究尚未达到系统,但传统的赛会、巡游、祭祀典礼、进香等已经进入到学者仪式研究的视野之中,仪式的社会整合意义得到学者的共识。仪式具有社会认同功能、娱乐功能、心理功能及经济功能等社会功能[6]。 云南佤族剽牛仪式是一种民俗体育文化,又是一项大型的综合文化体育盛会,具有社会整合价值、维系民族特色文化传承的价值、健身与娱乐价值等[7]。李志清教授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传统功能是通过族群建构与认同达到国家认同、整合社区、增强民族自信、创造村落的和谐等[8]。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然会发挥着这种现代实效性功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仪式性功能互动与重叠中,少数民族体育得以传承和发展。或许,仪式化正是少数民族体育在现代社会产生、发展、传播与维系的重要原因和意义。
3 灯酒节到炮龙节:舞炮龙仪式传统的现代性成长与重构
传统不是流传不变的过去,而是“被发明出来的”,那些古老的“传统”,其起源的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9]。被发明的传统是促使社会不断从传统走向现代或更加现代的新现代的变迁过程。“传统”是为“现代”而生的,没有现代也就无所谓传统,有了“现代”“传统”才能有意义”[10],现代人对传统的反复实践和应用才能使“传承的过去”获得传统的意义,这种反复实践和应用是对过去传统的“重构”,这种重构是一个社会的和集体的行动过程。传统和现代关系为宾阳传统舞炮龙活动“现代性”成长得到了解读。
宾阳舞炮龙起源多有争论,历来由各街道自发组织得以代代相传。舞炮龙原只是传统地方性节日“灯酒节”中的一项为庆祝节日和祈求“添丁”的仪式活动。其仪式过程包括接龙神开光仪式、舞炮龙、送龙等,表达了人们祈福消灾的心理需求。后来,宾阳人并不满足于此迷信视角,舞炮龙队员的团结协作和勇敢拼搏的精神,以及龙母文化的底蕴,使舞炮龙及其仪式从最初的祈福消灾寓意到地方精神的重塑以及壮汉龙文化的融合使宾阳的舞炮龙成为民族文化融合认同和团结、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才是宾阳炮龙文化的价值所在。
1993年,由于政府的介入,仪式得到不断拓展和挖掘,有了更为丰富的涵义。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政策背景下,每年正月十一的“灯酒节”舞炮龙活动被政府定为“炮龙节”,同年“首届宾阳炮龙节”举办。尽管有政府的介入,炮龙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增改,也引来一些国内媒体一定的关注。但是,几届“炮龙节”的政府主导,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如期体现,引起当地群众的质疑,甚至有了“迷信”和“浪费”的微言。2006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十六大有关先进文化理论论述的大环境下,地方政府开始反思“炮龙节”的发展困境,地方政府开始重新定位舞炮龙的价值,形成了做强龙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寻求经济政治价值的思路。宾阳县提出了打造炮龙文化品牌,把春节传统的游彩架、舞狮、威风龙鼓队、踩高跷、彩凤、文化彩车等民俗活动整合到“炮龙节”中,有意识地打造和包装炮龙节,将炮龙节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民俗文化旅游品牌,让宾阳的炮龙节成为闻名于国内外的民俗文化活动,并推动宾阳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炮龙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大改进。因此在这一年,吸引了新华社、香港大公报等区内外200多家媒体的关注并报道了宾阳县炮龙节的盛况。至此,宾阳“炮龙节”这个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节日开始被外界广泛关注和认同。2008年批准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宾阳炮龙节以“百龙舞宾州”的标志性文化品牌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往观看,从此,传统舞炮龙活动完成了现代性成长,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传统的舞炮龙从“被发明的传统”到“传统的再造”,拓展为文化品牌的现代成长,在现代社会发挥新的功能。
4 炮龙节仪式在社会整合中的具体文化路径
4.1 文化权利的社会整合路径
文化权利是在法律条件下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机会和资格,是文化利益的具体表现形式,体现着社会公平、公正。文化权利社会整合意义就是通过实现文化权利,协调文化利益,从而减少利益分化所形成的消极影响,形成社会认同,从而促进社会整合。炮龙节社会整合的文化权利路径具体表现:
