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初三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化学实验教学体会

2018-11-24罗淳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分层化学

罗淳荣

摘 要 本文首先提出目前初中学生存在有较大的个性差异和有不同学习需求,探讨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分层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实施方法和教学体会。

关键词 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中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需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但是,在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一视同仁地备好教材,却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有不同学习需求,结果往往产生一些问题:“后进生”听不明白,“优生”又觉得简单、无聊。久而久之导致了优生不多不尖、学困生却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初三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研究,在此分享一些体会。

1关注初三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教学策略也就是分层教学策略,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的好”,后进生“易消化”,使各个层次得到最大的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收获。希望最终让我们找到适合太平中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上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终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学术思想和理论基础

2.1分层教学理念

分层教学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计划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教学过程、进行分层评价,并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2.3课程实施中提出的新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送来了很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例如三维目标的设计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为不同的学习设计不同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定教”。在这些理论中,不难看出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助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创造性的教学。

3化学实验教学的分层实施方法

3.1对学生分层

通过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对比,以及问卷调查得出综合评估报告,按比例为3:4:3把班内学生分为A、B、C三个群体,实施分层教学。A类学生为优秀生,一般基础牢固,学习勤奋且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好,成绩优秀且相对稳定,约占总学生的30%;B类学生为中等生,一般智力因素较好,但基础不够扎实,有些上课不太专心,学习方法不当,成绩较好但不稳定,约占40%左右;C类学生为后进生,通常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目标,而且大多数学习的自觉性较弱,约占30%左右;另外要注意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变化的,教师要随时注意层次的变化,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調整不同的学习策略。

3.2对教学目标分层

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划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1)最低限度的课程标准,教材要求。(2)标准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3)对课程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学生不断努力,迈向更高一层台阶。

3.3对实验教学过程分层

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和实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于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评价、总结,也有分层小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习。

3.4对评价分层

实验分层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学生实验能力的高低,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探究中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体验实验过程的乐趣,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在研究过程中,尝试通过科学探究过程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实验探究-数据收集-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估-合作与交流”量化化评价细节,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3.5指导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和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此外,通过开展分层家庭作业,建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等辅助手段,加强对各层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由低级向高级转变,使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改玲.化学实验分层教学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7(08):108-110.

[3] 王国峥.立足学生差异的区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6(19):53.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分层化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