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11-24郑君花彭妍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价值观现状

郑君花 彭妍妍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开始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研究这一群体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特点及其暴露出的几方面突出问题,总结这一模式对学生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就相关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中西文化相辅相成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价值观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新生事物,它主要是指外国教育机构与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旨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经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这一办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跨境,学生要接受国外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一点不容忽视,即不同的价值观、文化习俗、行为方式等异质文化与我国本土文化在碰撞交汇中所形成的一股力量,不断冲击着学生原有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冲击着学生原有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所引起的矛盾与冲突必须得到合理的解决。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人生的正确航线,使中外合作办学达到互惠、互利、互赢,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新课题。

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现状

通过对贵州财经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访谈等方式,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进行总结,发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及其价值观所存问题大致如下。

1.1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特点

第一,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收费标准普遍高于国内办学收费标准,对学生的家庭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来自经济条件殷实的富裕家庭。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没有经历过挫折,不良习气也较多,教育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均良好,但由于缺乏磨练,害怕吃苦,虽有远大理想,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第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录取政策相对宽松,只要学生的综合成绩达到标准,一般都可以被录取,这就导致生源在文化基础上参差不齐,综合成绩普遍较低。

1.2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现状

综合各种数据及相关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其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上总体是积极乐观的,但鉴于这部分学生群体的突出特点,他们也在一些方面表现出了不足与缺陷。第一,缺乏学习动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极具挑战性,需要学生面对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双重压力,对学生的整体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渐渐地从对这一培养模式有着高期待值转变为畏难情绪不断滋生,要么三分钟热度,自我约束能力差;要么忙于自己的私生活,无暇努力。第二,个人主义盛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已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部分学生凭著家庭的优势在群体中飞扬跋扈,更不愿参与一些集体活动,一旦价值观受到冲击,多会倾向于自己的个人意愿。第三,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是接受一些西方的教育理念、文化和思想意识,其对西方国建的经济文化、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大多十分认可,逐渐看轻了原本应该拥有的中华美德,在各个积极方面表现消极。

2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更好地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十分重要且必要。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中外合作办学虽然有着优越的教学条件和学生显著的个性特点,但并不是完美的,尤其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效果不佳。要想让学生成为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还要从基础做起,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及时更正思想上的迷惘,坚定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有了这一支持,学生才能在正确思想认识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获得更大意义上的提升,成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2.2应对发达国家文化冲击的需要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此时他们的心理大多处于敏感、动荡的时期,在思想上并没有牢固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突出表现在,面对新生事物,难以客观辩证地看待。加之,他们在学习中会不自觉地受外籍教师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影响,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易陷入到对国外生活的顶礼膜拜之中,从而背离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所以,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应对发达国家文化冲击的需要。

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想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相互的补充与深化,打破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主的单一形式,提升思想教育的时效性。

3.1转变思想,加强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的大学生,他们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直处于中西两种价值观的相互影响之中,如果不加以干预和引导,极易出现迷茫,无从抉择。从这一现实出发,学校的管理者及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转变思想,坚持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两手抓,并进一步加强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高校育人总方向。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人才标准是明确的,其致力培养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所以必须坚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涵的一元化价值理念,以此作为合作办学总的指导思想。

第二,严格规范外教课程教学内容。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模式不可避免地会让学生大量接触外籍教师,这些教师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与中国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存在冲突。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主管部门和承办单位要对培养计划方案及其合作办学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对外籍教师的选聘、教学内容的监控、教材的审核、学生思想状态等各个细节进行监管,从源头抓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好基础。

第三,发挥党团支部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团组织建设的支持、所以,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共青团员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党团建设的活动,利用这种隐性教育团结留学生队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渗透。

3.2丰富形式,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力度

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独特性。从整体上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落到实处。

第一,课堂教学中多元化推进。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规范外教课程教学内容,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中推广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音像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进一步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愿意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为他人奉献力量。

第二,课堂教学外的形式拓展。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及作用。具体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群体而言,其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在很多方面需要依赖父母。所以,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与联系,通过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让沟通日常化,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特点,用适当的方式开展教育,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中的不稳定因素。

3.3强化师资,为价值观培养提供保障

与普通高校的师资队伍相比,中外合作办学由于其自身特殊的教育模式,其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队伍有着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现在,面对价值观念西方化、社会思潮多元化等方面的冲击,广大必须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第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直面挑战,从全球角度、国际视野出发,结合大学生学习成长、就业、发展环境的变迁,以及时代所宣扬的思想理念,对课程培养目标、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给学生更多的成长机会和思想引领,如此才能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挑战,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想、开放心态、现代观念、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二,强化教师培养和管理。思想政治教师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引导者,所以其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至关重要。鉴于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中外教师在行为举止和思想观念会给学生带来思想的波动,思想政治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以更加强大的实力好人正确的思想观念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4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模式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认识世界的机会,其对学生的成长的现实意义,更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在大力倡導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高校应深刻认识自身教育的缺陷与不足,对课程体系进行拓展和优化,从思想认识、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综合各个方面,深入各个细节,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张勇,巫新建.中外合作办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01):118-121.

[2] 王华敏,李晓娟,黄蓉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行现状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5):100-103.

[3] 曹安.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05):26-28.

[4] 沈宇龙.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以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6(20):156.

[5] 王琳,何薇,郭晓君.从爱国和敬业入手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品牌(下半月刊),2015(02):151.

[6] 李红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96-100.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价值观现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