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

2018-11-24谢林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3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训练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弹奏钢琴来陶冶情操。本文首先分析了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内容,包括感知力、理解力、联想力以及情感力等几部分,接着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视唱练耳进行心理训练、树立演奏自信心等方面提出了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策略。

关键词 钢琴教学 演奏心理 训练

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高超、熟练的演奏技能至关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心理素质在其中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钢琴演奏者发挥出正常的演奏水平,不至于因为紧张等心理影响演奏效果,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内容

首先,感知力。感知力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包括感觉力与知觉力两方面,属于客观事物在人的感觉器官中的直接作用,是大脑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觉的基础。在钢琴教学中,要认识到感知力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听力方面的培养。

其次,理解力。理解力是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属于思维能力的一种,基本上就是直接理解力与间接理解力。直接理解力就是亲身体验,间接理解力就是通过以往经验等通过分析综合等实现的理解。作为钢琴学习者的一项重要心理技能,理解力不可或缺,主要是因为钢琴演奏的时候要能够全面的表现钢琴作品,首先就要对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包括演奏的内容、思想、艺术表现形式等要素,这样才能有创造性的表现。

再次,联想力。联想力属于一项积极的心理能力,主要是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的过程,主要有自由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等。通过联想能够更好的塑造音乐形象,让形象变得鲜活生动。比如,在演奏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时候,通过深入的联想,出现这样的画面,江南水乡中,牧童骑在牛背山,吹着竹笛,在田野中悠闲的放牧,这样能够塑造出比较經典的音乐形象,再比如,演奏协奏曲《黄河》的时候,演奏人员依靠丰富的联想力,塑造出伟大的母亲河胸围壮观的形象,接着联想到黄河儿女万众一心抗击日寇的伟大精神和气概。

最后,情感力。钢琴教学中的心理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情感力。情感是钢琴音乐艺术的灵魂与生命,这点在钢琴界早已达成共识。匈牙利的“钢琴王子”李斯特曾经说过“钢琴演奏是内心最纯的感情的火焰,是血管中流淌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能够独立的存在……”。钢琴演奏就是演奏人员能够舍身处理的情感体验,也是作曲家的情感与演奏者情感的融合,给观众“声情并茂”的感觉。

2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策略

2.1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在钢琴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钢琴演奏属于即兴发挥,现场的发挥状况跟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人们的心理状态是在后天训练和培养的,钢琴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让演奏者对作品有个更好的理解,让音乐表达的意境表现出来,找出音乐的本质所在。这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协调能力做铺垫,就会使演奏者的舞台演出效果大打折扣。因为良好的心理协调能力能够提高音色效果,更好的发挥演奏者的实力。一方面,在钢琴训练中要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抗干扰能力等,减少因为在钢琴演奏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导致的心理紧张,要能够用强大的心理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钢琴演奏中。

2.2通过视唱练耳进行心理训练

视唱练耳属于基础性教学,在提高学生的钢琴音乐鉴赏力和理解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音乐的节奏感,提高了钢琴学习成效。我们以音阶为例,对于音阶来说,演奏者是否熟悉音阶直接影响其弹奏作品的风格与基调,包括对这个作品注入的情感,这些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都不容小视。不管演奏的曲目是严肃的还是活泼的,是悲壮的还是沉稳的,都要尽可能的把握好节奏,不能因为心理紧张做出不合时宜的肢体动作,会对音色效果产生影响。让学生通过视唱练耳处理好每一个乐音,减少噪音的出现,通过不断的训练基本技巧来提升心理素质,从而更好的表现音色效果。教师要教给学生把握好音乐语言,做到不怯场,在需要停顿的地方停顿,避免随意破句,这样才能提高视唱的练习成效。因为音乐课程教学非常注重节奏的把控作用,认清作品的节奏感,进而影响钢琴演奏中的双手的协调度。所以,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要激发学生的感知力与联想力,让他们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把控作品,包括表现力度和速度,让音乐形象更为完整。

2.3树立演奏自信心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自信心才能更好的面对一切事情,如果连自己都否定自己又如何获取别人的肯定呢?钢琴演奏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在心理上树立自信心。这里我们所说的自信并不是盲目狂妄的自信,是通过合理评价之后树立的自信心。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演奏状况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要多用肯定的语气评价学生的演奏,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学生要参加重要的钢琴演奏表演的时候,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打气,或许一个肯定的话语、鼓励的眼神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自信,从而在演奏中发挥最佳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钢琴教学成效,就不能忽视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与培养的重要性。钢琴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创新教学模式锻炼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视唱练耳进行心理训练,从而树立演奏自信心。

作者简介:谢林津,男,生于1986年6月26日,籍贯,云南昭通,汉族,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本科学历。

参考文献

[1] 刘峻杉.钢琴演奏心理的培养方式与意义阐述[J].戏剧之家,2017(10).

[2] 侍圣斌.关于钢琴教学中如何进行演奏心理训练的几点思考[J].智库时代,2018(02).

[3] 李玮芸.钢琴教学中学生的演奏心理探究及解决方法[J].大众文艺,2018(05).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训练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