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周边资源开展“研学旅行”的有效性研究
2018-11-24金延宏
金延宏
【关键词】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保障机制;管理机制;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2—0084—01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榆中一中已开展“研学旅行”的活动
组织高一新生入学常规教育和军训活动;组织高一学生清明徒步到兴隆山烈士陵园徒步扫墓活动;组织高二级1000多名学生参观会宁长征会师纪念馆、会宁县教育博物馆、会宁县第一中学等活动;组织高二1000多名学生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地质博物馆活动;组织部分学生赴上海曹杨二中(曹杨二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博物馆、迪士尼乐园)参观学习;组织高三级、高二级学生第二学期军训四天。
二、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1. 活动前期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落实主要通过“三会”完成。一是班主任通过班会进行宣传教育;二是召开年级大会进行强化;三是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安全教育。
2. 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1)成立学校外出管理小组。分管德育副校长任组长,成员有政教处、年级部、校团委全体成员,以及参加活动班级的班主任和志愿者(每个班一个)组成。活动前一周召开安全和准备会议,详细地制订每个人的职责和管理的范围,并进行沙盘推演发现管理的盲区。从出发到结束全部听从总指挥的口令,切实做到令行禁止。(2)加强过程的监管,所有随队教师均须参与班级的管理,与班主任一样,负责联系和管理班级。到达开放场所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三个“规定”(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小组、规定的地点),返回学校或住地开展班务会议,向带队老师报告一天的所见所闻,谈体会和感受。(3)建立畅通的通讯联络体系,各小组均有组内成员通讯录和带队老师通讯录,班主任有全班各小组通讯录及每位学生家长的通讯联络方式,所有参与活动的人员必须保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如果活动中遇到特殊情况,小组长必须立即报告班主任或带队老师,班主任应同时向学校带队领导汇报。
3. 制定《榆中一中学生外出考察活动应急预案》。对外出考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偶发事件提出了应急处置的办法,学校要求所有大型实践活动之前都必须组织所参与人员认真学习,确保学生在外出活动出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将安全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管理机制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适应本校校情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基本流程和管理程序是:
教师层面:校长 → 副校长→政教处 → 年级组长 → 班主任(志愿者)
学生层面:年级学生会→ 班长→组长→ 学生个人(自上而下)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程序,但是要想使它流畅运转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确保整个流程中没有“盲点”;其次,要善于抓住“弱点”。清理掉“盲点”,才能保持运转的通畅;克服掉“弱点”,才能保证运转的稳定。对于一项综合的实践活动来说,哪个环节才是“弱点”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中小组长是整个活动流程中的关键“人物”。因为,在以组为单位的活动过程中,小组管理如何,控制状态如何,活动效果如何,主要靠组长的个人能力。这是可能影响整个活动的关节点,也是最薄弱的地方。为此,我们针对活动中这一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一是加强对小组长人选的把关,二是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在确定小组长人选之后,还要对他们进行两个层面的培训:一是班主任负责的班内培训,二是政教处组织的学校层面的培训。
四、反思
1. 活动设计的精细化问题。各项活动已经形成学校的常规工作,每年真正“研学旅行”时必须进行适当修改,以弥补前一次活动中的不足。特别是学生活动中每项活动都要精确到分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动质量。
2. 教师指导深度参与问题。在学生各式课题中,教师指导有面向全体的讲座,内容包括当地人文历史和活动中的注意事项,但在具体每一个活动单独指导上还需加强,特别是对于学生活动的具体规划和教师参与带队等有待改善。
3. 进一步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问题。学生无疑是各种“研学旅行”的主体,必须通过活动的组织架构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活动本身中设计的自由活动环节给予学生充足的時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4. 课程化的问题。我校各式实践活动本身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也比较成熟,但离课程化还有一定距离。为此,在将来的活动中要加强课程理念的提升,注重过程的规划和活动后的检查。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