(1)炮龙节促进了当地民众广泛有序的文化生活参与。从2006年开始,政府统一组织并划拨专项活动经费,并把传统民俗文化整合其中,内容大为丰富,炮龙节节庆时间由1天变成了4天,以做强做大“龙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为目标,至2016年,炮龙节内容已形成集旅游观光、文艺晚会、表演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体育庙会、商品美食展销、书画摄影展、舞炮龙、山歌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于一身,活动内容之丰富,人数之多,成为影响广泛、参与性高的盛大文化旅游节日,给广大民众提供文化平台,极大的促进了民众的广泛参与,着实享受文化成果。
(2)促进了民众的文化信息权。宾阳县提出打造炮龙文化品牌,目的就是要让宾阳炮龙文化走向世界,让世人了解宾阳的龙文化。有意识地宣传、打造炮龙节,提升炮龙节的知名度,形成闻名于中外的民俗文化。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2007 年提出“百龙舞宾州”的主题后,不仅吸引了近20 万名游客前来观摩, 230多家媒体都在不同时间段报道了炮龙节盛况。2017年“百龙舞宾州”炮龙节活动吸引了国内主流媒体30多家,人民网、新华网等40多家网络媒体,宾阳电视台还与南宁电视台合作,通过城市交换云平台与南宁、广州、海口、珠海四个城市进行同步直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并现场直播活动开幕式盛况。一年一度的宾阳“炮龙节”神秘的龙文化开始被外人所知,这个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的节日正逐渐被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同。
(3)促进了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2008年,以“百龙舞宾州”炮龙节活动为龙头,以整改、修复和完善“三街一江”、思恩府试院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为重点,坚持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宾州经济文化旅游一体化建设。它使传统的文化信息得以保护和传承,为大众所认知。同时,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文化产业,炮龙节文化产业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炮龙节光投资推介会就签约7个项目,计划投资17.91亿元人民币。经济的可观效益促进了炮龙节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实现文化权利的经济基础,丰富了大众文化产品,民众享有文化权利机会增多,文化权利实现的可能性提高。
4.2 集体意识的社会整合路径
文化场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文化场是一种以“物理场”(剧场)为基础的“心理场”,是“人们社会活动和情感延续的历史进程中一次次交流往复的情感凝聚和爆发,一段段当下呈现的历史记忆”[11]。炮龙节营造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可感觉的真实情感之场域,体现出一种集体欢腾的盛况。2015年,炮龙节民俗文化巡游活动上百条炮龙欢腾飞舞共贺新春。许多外地游客为了祈求来年的吉祥和平安,千里迢迢赶来参加炮龙节开光仪式现场的炮龙老庙,“上柱高香,祈求吉祥和平安”。2017年的宾阳炮龙节,百龙舞宾州的“炮龙节”使整个宾阳县城陷入狂欢之中,数十万当地居民和各地游客欢聚宾州体验了“中国式”狂欢,炮龙节的欢庆盛况会一直持续到深夜,人们才意犹未尽地散去。如此看来,炮龙节所要体现的就不仅仅是要展现滨阳的文化历史,其舞炮龙本身的展演特点和意义同时也被体现。古代文人马干寅曾有《舞炮龙》诗一首:“新正十一最腾欢,隆舞炮龙喜共参。烈焰和鸣催耳目,祥鳞劲动悦听看。随观群众如潮水,主事人员巧缓遄。达旦通宵情未了,飞屑飘落满城丹”[12]。
4.3 劣质文化竞争性抑制的社会整合路径
中国的龙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传统的龙文化不仅是司雨、司水之神、华夏图腾,还是英勇、权威、尊贵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吉祥物、辟邪物之一”[13]。炮龙文化是中国龙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求子、求财,求福、求乐、求平安的寓意,即添丁发财,万事如意之意,体现了“神”“旺”“灵”和吉祥如意的祈福龙文化。而炸龙、钻龙肚、摘龙须等更是体现了人们祈求人丁兴旺、万事如意的意愿,突显了炮龙文化吉祥如意的意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吉祥、喜庆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 2006年由于政府把一些地方优秀民俗文化整合到炮龙节中,成为固定的巡演节目。如游彩架、师公戏等,仪式中游彩架、师公戏的演出,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观念生产色彩。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形式,在仪式化特定过程中还具有“教化”的功能,如宾阳师公戏在政府的主导下推陈出新,剔除糟粕,在表演、内容等方面整合到炮龙节的表演剧目中,成为宣扬民族大团结和追求新生活的文化样式,发挥着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
