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主流经典文化 切实构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2018-11-24欧阳莹

北方文学 2018年26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思想政治高校

欧阳莹

摘要:大学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擦出思想火花、思维碰撞改革的园地,作为文化自信的自觉践行者、引领者和承载者,高校应始终把文化作为立校传承与发展创新的重要根基,本文拟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全校师生间广泛组织开展一系列学习《习近平用典》主题教育活动为例,探讨弘扬主流经典文化、科学构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的途径和意义。

关键词:文化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机制

一、文化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习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断以及在多个场合对“文化自信”的一再强调,突出了全面推进文化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他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政党对古往今来文明的深刻认同与推崇。高校进一步重视文化育人,应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主脉络,强化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立足于文化自信,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礼敬中华·感恩梦想”系列书信活动,打造楚调唐音歌吟、楹联知识大赛、插花艺术节和饮食文化节等校园文化品牌,定期组织志愿者去居民社区、各类学校、偏远乡村开展义务家电维修、家教支教、法制健康知識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实践,通过在广大师生中弘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扎实推进文化育人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产生实效。

二、以弘扬主流经典文化为载体,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感、责任感

《习近平用典》是由人民日报社出版的一本记载习总书记最常使用、影响最大、最能体现他治国理政理念的典故的书籍。全书从敬民、为政、立德、修身、笃行、劝学、任贤、天下、廉政、信念、创新、法治、辩证13个篇章共收录文化典故135个,既有对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古代典故进行追根溯源,也有深入挖掘这些精心用典的现实意义,比如“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宗旨意识,“廉不言贫,勤不道苦”的政治智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创新精神等,不仅是习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也是推动古人智慧在治理现代化方面重获生机的当代伟大实践。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阵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广泛部署、深入动员,举办了“‘典亮校园”首届谷雨经典诵读主题晚会,以“‘典亮新时代·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师生大合唱”,“‘典亮校园·筑梦远航”征文暨第七届师生读书活动,校第九期“奋进新时代·‘典亮成长梦”鄱阳红大骨班,“牢记使命‘典亮新时代·立足岗位砥砺新作为”教职工演讲比赛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习近平用典》的文化热潮。活动让全校师生通过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在重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距离地走进习总书记的治国理念世界,感受到向上向善的力量,形成了全员共同参与、共创文化精品、共担文化责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

三、科学构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既是“显微镜”,又是“着力点“,要想科学构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以精神文化为本质,融入主流价值。高校应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建立文化育人协同建设机制。高校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部门和具体管理部门,建立一套完备的考察和激励机制。

(三)丰富文化育人载体。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结合传统节假日不断进行活动形式、内容的创新,加强师生对学校文化的归属感。

(四)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通过校报、院报、校园橱窗和宣传栏,牢牢确立校园文化的主流和方向,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使文化育人跨高校、跨区域、跨国界辐射开来。

参考文献:

[1]《十谈》编写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谈[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

[2]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萧思健,周晔.文化育人之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思想政治高校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技术文化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