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2018-11-24杨冬黎朱晓敬刘志刚王莉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城市互联网+

杨冬黎 王 燕 朱晓敬 刘志刚 王莉利

摘 要 目前在社区的公共服务管理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已有时日。本文对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为下一阶段“互联网+”大规模的介入并且改变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提供参考和铺垫。

关键词 互联网+ 城市 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到2015年末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7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中国总人口数的50%以上。因此将“互联网+”等新技术引入社区服务相对发展较慢、水平较低的黑龙江来说,是全面提高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方便社区居民衣食住行用,提高政府对社区服务工作管理绩效,助推龙江经济发展。

1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1)黑龙江省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较慢,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完全适应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行造成的。我省城市社区还没有完全做到低保户的应保尽保;虽然给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再上岗机会,但是并没有关心居民是否真正就业。

(2)我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10多年以来,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机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备比较落后;一些是医疗设备虽是最新产品,但是医生水平不行,虽有先进设备但不会用。有的社区卫生服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不行,由于工资和其他待遇偏低,再加上黑龙江地处偏远气候偏冷,很少能招到高学历、高技能、高水准的名校毕业生到基层医院来。

(3)在当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13亿人口中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很快,出现了“未富先老”的局面。目前我国还是以居家养老、子女照顾为主。如果子女多或者子女孝顺的话,养老还是可以的。我国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四二一家庭”大量涌现,当初那些独生子女的爸爸、妈妈也都步入到了50至70的老年大军中。如果父母同时生病,他们的子女根本照顾不过来。父母生病不去照顾吧,容易被道德绑架,说你不孝顺父母。如果请假全心在病榻前伺候吧,得经常请假不能正常工作,这又容易被老板“炒鱿鱼”。如果被开除了,没有收入,一家的经济来源又是一个问题。所以养老问题又成为一个政府社区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2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1)新技术为载体。从“互联网+”的角度,统筹规划、扩大服务等方面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的建议,具体表现为:以新技术手段为载体的服务工具,例如用微信、QQ等为载体的工具对原有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治理方式进行再造,“互联网+”参与城市社区水、电、煤、气的互联网交费与查询等服务。

(2)社区居民参与。现在生活好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了,城市里就算住对门,有的彼此都不认识。因此各城市社区应以网络为纽带,居民为主题开展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的全员参与能力。可以事先由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新形式,通知大家哪天、在哪里举行什么活动,让大家都参加,如果参加不了的可以做观众、或者做给活动出主意、提意见的人。

(3)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区服务事业稳步、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对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应该登记清楚,低保户、独居、失孤老人、孤儿在大数据库里面应该进行标注,并给予一定的照顾。对于流动人口要让其主动去社区中心做登记或者通过登录微信公众号进行个人登记等。

(4)加大地方医疗设备投入,让城市社区的居民不用跑断腿、磨破嘴,花大钱,到处去看病。社区军民每年通过社区体检,让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提早发现;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政策,利用互联网远程连接、视频,或者直接请大医院专家定期给社区里的居民进行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同时多让社区医生出去培训、深造、实践;俗语说得好“好梧桐才能招来金凤凰”,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完善筹资补偿机制,以期望日后招到更多的高材生来社区这种基层医院当医生。

(5)目前我们的政府和学术界已经意识到了城市社区养老问题。这几年以来,民政部将我国31个省市的60个城市社区指定为首批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单位,希望未来黑龙江省的城市社区里能出现更多的养老院,让居民就近养老,方便子女探望。

同时期望社区在每年寒暑假期间,能组织一次或者两次联欢,带社区里初高中的孩子们去社区内的敬老院和孤儿院去慰问。不但让敬老院、孤儿院的老人和孩子们感觉到社会温暖、人间大爱。而且对参加联欢的孩子们也是另一种教育。因为他们一次小小的探望,哪怕是给老人和孩子们表演节目、陪说话、一起包饺子、做游戏等活动,都会带给老人和孩子们巨大的温暖和感动。与此同时参加公益实践的孩子们也可以体验到关怀、奉献爱心后的快乐,在公益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有所启示、有所领悟。也希望家里的大人们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去参加这种爱心活动,多去接触、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感受社会,为他们日后能尽早的服务社会提供帮助。或者也可以这样,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记录一下孩子们的这次行程,给每个孩子标记上一颗星星。当几十年以后,这些曾经年少的孩子老了住进社区敬老院,而社区里别的孩子也像他们当年一样来敬老院和他们聯欢。大数据库里当年标注星星多的人,以后青少年探望他们的次数也要相应的增多。体现中国传说的 “爱心有回报”。

作者简介:杨冬黎(1979.1-)女,汉族,辽宁省锦州市,硕士研究生,讲师,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平.南昌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2] 田元元.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策[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城市互联网+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