龙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是作为营造良好积极向上农村文化的一种有力的文化替代形式,必然会对落后及不健康的文化形成竞争性的抑制。
4.4 培育社会资本的社会整合路径
国内学者卜长莉则结合中西方观点,把社会资本理解为“一种社会信任和社会关系网络”[14]。社会资本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通过社会关系、个体与个体或群体间所互换的社会资源,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从而化解他们对于政治稳定构成的潜在危机,有效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
1993年,政府开始介入并把民间流传不衰的地方性节日“灯酒会”演变为“炮龙节”,在促进传统文化复兴的主题中重建过程中培育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社会信任。内涵丰富的炮龙文化,它以神秘、狂欢和传统的特征以及具有吉祥、喜庆象征的文化意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文化群体或文化空间,炮龙文化的复兴事业中培育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社会信任,并在不同群体中产生社会信任。而其中,“炮龙协会”和“重建老庙筹委会”来自于各行各业的舞炮龙爱好者的民间组织,决定着民间民众与政府的关系合作的程度和亲近程度,反映了民间组织在政府官方与民间互动中的协调作用,成为促进社区居民与政府之间合作的桥梁,从而获得炮龙文化发展的空间,增加了社会资本的储量,推动着社区的团结,促进社会整合。
5 结语
社会转型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发展之路。社会转型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提高,但社会转型使得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也随着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必须要建立适合当前社会的整合模式,重新形成一种共同的观念、规范。文化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作为一种非制度化价值理念的仪式,是社会整合的文化资源。炮龙节仪式在重构的过程,促进了民俗体育文化的兴盛和发展,在促进民众广泛参与、培育社会资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现着传统仪式的现代功能。
[1]黎民,张小山.西方社会学理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57.
[2]杨信礼,尤元文.论社会整合[J] .理论学习,2000(12):28-30.
[3][英]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M] .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 1989 :79.
[4]程铁军.社会整合:西方学者的理念追寻[J].学习月刊,2007(8):23-24.
[5]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周大鸣,潘争艳.年例仪式与社会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28):5-9.
[7]冯强,涂传飞.佤族剽牛仪式的体育价值[J] .体育文化导刊,2011(9):124-126.
[8]李志清.乡土中国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9][英] E·霍布斯鲍姆, [英] T·兰格. 传统的发明 [M] .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4.
[10]郑杭生:《现代性过程中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究》,2007(11): 5-10.
[11]徐海龙.“戏剧场”的形态及原型生成一戏剧传播媒介研究[J].戏剧文学,2005,5.
[12]伍广津,何卫东.舞炮龙文化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273-275.
[13]黄凤兰.舞龙文化探析[J].民间文化论坛,2005(3):78.
[14]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3+64.
Ritual Reconstruction: The Role of Ritu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Social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Binyang County's Dragon Festival
LIANG Rizhong
(Hechi College, Yizhou 546300, Guangxi, China)
河池学院科研启动费项目《民俗体育文化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J2015KQ001。
梁日忠(1970—),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