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求索学堂平台的网络课程资源设计

2018-11-24杨世军周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网络课程资源设计

杨世军 周欣

摘 要 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通过教学设计,分别对引导性资源、内容性资源、工具性资源和拓展性资源等进行了整体规划,包括对内容资源和拓展性资源的搜集、整理和设计,对引导性资源和工具性资源的设计,旨在支持学习者的学习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键词 网络课程 资源 求索学堂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根据时代特点,以网络为基本媒介,围绕某一学科收集、开发相关资源,按照学习者的特征合理地选择课程资源,并在系统中有机地组合,建立符合逻辑的知识体系,形成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提供通讯工具实现网上交流、提供有效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

求索学堂是三峡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该平台的互动功能可以师生交流、辅导答疑、布置与批阅作业、甚至课程考核等,有利于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

1网络课程资源

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目的是要为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服务,因而无论在内容还是功能上都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需求,使学生、教师,甚至其他教育工作者能方便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

按照网络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资源分为引导性资源、内容性资源、工具性资源和拓展性资源四类。

1.1引导性资源

引导性资源如同一个学习导航仪,帮助学习者了解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顺序,协助学习者设计学习目的,监督学习者的学习进展情况。

1.2内容性资源

内容性资源是指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学习资源,这里是指网络学习材料。网络学习材料是学习资源的重要部分,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用浏览器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具有多样性、共享性、实效性、再生性等特点。从载体类型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本;(2)图形;(3)视频音频;(4)动画;(5)虚拟现实技术。

1.3工具性资源

学习工具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手段,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各类学习工具以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1.3.1交流工具

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需要借助一定的网络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提供E-mail、论坛、留言板、QQ等网络工具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对话、协作、讨论活动,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探索能力、求异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1.3.2搜索工具

为了便于学习者的学习,在网络课程中有必要提供搜索工具,让学习者迅速检索到需要的资源。

1.3.3建构工具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是在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中,在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作、讨论中,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网络课程中需要提供一些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建构,在学习者的计算机环境下,可以使用画图软件、网络开发工具等建构新知,使学习者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1.3.4学习评价工具

学习评价对学习者具有诊断功能、反馈功能、定向功能、鉴定功能、教育功能。主要的学习评价方法有量规评价、学档评价、契约评价等,本课程主要采用量规评价和学档评价,具体设计在后面的学习评价部分。

1.4拓展性资源

拓展资源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开放信息,是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它可以帮助学习者顺利开展自主学习,拓宽学习者的视野,纵深学习者知识深度,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运用能力。

2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时,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学资源用来支持学习和支持教学,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考虑资源利用的方便性和可行性,同时注重资源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2.1适度原则

信息化教学资源种类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却感受到,过多资源的堆砌不但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反而增加了学习者的负担,产生学习效用的低效或疲劳感。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资源的编排上,秉承资源适需、适时、适量的原则建设网络课程资源。

2.2匹配原则

教学资源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低层次教学目标(识记、理解、应用)所需的教学资源在广度上收敛,在资源递进深度上也予以了限制;而对于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分析、综合、评价),教学资源的广度则可以呈超链接的开放式形态发展,也可以适当加强资源内容的深度。教学资源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人文类的知识通常比理工科知识具有更高的情境依存度,常识类知识比原理类知识具有更大的情境依存度,劣构资源比良构资源具有更大的情境依存度。教学资源要与学习活动相匹配,讲授类的教学活动可以采用静态的、内容特定的、密集型的教学资源,例如演示型课件等等;探究类的学习活动就可以采用互动的、内容相对自由的、适度开放的教学资源,例如交互学习动画等等。

3網络课程资源的设计

3.1引导性资源设计

学习者首次进入网络课程平台学习,注册后首先需要对本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作一个介绍;其次,由于个体差异,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最低的课程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以便学习者可选择地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求设计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的量表;最后,学习者实施学习,应实时监督学习者的学习进展情况,学习者下次进入课程平台,显示其学习状态,学习者可以选择继续上次学习或者自主选择。考虑到一部分学习者学习规划能力较差,课程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

学习者并非是第一次进入网络平台学习,登陆后弹出其上次学习状态和进度,并与学习者的学习规划做比较,提示学习者是继续上次的学习还是选择其他知识进行学习。学习者选择学习内容后,应展现学前预备、教学目标、考核说明和重难点,有必要还应说明学习方法。

3.2内容性资源的设计

内容性资源包括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授课录像、文献资料、案例材料和展示作品等,具体由内容情况合理的选择与组织。

