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吹“草”动

2018-11-24陈彦如

北方文学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陈彦如

摘要:如果将记人叙事散文中所记之人、事比作有形的“草”;那么作者才是无形的“风”。“风”的力量带动了“草”,文章表面写“草”,实际也是在写“风”。在高中语文写人叙事散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的教法仅仅停留在关注作为客观对象的人物身上,而忽视了文章背后的作者。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阅读、写作教学的要求,以人教版必修一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来探讨此类写人叙事散文的教学。

关键词:《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学语文;写人;阅读教学

一、课标及教材对写人叙事散文教学的要求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大致可以分成写人叙事类、哲理类和写景抒情类这三种类型。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可读性较强,有情节、有故事,学生往往更感兴趣。初中教材选入的写人叙事类散文比重很大,并从阅读教学和写作两个角度对教学提出了要求。如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单元前说明中明确提示:“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该单元后的写作板块中也就“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这一问题提供了指导。这里的教学重点放在理解作家笔下的人物本身。要求学生能够走进作品,和作品的人物对话,同时借鉴一些浅层的写人叙事的方法。

高中各版教材依然选取了一定篇目的记人叙事类散文。如苏教版必修二中选入了《金岳霖先生》(汪曾祺)、《亡人逸事》(孙犁);人教版必修一中选入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其中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分别选入了苏教版必修五和人教版必修一,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和苏教版必修三中都选入了《老王》(杨绛)。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的单元前说明值得注意。“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现的情感倾向。”不难看出,较之初中阶段而言,高中阶段记人叙事类散文的教学将写作主体——作者的地位加以凸显,学习作者品评人物的方式、分析理解其创作心理和蕴藏的深层情感才是重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中也突出了“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把握作品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等要求。

二、写人叙事散文教学现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的教法还仅仅停留在关注作为客观对象的人物,光顾着带领学生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个性,却忽视了文章背后站立着的作为主体的作者。举个例子,如《老王》,明线写老王的遭遇,暗线写自己的情感变化。如果仅仅解读出对老王的同情赞美,抓住“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反复来讲就太浅了,杨绛散文本身大多带有自叙色彩,况且在残酷的时代背景之下她又何曾是一个真正的“幸运者”呢?我们更应该看到她在回忆过往时的自我检讨,对知识分子的历史批判与社会担当的思考、反省。又如解读《纪念刘和珍君》,不仅要体会刘和珍君等革命烈士大义凛然,更要从字里行间读出鲁迅自己革命思想变化的全过程。

三、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的教学探究

(一)阅读教学层面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最早于1963年收录在《秋室杂文》之中,距梁启超1921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已经40年之久。这篇文章与其说为了怀念梁启超先生,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意,不如说是借纪念之名来抒怀,抒发的正是自己几十年来从政为学的精神成长,讲自己的家国情怀以及对知识分子命运和责任的思考。我们结合写作背景和文本内容来进行探究。

(二)写作教学层面

高中阶段更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训练的重点从记叙文转移到议论文。但会写人、叙事可以说是写作的基础。我们也可以借强调记人散文中主客体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写作。仍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为例。

1.主客体的关系。在写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完全客观叙述,也不能對人物发表过多主观评价。如果过于凸显写作主体,客体形象将被削弱,反之亦然。梁实秋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大发议论抒情,但又将自己所想都通过客体表达了出来。《老王》、《背影》等经典篇目亦是如此。

2.选材方面。所写之人所写之事,要想打动人必须有一定的真实性,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要尽可能地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想,而不是做一些离奇的虚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语文教育专家李镇西也对学生写作水平高低提出了判定标准,其中有一点就是“一个班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内容——是不是源于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表达了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1]

3.情感层面。主客体之间要有特殊的关系、情感的共鸣,写一个自己都不甚了解的人,是很难写好的。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动情,但是作者的情感又很节制,不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写写梁任公先生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不直写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而是通过悲壮的古诗文来表达,辅以动作神态的描摹。一篇好的写作,人物是丰满的,情感是含蓄的,却让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李镇西.作文呼唤真善美[J].语文建设,2010 (6).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