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1-24焦海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贫困户攻坚农户

焦海涛 张 靖

摘 要 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一直被贫困问题所困扰,尤其是在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贫困发生率更是长期居高不下。虽然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贫困依然存在,当前的贫困问题仍然不容忽视。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特征等现实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在湘西走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随着国务院相继出台《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精准扶贫工作也在全国全面开展起来。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检验,精准扶贫工作在各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贫困人口规模稳步减少,这充分说明精准扶贫政策是可行有效的,但同时,在我们实施精准扶贫的具体过程中也遇到了实际困境,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努力寻求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和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扶贫措施。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实践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对陕西省C县的深入调查研究,对精准扶贫实施中的实践困境以及其原因进行阐述,并对如何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完善精准扶贫政策提出政策建议。

1陕西省C县精准扶贫存在的实践问题

1.1返贫现象较为严重

返贫是指已经脱贫或年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上的农村群众,由于受自然、社会及自身等因素的制约,在经济上重新返回贫困状态的一种社会现象。陕西C县地处渭北旱腰带,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返贫现象也较为严重。截止2015年底,全县共有扶贫开发重点村9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8%;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4万,占农业人口的18%。目前,C县计划到2018年底实现全县所有贫困人口的脱贫;但是,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农村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C县脱贫人口的基础还不牢固,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意外风险等的影响,农村群众因灾因病导致返贫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在C县A镇B村的调查中,有村干部表示,虽然本村制定了2016-2018年的脱贫攻坚规划,以确保当前该村112户贫困户如期顺利脱贫,但是每年均有不少农户可能返贫,光2016年新核实增加的贫困户就有7户,扶贫成效不稳定,返贫现象较为严重。

1.2部分扶贫工作落实不到位

尽管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C县下了很大功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实践中仍然存在扶贫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在C县A镇D村的调查中,有村民反映,县农林部门为该村贫困户提供了优质的苹果种苗,贫困户每株只需掏1元便可栽植;同时,根据有关政策,县有关部门应该同时给予贫困户每亩400元的种植补贴,这在栽植苹果初期极大的提升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但截至到2016年10月份,苹果种植补贴仍未到位,而当年许多贫困户受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收入下降明显,都盼着种植补贴早点到位,部分贫困户对此表示了自己的忧心。

1.3产业扶贫效果不显著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均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撑。自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C县着力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巩固贫困户的脱贫;光2016年,C县利用小额贴息贷款、担保贴息贷款等方式,先后发放各类扶贫借、贷款2600余万元,为产业扶贫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支撑,同时,先后累计为贫困户开展果树栽植、生猪养殖等各类培训1200余人次,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查也发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C县产业扶贫的进展和效果并不十分尽人意。

2 C县脱贫攻坚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农村人口综合素质较低

C县农村群众综合素质较低主要体现在:(1)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调查发现,被调查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在初中以下,其中超过一半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小学及以下。导致农民生产与就业的技术、技能普遍较差,即使外出务工,也主要从事技术含量缺乏、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的工作;而在家务农的农民对科学种田等实用技术掌握也甚少,难以发展新型、高技术的现代农业。(2)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思想观念是人的行为深层的东西,思想观念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C县农村经济文化长期以来都是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束缚了C县农民的独立意识、开拓精神与竞争意识,使得他们习惯了贫穷、稳定、僵化的生活方式。受历史路径依赖,传统的思想观念在C县不少村落,尤其是部分边远山村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市场。

2.2扶贫队伍建设滞后,部分政策不完善

有扶貧干部表示,C县当前部分扶贫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关键在于扶贫队伍建设较为滞后,不能及时发现扶贫实践工作、扶贫政策法规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有效加以解决。当前,C县主要负责扶贫工作的扶贫办总共只有15人,都是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每人均有自己包联帮扶的贫困村,除了应对本部门的日常性行政事务之外,还需要经常应对各种调查、检查工作,并且需要及时对接、协同各有关部门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这使得C县扶贫办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疲于应付、不堪重负,扶贫办干部均表示扶贫攻坚任务重、责任大、压力沉。目前,扶贫办主要能够顺利开展的工作就是贫困户的识别和退出工作,其他诸如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等工作,扶贫办基本都是配合农业、财政、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展开扶贫相关事项,以配合工作、提供基础信息等为主,缺乏足够的能力和权利去监督、推动相关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也就导致了部分贫困户反映的苹果种植补贴尚未到位、大病救助申请困难等现象的发生。

2.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组织形式落后

C县产业扶贫效果不显著,首先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C县严重缺水,年降水量530-714毫米,民间有“十年九旱”之说,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平均水平1/4;同时,水利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仅有17.65万亩,灌区面积大幅度萎缩。由于缺水,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全县近20万亩果林水浇地处于失灌状态,这严重影响了产业扶贫的效果。C县产业扶贫效果不显著的另一关键原因在于,农村生产组织形式较为落后。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路径影响,当前C县绝大多数农户还处于分户单干的小农经营状态,缺乏统分结合的有效组织形式。加之贫困农户自身的素质较差、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导致单个农户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既难以应对市场快速不断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又难以应对自然灾害风险。因而贫困户往往发展产业丰收后难见收益,受灾后当年“一贫如洗”。

3 C县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对策

3.1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

第一,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C縣应通过改善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大力普及农村人口的高中阶段义务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第二,大力发展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一只长期稳定的专业技能培训服务队伍,并聘请更好的专家对该服务队伍进行指导和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培训服务队伍的素质和服务能力。第三,根除C县农村群众头脑中陈旧的思想观念,夯实脱贫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对落后的思想、文化、观念要及时进行更新创造,转换整合,有的甚至可以用法律武器对某些陈规陋习加以铲除,不断解放农民思想,鼓励农民敢于、善于接受新事物,培养其开拓精神与竞争意识。

3.2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完善相关扶贫政策

根据C县扶贫队伍建设滞后的现实,建议C县认真思考扶贫办应该承担的职责,重新界定扶贫办的功能和任务,据此,通过公务员考试、社会招聘、从其他部门抽调等方式,合理补充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充实澄城扶贫办的工作队伍,以更好的应对日常性行政、贫困村包联帮扶、扶贫调查检查、各有关部门扶贫攻坚工作协同等工作。同时,针对扶贫办工作人员任务重、压力大、缺乏激励的现状,建议C县畅通扶贫工作人员的晋升机制,保障扶贫工作人员,尤其是驻村干部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扶贫工作干部的主观能动力和积极性,打造一支充满战斗力、敢于攻坚克难的扶贫工作队伍。

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变革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要提高C县产业扶贫的效果,首先要加强C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C县应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资金、充分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贫困村道路硬化、电力、通讯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面切实提高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产业扶贫提供更好的基础支撑。同时,要加快变革澄城农村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的以农户家庭为单元的生产组织形式,曾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发展,贫困户依靠少量的人均土地的劳动产出,很难获得脱贫摘帽后生计的可持续性。因此,C县首先应加强思想教育,让农户了解承包、合伙、企业化等经营形式的优势和原理,逐步去除农户的小农意识,使得有能力的农户愿意带头进行规模化经营,没有能力的农户愿意出让土地或人力等资本,为改变经营模式培植良好的氛围与基础。

猜你喜欢

贫困户攻坚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