常见的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有在线观看和下载观看两种类型。在线观看的电子教案就其呈现方式上看,主要有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DF 格式图片、普通网页的文字、图片、动画呈现。下载观看的电子教案主要有.rar 压缩包、Word 文档、PowerPoint 演示文稿和.exe 可执行文件四种形式。

授课录像是将主讲教师上课的全过程录制下来,以视频格式实现在线播放或下载播放的学习资源。与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授课不同,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重复播放授课录像。

文献资料主要是搜集一些学习内容相关文献,尤其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相关文献包含这些知识的背景和现状,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如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搜集文献让学生了解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者会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案例材料主要针对实践性知识,如教学设计部分和信息技术部分需要结合大量的案例材料进行教与学,协助学习者掌握相应知识点。

展示作品是让学习者欣赏、学习的成品,通过欣赏、学习展示作品,学习者可以了解到作品的评价指标,对学习者完成学习成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3工具性资源的设计

工具性资源主要包括交流工具、搜索工具、学习评价工具和建构工具。其中,搜索工具是指课程平台中的搜索引擎,便于学习者快速找到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免浪费时间而产生厌恶感;建构工具用于协助学习者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如提供一个框架图让学习者填补而温故旧知。

交流工具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实现:(1)学习者注册后个人资料中的E-mail、QQ、MSN等,学习者通过查找学习同样内容的其它学习者,从而相互交流;(2)学习内容之后提供相关专题内容的论坛链接,供学习者作更深的交流探索;(3)网络课程平台提供论坛模块,提供作品欣赏,学习者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作品让其它学习者交流评价,也可以自发的发起学习主题进行讨论或协作式学习。(4)课程平台博客系统,学习者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分享自己学习感悟,也可评论别人的博客。

学习评价是一种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学习进展情况、学习结果进行观察、记录、测量,对学习效率做出鉴定和价值判断,并对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和修订的活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学习中,应重视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对所学知识应用的评价,重视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与学习者之间的互评,注重定性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性。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对于理论部分,一方面采取开放性问题讨论、章节测试等方式评价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系统提供量规,学习者对照量规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实践部分,主要以学档结合量规评价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评价。

量规是一种对学生的作品、成长记录或者学习过程中的其他表现进行评价的工具。它从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多个维度规定评价标准和划分等级,适于学生自评和互评,是一个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于一体、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工具。

基于量规的学习评价过程包括确定学习目标、设置学习任务、呈现评价量规、展开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展示、开展自评互评和反思存档等阶段。

学档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由教师和学生系统收集学生的学习作品、学习反思,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者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自主评价和多元評价。

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学习中,学档内容的收集主要是学习者提交、系统收集的,其选择要依据学习过程、特定的主题和单元、能清晰反映评价的标准,评价者主要是自己和教师。根据网络学习评价的特点,可以将电子学当评价的主要功能概括为五大功能模块,即信息收集模块、分类处理模块、分析模块、量规模快与案例模块和反馈指导模块。

基于学档的评价过程主要包括学习目标、作品和数据的采集、作品和数据分析、形成学当评价结论四个阶段。

3.4拓展性资源的设计

拓展资源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开放信息,是课程内容资源的必要补充,如将一些重要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整理好以一定规律整理出来呈现出来,链接其它专题网站。我们研究搜索了大量《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相关的网站,其中不乏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专题网站,供学习者学习某些知识点进行参考。

3.5资源库的建设

网络课程的学习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习材料、实验资源、学习软件、学习者作品信息等都是学习资源,因此学习资源的管理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一个大问题,建设资源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资源库的建设中,资源的种类是否齐全,选取的资源是否有代表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资源分类是否合理,检索是否方便都直接关系到网络课程的生存和发展。资源库包括:(1)课件;(2)教学视频;(3)案例库;(4)素材库;(5)题库;(6)文献资料库;(7)软件资源库等。

本文通过前端分析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经过对引导性资源、内容性资源、工具性资源和拓展性资源的详细分析,初步设计并建设了《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景中,杨九民,梁林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4.

[2] 周英华.“互联网+”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2).

[3] 孙学朋.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开发与网络学习平台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4).

[4] 周昊,王芬,陈珍培,周洁.网络课程平台资源建设辅助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探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3).

[5] 朱光明,魏芳芳.网络课程资源如何“去库存”——“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利用[J].重庆高教研究,2017(01).

[6] 万冬雪.基于知识点的网络课程资源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7] 苟元琴.基于Moodle平台上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J].信息化建设,2015(11).

[8] 卢雪艳,邹霞,胥碧.国内MOOC式平台网络资源建设问题分析——基于对学堂在线、爱课程、智慧树在线教育三大学习平台的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4).

猜你喜欢

网络课程资源设计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